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仇世宇专利>正文

压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526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压刨机,属于木工机械。用于加工指定厚度的木料,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与侧板采用燕尾槽方式上下滑动配合,并且工作台由丝杆与螺母配合的方式调整升降,丝杆由手轮控制,丝杆与手轮之间由伞齿轮连接传动,可轻松实现工作台升降,根据丝杆安装位置不同主要有两种实施方案,丝杆安装在工作平台下面或安装在侧板之中,机床的精度由带有刻度环的手轮和标尺完成机床校准与精确的尺寸定位,从而实现木料的精确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工机械,具体指压刨机
技术介绍
根据检索得到以下几个压刨机的技术文件1,1878 年专利号DE60882,1926 年专利号DE4345743,1973年专利号US37181684,2009 年专利号US20090199928A1据上述技术文件及其它一些压刨机的技术文件,压刨机按加工厚度调整可分为刨刀轴高度调节型和工作平台高度调节型两类。刨刀轴高度调节这类的升降一般采用四边导柱滑动形式,高度调节由转动手轮完成;工作平台高度调节这类的安装方式也有多种,有采用四边导柱的,有采用底部丝杆升降支撑的,其升降的调节同样使用手轮控制。对于目前的压刨机,刨刀轴高度调节的这类,多适用于中小型压刨机,这类马达一般采用碳刷类的高速马达,这类马达噪音很大,还有这类压刨机,刀轴与马达一般都安装在上一个相应的框架中,刨刀轴一般位于框架的最下方,所以装卸刀片不方便,由于采用四边导柱升降,一般左右会有高低误差,以致加工出来的料一边厚一边薄,加工质量不高。另一种工作平台升降的,这类压刨机一般是中型以上的,这类压刨稳固性好,重量较大,不易经常搬动,但目前市面上的压刨机加工精确度普遍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是提高压刨机的加工精度,增强压刨机的操作性能,是一种结构简单,加工精度高,易操作的压刨机。所述的压刨机,由两块侧板立于底板之上,侧板上部之间安装有刨刀轴及压辊,前后各有一块盖板固定,工作台安装在其中一块侧板上,工作台与侧板采用燕尾槽方式上下滑动配合,两者之间有刹铁,通过螺栓可锁紧工作台,其工作台是铸造成一体的或是由滑块、工作平台分体组装构成的,工作台上安装有螺母,配合丝杆进行升降,丝杆的转动由手轮控制,丝杆与手轮之间采用伞齿轮连接传动,为减小丝杆转动的摩擦阻力,丝杆与底板的连接处安装有平面轴承,工作台的承重在此平面轴承上。为提高压刨机的加工厚度的精确度和操作性能,其控制工作台升降的手轮上安装有可旋转调节的刻度环,配合标尺可精确定位尺寸数值。压辊的安装结构压辊两端各有一个方形轴套,方形轴套上方有一个与弹簧配合的凹孔或凸台,方形轴套安装在侧板上的方形轴套孔中,方形轴套孔的高度大于方形轴套的高度,由此压辊便可做小距离的上下移动。压辊其中一端的方形轴套由两个卡簧限位于卡簧槽之间,侧板上的方孔上面有一个弹簧孔,弹簧以凹孔或凸台配合的方式将方形轴套孔限位在弹簧下方,由以上两个限位结构,压辊的安装在侧板上而不能左右移动。据上面所述的压刨机结构,根据丝杆的安装位置可分为以下两种技术方案第一种技术方案丝杆安装在工作平台的下方,所述的压刨机,包括刨刀轴,工作台组成,工作台与侧板采用燕尾槽方式上下滑动配合,并且安装有螺母的工作台采用丝杆升降,丝杆的安装位置在工作平台的下方,丝杆的转动由手轮控制,手轮与丝杆之间由伞齿轮配合传动,为提高加工尺寸精确度控制工作台升降的手轮上安装有可旋转调节的刻度环,通过结合标尺调整手轮上的刻度环,可快速、精确的校准加工厚度。第二种技术方案丝杆安装在侧板中,其与第一种技术方案存在多数共同的技术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其改变了丝杆的安装位置,即将丝杆安装在侧板中,侧板上有一个供丝杆、螺母活动的空腔,侧板低部有一个适合伞齿轮活动的开口,开口上方有一个丝杆孔。工作台上的螺母安装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为此工作台滑块部分开有一个螺母孔,螺母从此孔插入安装,并用螺栓固定。