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钓鱼用鞋,其可对将鞋底固定于鞋本体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偏离进行有效吸收,由此能够确保充分的固定力。具体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钓鱼用鞋(1)具备:鞋本体(2);鞋底(4),被装拆自如地安装在鞋本体(2)的底面;及固定构件,固定鞋本体(2)与鞋底(4)的安装状态。固定构件具有:第1固定部(50)(第1连结部件(13)),具有规定的间隙度(S)设置在鞋本体(2)侧;及第2固定部(52)(第2连结部件(14),支承板(22)),设置在鞋底(4)侧,与第1固定部(50)结合,从而与第1固定部(50)一起将鞋底(4)固定于鞋本体(2),可利用所述间隙度(S)来调节第1固定部(50)对于第2固定部(52)的结合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钓鱼时使用的钓鱼用鞋,尤其涉及一种防滑用的鞋底被装拆自如地安装在鞋本体的底面而构成的钓鱼用鞋。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于溪流垂钓或海岸垂钓等的钓鱼用鞋具备难以打滑的鞋底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由覆盖钓鱼者足部的鞋本体102和装拆自如地安装固定在鞋本体102底面的具有防滑效果的鞋底(毛毡底)104而构成,鞋底104磨损后可以用新的鞋底更换。鞋本体102与鞋底104之间的装拆结构通常由例如魔术粘扣带(Magic Tape,注册商标)、维克罗(Velcro,注册商标)等的搭扣带而构成。在图7的构成例中,在鞋本体102 的底面102a上,通过粘固而设置有搭扣带110A,在鞋底104的表面(与鞋本体102的底面102a相对的面),通过粘固而设置有与搭扣带IlOA装拆自如地紧贴接合的搭扣带110B。另外,在鞋底104通过搭扣带110A、IlOB而被装拆自如地安装于鞋本体102这样的结构中,为了防止鞋底104相对于鞋本体102位移或脱落,例如在搭扣带的基础上通过螺钉将鞋底104连结固定在鞋本体102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平9-168406号
技术实现思路
如前述的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样,在通过连结构件来固定搭扣带110A、110B的安装状态的结构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如图7所示,在使用突设在鞋本体102底面102a上的带螺纹的销钉113和螺母114来作为连结构件,从而对鞋底104和鞋本体102的搭扣带110A、1 IOB的安装状态进行固定时,使鞋本体102侧的销钉113穿过对应于鞋底104而设置的锪孔115的销钉通孔116,与从鞋底104的相反侧插入锪孔115内的螺母114螺合。此时,销钉113与销钉通孔116的对位必须精度良好,但是,因为埋入销钉113而成形的鞋本体102 —般由合成橡胶或PVC等形成,所以,由于成形引起的收缩,销钉113的位置有时与鞋底104的销钉通孔116的位置对不上。因此,如图8所示,也可以考虑预先将销钉通孔116A的孔径形成得较大,由此,使鞋本体102的成形收缩引起的销钉113的位置偏离能够被吸收(在大孔径的范围内容许销钉113位置偏离)。但是,在此情况下,如图9所示,由于发生位置偏离的销钉113的轴心与作为大孔的销钉通孔116A的中心轴偏心,所以当使螺母114与该偏心的销钉113螺合时,螺母114的中心轴也会偏离锪孔115的中心轴,如图9(c)及图10所示,无法用锪孔115的底面115a完全支承螺母114的整面。因此,连结力变得不充分(因此鞋底104在鞋本体102上的固定力变得不充分),同时在锪孔115的底面115a与螺母114之间有时会产生间隙P。而且,如果产生了这样的间隙P,沙子或异物等则有可能通过该间隙P进入鞋本体102的底面102a与鞋底104的紧贴面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搭扣带110AU10B的小钩子便会被压溃而造成紧贴力下降。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将鞋底固定于鞋本体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偏离进行补偿,由此能够确保充分的固定力的钓鱼用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I所述的钓鱼用鞋具备鞋本体;鞋底,被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鞋本体的底面;及固定构件,固定所述鞋本体与所述鞋底的安装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具有 第I固定部,具有规定的间隙度设置在所述鞋本体侧;及第2固定部,设置在所述鞋底侧,与所述第I固定部结合,从而与第I固定部一起将所述鞋底固定于所述鞋本体,可利用所述间隙度来调节所述第I固定部对于所述第2固定部的结合位置。根据该技术方案I所述的钓鱼用鞋,由于固定鞋本体与鞋底的安装状态的固定构件具有被分别设置在鞋本体侧以及鞋底侧且相互结合的第I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利用第I固定部上所给予的间隙度,能够调节第I固定部对于第2固定部的结合位置,所以,即使在将鞋底安装于鞋本体的阶段中,在第I固定部与第2固定部之间产生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所述间隙度来有效地吸收该位置偏离。也就是说,能够使第I及第2固定部相互在适宜的位置结合,能够产生充分的固定力。另外,在上述构成中,所谓的“间隙度”是指,为了调节第I固定部对于第2固定部的结合位置,能够使第I固定部移动的第I固定部的 可动自由度。