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层平板荷载试验移动反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407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58
一种浅层平板荷载试验移动反力装置,它包括配重箱,配重箱下部通过轮轴设有车轮,车轮和配重箱之间设有着地支架,着地支架能上下移动,着地支架底端设有槽钢,配重箱底部中心设有交叉纵梁和横梁,纵梁和横梁交叉点下部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下部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传力柱、千斤顶和承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次装配即可满足大面积、多点的全部试验工作,中途不必装卸;无论试验点是在平地还是在斜坡面,该装置均可以便捷、快速地牵引至指定点、迅速安装就位并开展试验,在坡度较大的斜坡面上其优势更显突出。该装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以大幅度缩短试验周期、节约人工成本,具有极高的技术和经济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库坝坡及库底填筑材料现场原位地基承载力试验及原位变形模量试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浅层平板荷载试验移动反力装置
技术介绍
河北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及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均为浙青砼面板堆石坝,都是利用山顶开挖料筑坝围库而成。水库坝坡为1:1. 75,沿坡铺筑60cm的级配碎石垫层料,并碾压密实后喷涂乳化浙青保护垫层料区坡面。由于碎石垫层料作为摊铺浙青砼护面持力层,从工程设计考虑,一方面是起过渡层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起排 水作用因此碎石垫层料除了要求有良好的透水性外,同时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及抵抗变形的能力,为此,在该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工程需要对水库库底、坝坡进行现场原位变形模量值,以了解其应力变形特性。之前的现场原位变形模量试验,其反力由现场堆载的配重及提前埋设的反力架提供。现场堆码配重提供反力的方法,适用于在平地及较缓的坡面实施的变形模量试验;该方法存在着效率极低的不足每次试验均需要在待测点搭设平台并堆码重物(砂袋或混凝土块等),当测点较多时,需要频繁地搭设、拆除、运移、搭设配重,试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时间并长期占用起吊设备,实施期间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提前埋设的反力架提供反力的方法,适用于在较陡的斜坡面(尤其是在坡比陡至I :1. 75)实施的变形模量试验;该方法需要提前在待测点下的坡面埋设反力锚杆,其不足之处为I、待测点较多时,要消耗大量锚杆材料;2、埋设的锚杆影响坡面结构层的施工;3、试验时需要精确定位以找出锚杆、耗工耗时;4、试验时,加长锚杆并安装反力梁将破坏在坡面上已成型、密实的面层结构,试验完毕后需要人工恢复面层的几何尺寸(回填、整平顺)及密实度(夯实);5、在水库库坡、坝坡等陡坡(坡比可至1:1. 75)坡面上的实施时,因为坡面较陡,人在坡面上站立并安装反力梁(可重至100kg)较为困难且极不安全(在试验点离坡脚高差较大时更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移动式反力装置,特别是在斜坡进行现场原位荷载试验时,能够快速、安全、方便的提供不同荷载试验的反力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浅层平板荷载试验移动反力装置,它包括配重箱,配重箱下部通过轮轴设有车轮,车轮和配重箱之间设有着地支架,着地支架能上下移动,着地支架底端设有槽钢,配重箱底部中心设有交叉纵梁和横梁,纵梁和横梁交叉点下部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下部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传力柱、千斤顶和承压板。上述的着地支架为丝杠,通过旋转丝杠可以使丝杠上下移动。上述的车轮设有4个,分布在靠近配重箱四个角位置,相邻两个着地支架底端共用一整体槽钢。上述的连接件为活动的球铰座,该球面铰固定在配重箱底部中间部位。本技术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采用此本技术进行现场原位浅层平板荷载试验,一次装配即可满足大面积、多点的全部试验工作,中途不必装卸;无论试验点是在平地还是在斜坡面,该装置均可以便捷、快速地牵引至指定点、迅速安装就位并开展试验,在坡度较大的斜坡面上其优势更显突出。