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119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包括上弹片、上弹片安装架和透镜载体,所述上弹片安装架上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上弹片固定在支撑脚上;所述上弹片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脚上的固定区、固定在透镜载体上的内环区、以及连接所述固定区和内环区的多个弹性臂区;所述上弹片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的增强板,各增强板垂直于固定区所在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上弹片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的增强板,各增强板垂直于固定区所在平面,这种增强板可以在不提高占用面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上弹片的强度,使其在安装操作时,不易发生永久形变,有效提高了成品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具体来说是一种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或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等设备上以驱动镜头移动从而调节焦距的改进型音圈马达。
技术介绍
传统音圈马达中包括上弹片、上弹片安装架和透镜载体,所述上弹片安装架上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上弹片固定在支撑脚上。图I是一种传统音圈马达中上弹片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上弹片的一种正视图;该种上弹片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脚上的固定区(11)、固定在透镜载体上的内环区(12)、连接所述固定区(11)和内环区(12)的多个弹性臂区(13)。为了减小 占用面积,该种上弹片没有在弹性臂区外侧设置外环区,也即各固定区之间设有缺口(17),互不相连,所以该种上弹片的强度很弱,极为容易变形,在安装操作时,用力稍微偏差,就会导致固定区以及弹性臂区发生永久形变,影响最终制成的音圈马达的控制精度,造成废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上弹片强度以及成品率的改进型音圈马达。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包括上弹片、上弹片安装架和透镜载体,所述上弹片安装架上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上弹片固定在支撑脚上;所述上弹片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脚上的固定区、固定在透镜载体上的内环区、以及连接所述固定区和内环区的多个弹性臂区;所述上弹片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的增强板,各增强板垂直于固定区所在平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增强板位于各固定区的外周边缘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弹片包括四个固定区和用于连接该四个固定区的四个增强板,各各固定区的外周边缘是直角状,相邻的两个增强板互相垂直,四个固定区以及四个增强板组合而成的外周边缘为方形。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增强板之间留有缺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增强板与上弹片的固定区、内环区以及弹性臂区是采用同一板材制成,所述增强板是通过折弯该板材部分板体制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固定区设有定位孔,所述各支撑脚上设有穿过该定位孔的定位凸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固定区之间设有用于将相邻两个固定区隔断的间隙。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固定区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固定区位于同一平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增强板位于各固定区以及各连接板的外周边缘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增强板与相邻一个弹性臂区之间设有透孔。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技术中的上弹片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的增强板,各增强板垂直于固定区所在平面,这种增强板可以在不提高占用面积的基础上,有效提闻上弹片的强度,使其在安装操作时,不易发生永久形变,有效提闻了成品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一种传统音圈马达中上弹片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上弹片的一种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改进型音圈马达的一种爆炸图;图5是图3所示改进型音圈马达中上弹片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上弹片的一种正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中上弹片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上弹片的一种正视图。附图所示标记为上弹片1,固定区11,内环区12,弹性臂区13,增强板14,缺口15,定位孔16,间隙17,连接板18,透孔19,上弹片安装架2,透镜载体3,支撑脚4,定位凸台41,上盖51,底座52,磁石组件53,线圈54,下弹片5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图3至图6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改进型音圈马达的一种爆炸图;图5是图3所示改进型音圈马达中上弹片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上弹片的一种正视图。本实施例是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见图3至图6,包括上弹片I、上弹片安装架2、透镜载体3、下弹片55、上盖51、底座52、磁石组件53和线圈54 ;所述底座52和上盖51组成一个壳体,所述透镜载体3设置在上弹片I和下弹片55之间,所述磁石组件53包括四个长方形的由永磁体制成的磁石,四个磁石围成方形;所述线圈54的基本形状为具有四个倒角边的正方形,位于四个磁石正中间,并套设在透镜载体3的外壁上;所述上弹片I邻接上盖51的顶壁设置。所述上弹片安装架2上设有四个支撑脚4,所述上弹片I固定在支撑脚4上;所述上弹片I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脚4上的固定区11、固定在透镜载体3上的内环区12、以及连接所述固定区11和内环区12的四个弹性臂区13 ;所述上弹片I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11的增强板14,各增强板14垂直于固定区11所在平面。所述上弹片I包括四个固定区11和用于连接该四个固定区11的四个增强板14,各各固定区11的外周边缘是直角状,相邻的两个增强板14互相垂直,四个固定区11以及四个增强板14组合而成的外周边缘为方形。所述各增强板14位于各固定区11的外周边缘处。相邻的两个增强板14之间留有缺口 15。所述增强板14与上弹片I的固定区11、内环区12以及弹性臂区13是采用同一板材制成,所述增强板14是通过折弯该板材部分板体制成。所述各固定区11设有定位孔16,所述各支撑脚4上设有穿过该定位孔16的定位凸台41。所述各固定区11之间设有用于将相邻两个固定区11隔断的间隙17。所述各增强板14与相邻一个弹性臂区13之间设有透孔19,对本实施例来说,该透孔19和相邻两个固定区11之间的缺口 17等同。本实施例中的上弹片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的增强板,各增强板垂直于固定区所在平面,这种增强板可以在不提高占用面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上弹片的强度,使其在安装操作时,不易发生永久形变,有效提高了成品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成本。 (实施例2)图7和图8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7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中上弹片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上弹片的一种正视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固定区11之间设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与固定区1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各增强板14位于各固定区11以及各连接板18的外周边缘处。该连接板18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弹片I的整体强度,但是由于上弹片I非常薄,所以提高强度仍十分有限,仍要依靠增强板来尽可能提高整体强度。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包括上弹片(1)、上弹片安装架(2)和透镜载体(3),所述上弹片安装架(2)上设有多个支撑脚(4),所述上弹片(1)固定在支撑脚(4)上;所述上弹片(1)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脚(4)上的固定区(11)、固定在透镜载体(3)上的内环区(12)、以及连接所述固定区(11)和内环区(12)的多个弹性臂区(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1)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11)的增强板(14),各增强板(14)垂直于固定区(11)所在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包括上弹片(I)、上弹片安装架(2)和透镜载体(3),所述上弹片安装架(2)上设有多个支撑脚(4),所述上弹片(I)固定在支撑脚(4)上;所述上弹片(I)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脚(4)上的固定区(11)、固定在透镜载体(3)上的内环区(12)、以及连接所述固定区(11)和内环区(12)的多个弹性臂区(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I)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固定区(11)的增强板(14),各增强板(14)垂直于固定区(11)所在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型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增强板(14)位于各固定区(11)的外周边缘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型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I)包括四个固定区(11)和用于连接该四个固定区(11)的四个增强板(14),各固定区(11)的外周边缘是直角状,相邻的两个增强板(14)互相垂直,四个固定区(11)以及四个增强板(14)组合而成的外周边缘为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型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增强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绍平方绍斌夏太红金士雷黄晓敏颜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