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钓鱼用鞋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钓鱼用鞋中,所述第I固定部具有第I通孔,设置于所述鞋本体;及第I连结部件,具有径向的间隙度穿过该第I通孔,所述第2固定部具有第2通孔,设置于所述鞋底,所述第I连结部件穿过 '及第2连结部件,通过与所述第I连结部件结合,在与所述第I连结部件之间夹持所述鞋底,可利用所述径向的间隙度使所述第I连结部件的中心轴与所述第2通孔的中心轴对位。根据该技术方案2所述的钓鱼用鞋,在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I所述的钓鱼用鞋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同时,由于构成第I固定部的第I连结部件具有径向的间隙度穿过第I通孔,所以,即使在将鞋底安装于鞋本体的阶段中,在第I通孔与第2通孔之间产生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I连结部件在径向上变位,从而使第I连结部件的中心轴与第2通孔的中心轴对位。因此,可以避免第I连结部件与第2连结部件在相对于第2通孔的中心轴偏心的位置结合,其结果可以确保充分的连结力(因此可确保鞋底在鞋本体上的充分的固定力),同时不使通向鞋本体与鞋底的紧贴面之间的间隙产生。由此,能够排除沙子或异物等从固定构件的固定部进入鞋本体的底面与鞋底的紧贴面之间的可能性。另外,由于能够与通孔之间的位置偏离无关而使第I连结部件的中心轴与第2通孔的中心轴对位,所以,无需预先将第2通孔的孔径形成得较大,这也可以有助于避免所述间隙的产生。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钓鱼用鞋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钓鱼用鞋中,所述第I连结部件具有支承部,支承于所述鞋本体;及带螺纹的轴部,具有径向的间隙度穿过所述第I通孔,所述第2连结部件由固定在所述鞋底且横穿所述第2通孔的支承板和承接该支承板且与所述轴部螺合的螺合部件构成。根据该技术方案3所述的钓鱼用鞋,在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2所述的钓鱼用鞋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同时,通过连结部件之间的螺合,可获得稳定且较大的连结力。另外,由于螺合部件承接横穿第2通孔的支承板与轴部螺合,所以即便不使螺合部件从第2通孔向外部突出,也能够通过支承板在大面积上利用螺合部件承接鞋底,获得稳定、充分的连结力(鞋底在鞋本体上的充分的固定力)。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钓鱼用鞋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钓鱼用鞋中,还具备加强部件,用于加强所述鞋本体的支承面,支承面支承所述第I连结部件的所述支承部。根据该技术方案4所述的钓鱼用鞋,在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3所述的钓鱼用鞋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同时,通过利用加强部件来加强所述支承面,能够防止支承面因连结力而发生变形,可实现能够稳定承受连结力的支承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钓鱼用鞋,能够有效吸收将鞋底固定于鞋本 体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偏离,由此能够确保充分的固定力。附图说明图I (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鞋的侧视图,(b)是(a)的钓鱼用鞋的仰视图。图2是从底侧观察图I的钓鱼用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I的钓鱼用鞋的鞋本体的底面与鞋底的安装固定部的要部剖视图。 图4是支承板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鱼用鞋,具备:鞋本体;鞋底,被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鞋本体的底面;及固定构件,固定所述鞋本体与所述鞋底的安装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具有:第1固定部,具有规定的间隙度设置在所述鞋本体侧;及第2固定部,设置在所述鞋底侧,与所述第1固定部结合,从而与第1固定部一起将所述鞋底固定于所述鞋本体,可利用所述间隙度来调节所述第1固定部对于所述第2固定部的结合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9 JP 2011-1661481.一种钓鱼用鞋,具备 鞋本体; 鞋底,被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鞋本体的底面; 及固定构件,固定所述鞋本体与所述鞋底的安装状态,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具有 第I固定部,具有规定的间隙度设置在所述鞋本体侧;及第2固定部,设置在所述鞋底侧,与所述第I固定部结合,从而与第I固定部一起将所述鞋底固定于所述鞋本体,可利用所述间隙度来调节所述第I固定部对于所述第2固定部的结合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钓鱼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固定部具有第I通孔,设置于所述鞋本体;及第I连结部件,具有径向的间隙度穿过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信之,
申请(专利权)人: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