该装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以大幅度缩短试验周期、节约人工成本,具有极高的技术和经济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4所示,一种浅层平板荷载试验移动反力装置,它包括配重箱1,配重箱下部通过轮轴2设有车轮3,车轮和配重箱之间设有着地支架4,着地支架能上下移动,着地支架底端设有槽钢5,配重箱底部中心设有交叉纵梁6和横梁7,纵梁和横梁交叉点下部设有连接件8,连接件下部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9、传力柱10、千斤顶11和承压板12。所述的着地支架为丝杠,通过旋转丝杠可以使丝杠上下移动。所述的车轮设有4个,分布在靠近配重箱四个角位置,相邻两个着地支架底端共用一整体槽钢。所述的连接件为活动的球铰座,该球面铰固定在配重箱底部中间部位。在本技术中,其中,配重箱I框架采用型号[20槽钢拼焊而成,箱板采用5mm厚Q235钢板,配重箱箱体高度为2500mm,长度3000mm,宽度为2020mm,主要用于装载试验所需的配重荷载,该配重箱在水平面进行荷载试验时,最大可提供反力荷载约为40吨,如在坡比为I :1. 75的坡面进行荷载试验时,最大可提供反力荷载约20吨;轮轴2上采用10. 00R-20型钢丝轮胎,两轮之间轴距为2540mm,通过牵引设备连接拖拽钩或通过牵引设备连接钢丝绳及拖拽钩,使移动反力装置在水平面或斜坡面行走;着地支架4及槽钢5主要采用两个型号[14槽钢及四个Tr40X 7丝杆组成,着地槽钢两侧支架间距为2020mm。在水平面提供反力荷载时,用牵引设备将反力设施移动至试验点位后,拆除牵引设备与拖拽钩的连接栓,待牵引设备移开后,将配重箱两侧4根丝杆旋转同步下移,使着地支架连接的槽钢紧紧贴紧地面,并使4个车轮微微离开地面,同时根据试验部位的地势调节丝杆使配重箱底部与水平面大体的平行;如在斜坡面提供反力荷载时,用牵引设备连接钢丝绳及拖拽钩,将移动式反力装置牵引至斜坡面某一指定的试验点位,锁定牵引设备上的钢丝绳、使反力装置定位,然后将配重箱两侧4根丝杆旋转同步下移,使着地支架连接的槽钢紧紧贴紧地面,并使4个车轮微微离开地面,同时根据试验部位的地势调节丝杆使配重箱底部与斜坡坡面大体的平行;连接件8是一个活动的球座,该球面铰固定在配重箱底部中间部位,依次与压力传感器、传力柱、千斤顶、承压板连接,在任何坡度的坡面上均可使千斤顶的出力方向垂直于坡面;拖拽钩主要是用于牵引设备的连接或钢丝绳的连接之用,其作用是通过牵引设备的连接或钢丝绳的连接使移动反力装置在水平面或斜坡面行走。另外,可以在反力装置的尾部安装一个测试工作平台,该测试工作平台可采用活动板房拼装或采用铁板和角钢制作,测试工作平台可容纳2 3个试验工作人员现场工作,特别是在斜坡面试验测试工作时,利于人员的安全以及测试设备的连接之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I、根据每次试验所需的荷载确定配重物的总质量,将确定好的配重物采用机械设备均匀的装入配重箱内;2、牵引设备的钢丝绳通过连接拖拽钩与反力装置连接,再用牵引设备将移动反力 装置牵引至准备进行的试验点;3、旋转配重箱体左右两侧的着地支架,使着地支架底部的槽钢与地面紧密结合,继续旋转使反力装置的轮胎微微离开地面,调节4根丝杆的长度使配重箱底与地面平行;4、在连接件与库底或坝坡的垂线位置依次安装承压板、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基准梁、位移传感器,同时将所有传感设备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平衡数据采集系统,待初始状态数据稳定后,便可以进行分级加载、卸载试验,直至试验工作结束。权利要求1.一种浅层平板荷载试验移动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配重箱(I),配重箱下部通过轮轴(2 )设有车轮(3 ),车轮和配重箱之间设有着地支架(4 ),着地支架能上下移动,着地支架底端设有槽钢(5 ),配重箱底部中心设有交叉纵梁(6)和横梁(7),纵梁和横梁交叉点下部设有连接件(8),连接件下部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9)、传力柱(10)、千斤顶(11)和承压板(1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浅层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浅层平板荷载试验移动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配重箱(1),配重箱下部通过轮轴(2)设有车轮(3),车轮和配重箱之间设有着地支架(4),着地支架能上下移动,着地支架底端设有槽钢(5),配重箱底部中心设有交叉纵梁(6)和横梁(7),纵梁和横梁交叉点下部设有连接件(8),连接件下部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9)、传力柱(10)、千斤顶(11)和承压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烈程润喜谭恺炎
申请(专利权)人: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