众所周知燕尾槽的结构凹件和凸件相互配合构成的,上述的压刨机侧板与工作台既可以是凹件也可以是凸件,两者结构关系的互换都适用于上述的两个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采用燕尾槽方式滑动的工作台稳固性更好,二、刨刀轴的安装位置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在压刨机在运行过程中更平稳,三、用于控制工作台升降的手轮上安装有可旋转调节的刻度环,校准加工厚度和调节加工厚度都要极为方便,所以压刨机的加工精度更高,操作性更强,四、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本专利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方案的前视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方案的侧面透视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方案的工作台滑块部分的俯视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方案的前视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方案的侧板与部分组件结构示意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方案的工作台滑块上螺母安装示意7为本专利技术压辊上的方形轴套限位结构上述图中1_顶盖,2-刨刀轴,3-压辊,3a_卡簧槽,4-左侧板,4a_空腔,4b_弹簧孔,4c-刨刀轴轴承孔,4d-方孔,4e-丝杆孔,4f-开口,5-工作平台,6-滑块,7-螺栓,8-直角架,9-螺母,10-丝杆,11-伞齿轮,12-底板,13-右侧板,14-标尺,15-刻度环,16-手轮,17-前盖板,18-后盖板,19-刹铁,20-轴套,21-方形轴套,21a-方形轴套的凹孔,22-平面轴承,23-卡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实施方案再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所示,该压刨机主要由底板12、左侧板4、右侧板13、前盖板17、后盖板18及顶盖I构成的框架、工作台、刨刀轴2、压棍3和用于工作台升降的操作机构组成。所述的工作台既可以是铸造成一体的也可以是由滑块6、工作平台5、直角架8分4体装配组合构成的。工作台与左侧板4以燕尾槽方式上下滑动配合,两者之间有刹铁19,通过拧紧螺栓7可锁紧工作台,对于燕尾槽的凹件凸件结构,两者可互换,即侧板,工作台既可以是凹件也可以是凸件。工作台上安装有螺母9,丝杆10安装在工作平台5的下方,工作台以丝杆10配合螺母9的形式升降,丝杆10的转动由手轮16控制,手轮6与丝杆10之间采用伞齿轮11连接传动,为减小丝杆转动阻力,其丝杆10与底板12之间安装有平面轴承22 (安装示意图见图5),工作台的承重在此平面轴承22上,控制工作台升降的手轮16 —般安装在右侧板13上,可根据需要在两者之间加一个轴套20,轴套起稳固、导向、减少转动摩擦力的作用。为提高压刨机的加工精度和操作性能,手轮16上安装有可旋转调节的刻度环15,根据刨料的加工厚度,结合标尺14调整刻度环15上的数值可精确定位加工尺寸。压辊3的安装结构压辊3两端各有一个方形轴套21,方形轴套21上方有一个与弹簧配合的凹孔21a或凸台,方形轴套21安装在侧板上的方孔4d中,方孔4d的高度大于方形轴套21的高度,由此压辊3可做小距离的上下移动。压辊3其中一端的方形轴套21由两个卡簧23限位于卡簧槽3a之间,侧板4上的方孔4d上面有一个弹簧孔4b,弹簧以凹孔或凸台配合的方式将方形轴套21限位在弹簧下方,由以上两个限位结构,压辊3安装在侧板上而不能左右移动。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与第一种技术方案存在多数共同的技术特征,不同之处在于改动了丝杆10的安装位置,使得工作台的活动空间更大,有利于节省压刨机的高度,此种方式更适用于大、中型压刨机。此方案的丝杆10安装在侧板中,侧板上有一个供丝杆10、螺母9活动的空腔4a,空腔4a上表面与丝杆顶部有留一定空间可使螺母9插入,以便工作台的组装。左侧板4下方有一个供伞齿轮11活动的开口 4f,开口 4f的上方有一个丝杆孔4e,丝杆10从此孔插入。工作台上螺母10的安装也与第一种方案有所不同,工作台的滑块6部分中部开有一个螺母孔,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刨机,包括刨刀轴、工作平台、压辊组成,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与侧板采用燕尾槽方式上下滑动配合;工作台上安装有螺母,工作台以丝杆配合螺母的形式升降;丝杆的转动由手轮控制,丝杆与手轮之间采用伞齿轮连接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世宇
申请(专利权)人:仇世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