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253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种植大棚。种植大棚,包括多排立柱,立柱沿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立柱的连线与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垂直;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根立柱的顶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杆;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立柱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拉杆和一根拱杆;拱杆与立柱的顶端连接,且朝背离地面的方向弯曲;相邻两排立柱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沿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膜,膜覆盖所述拱杆的中部;膜邻近所述立柱的侧部、拱杆未被膜覆盖的部分以及横杆共同围成通风口;通风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沟;通风口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排水沟在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种植大棚,能够通风避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种植在温室中的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与良好的通风和适当的水分供应有很大关系,其中避免雨水量过大是防止和减轻农作物病害发生,提高农作物品质和生产效益的关键所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大棚将农作物种植区整个地覆盖起来,虽然起到了避雨的作用,但是导致棚内通风效果不好,影响农作物的良好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种植大棚,能够起到通风避雨的作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植大棚,包括多排立柱,所述立柱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其二者的连线与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垂直;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根所述立柱的顶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杆;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拉杆和一根拱杆;其中,所述拱杆与所述立柱的顶端连接,且朝背离地面的方向弯曲;相邻两排立柱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膜,所述膜覆盖所述拱杆的中部;所述膜邻近所述立柱的侧部、所述拱杆未被膜覆盖的部分以及所述横杆共同围成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沟;所述通风口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排水沟在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内。优选地,所述横拉杆和与其邻近的拱杆之间设置有拉杆。优选地,相邻的两排所述立柱之间的间距为3 12米。优选地,每个所述立柱的下部均位于地下;每个所述立柱露出地面的部分长度相等,该长度为I. 5^3. 5米;每个所述立柱位于地下的部分长度相等,该长度为O. 1 1. 5米。优选地,每个所述横拉杆到与其连接的立柱的顶端的距离均相等,该距离为(Γ50厘米。优选地,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横杆,其两者之间还设置有相等数量的拱杆,该数量为I飞个;其中每个拱杆的两端均与横杆连接;位于相邻两排的立柱之间的所有拱杆在水平面的投影相互平行且间距相等,该间距为O. 8^4米。优选地,所述立柱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所述固定装置埋入地下,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距地面最近点到地面的距离相等,该距离为1(Γ100厘米。优选地,所述拱杆上设置有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拱杆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膜连接。优选地,所述拱杆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为2飞米;和/ 或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1(Γ100厘米。优选地,所述拱杆的两侧未被膜覆盖的部分,其长度相等,为1(Γ100厘米。本技术提供的种植大棚,可以起到通风避雨的作用。种植大棚上设置的通风口在水平面的投影包含在排水沟在水平面的投影内,当种植大棚为多拱连续设置时可以起到良好的通风作用;当降雨时,雨水可以通过通风口落入排水沟内,排水沟将多余的积水排出,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种植大棚可以起到通风避雨的作用。此外,通过本技术提供的种植大棚,还能够产生如下有益效果I.减少农作物病害,提高农作物品质。本技术提供的种植大棚可以起到良好·的通风避雨的作用,可以减少作物因为水分供应过量、棚内湿度太大、作物接触雨水过量等原因引起的农作物病害,提高农作物的品质。2.每个横拉杆到与其连接的立柱的顶端的距离均相等,该距离为(Γ50厘米,这种设置适宜农作物的平架栽培,能够防止农作物的枝叶遮住通风口,而且利于工人的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与种植大棚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种植大棚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I -拱杆,2-横拉杆,3-地面,4-排水沟,5-拉杆,6-立柱,7-固定装置,8-横杆,9-卡槽,10-通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种植大棚,包括多排立柱,所述立柱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其二者的连线与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垂直;可理解,多个所述立柱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在同一排面分布,而且沿与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在同一排面分布。所述的立柱可以使用直径为60毫米的钢管,也可以使用12厘米Χ8厘米的方形水泥柱或者其它的支柱材料。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根所述立柱顶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杆;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拉杆和一根拱杆;其中,所述拱杆与所述立柱的顶端连接,且朝背离地面的方向弯曲;通过立柱、横杆、横拉杆和拱杆之间的连接组成种植大棚的基本支撑框架。相邻两排立柱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膜,所述膜覆盖所述拱杆的中部;所述膜邻近所述立柱的侧部、所述拱杆未被膜覆盖的部分以及所述横杆共同围成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沟;所述通风口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排水沟在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内。种植大棚上设置的通风口在水平面的投影在排水沟在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内,当种植大棚的跨度方向有多个大棚连续设置时可以起到良好的通风作用;当降雨时,雨水可以通过通风口落入排水沟内,排水沟将多余的积水排出,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种植大棚可以起到通风避雨的作用。在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横拉杆和与所述横拉杆邻近的拱杆之间设置有拉杆。在横拉杆和与横拉杆邻近的拱杆之间设置拉杆,可以起到进一步加固种植大棚的作用。用到的拉杆可以是爪型拉杆或者其它类型的拉杆。爪型拉杆固定在横拉杆的中部,爪型拉杆的邻近横拉杆的两个侧边与横拉杆的轴线的角度差相等,为40°飞0°。在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相邻的两排所述立柱之间的间距为Γ12米。可理解为,相邻的两排所述立柱之间的间距为3 12米。相邻的两排所述立柱之间的间距为种植大棚的跨度,即所述种植大棚的跨度为3 12米,种植大棚的跨度范围大,即本技术提供的种植大棚可以根据种植的作物的需要将种植大棚设计成各种跨度,其中根据地形的不同相邻的两排立柱之间的间距可以不相等。在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每个所述立柱的下部均位于地下;每个所述立柱露出地面的部分长度相等,该长度为I. 5^3. 5米;每个所述立柱位于地下的部分长度相等,该长度为O.广1.5米。本技术提供的种植大棚,立柱在地面上的部分为I. 5^3. 5米,立柱在地面上的部分称为肩高,说明大棚的肩高比较高,而且肩高的范围从I. 5 3. 5米,这个范围也比较大,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在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每个所述横拉杆到与其连接的立柱的顶端的距离均相等,该距离为(Γ50厘米。在本技术中,横拉杆到与其连接的立柱的顶端的距离均相等,该距离为(Γ50厘米,这种设置方式适合农作物的平架栽培,能够防止农作物的枝叶遮蔽通风口,同时也利于工人的操作。在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横杆,其两者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排立柱,所述立柱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其二者的连线与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垂直;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根所述立柱的顶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杆;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拉杆和一根拱杆;其中,所述拱杆与所述立柱的顶端连接,且朝背离地面的方向弯曲;相邻两排立柱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膜,所述膜覆盖所述拱杆的中部;所述膜邻近所述立柱的侧部、所述拱杆未被膜覆盖的部分以及所述横杆共同围成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沟;所述通风口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排水沟在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排立柱,所述立柱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其二者的连线与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垂直; 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根所述立柱的顶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杆;分别位于相邻两排内的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拉杆和一根拱杆;其中,所述拱杆与所述立柱的顶端连接,且朝背离地面的方向弯曲; 相邻两排立柱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沿所述种植大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膜,所述膜覆盖所述拱杆的中部;所述膜邻近所述立柱的侧部、所述拱杆未被膜覆盖的部分以及所述横杆共同围成通风口; 所述通风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沟;所述通风口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排水沟在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拉杆和与其邻近的拱杆之间设置有拉杆。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排所述立柱之间的间距为3 12米。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立柱的下部均位于地下;每个所述立柱露出地面的部分长度相等,该长度为I. 5^3. 5米;每个所述立柱位于地下的部分长度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丽丽姜后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金满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