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式折叠周转箱,由下底板、前后左右侧板和上框架构成的箱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结构相对称,同为折叠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结构相对称,同为翻板,所述折叠板由上、下两块大小不同的侧板拼合构成,面积大的为大侧板,面积小的为小侧板,大侧板和小侧板中的一者与上框架连接,另一者与下底板连接,大侧板和小侧板之间通过一滑动连接结构连接,该滑动连接结构由导向销和导向槽组成,所属导向销设置在小侧板上,所述导向槽对应于导向销开设在大侧板外侧,且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大侧板和小侧板的拼合交接边,所述导向销滑动设置在导向槽中,该周转箱展开收折操作简单,且取件口面积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贮物周转箱,具体涉及一种滑移式折叠贮物周转箱。
技术介绍
在商品的批发、零售过程中,需要使用周转箱,以便于商品的运输、周转和存放。传统的周转箱多为固定箱体结构,其结构比较牢固,适用于存放分量比较重的商品,但它在空箱储存和运输中,占用空间大,以致仓储利用率低,运输成本较大。故后来出现了箱体可折叠的周转箱,达到了空箱时可折叠的效果,以克服上述不足。本申请人也曾对箱体可折叠的周转箱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名为《中空板折叠箱》的技术专利的授权,专利号为200420028125. 7,该专利技术方案为所述中空板折叠箱为由下底板、前后左右侧板和上框 架构成的长方形箱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结构相对称,同为折叠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结构相对称,同为翻板,所述折叠板由上、下两块大小相同的中空板通过外折连接条连接构成,该折叠板的上沿通过内折连接条连接于上框架,夏言通过内折连接条连接于下底板;所述翻板为整块中空板,其上沿通过内折连接条连接于上框架。该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折叠板中上、下两块大小相同的中空板之间的外折连接条实现折叠功能,折叠较方便,结构也简单,成本低,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通常在折叠箱一侧的折叠板上设有方便取件的侧开门,这样在多层箱子堆垛时,不需要将上层箱子移开就能取到下层的物品;通常侧开门开设在折叠板的上侧板或下侧板上,所以侧开门的高度最高只能是折叠箱高度的一半,这就导致开门后取件面积太小。于是,如何提供一种既方便折叠又能增大取件面积的折叠箱成为本技术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滑移式折叠周转箱,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折叠周转箱侧开门取件面积小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移式折叠周转箱,由下底板、前后左右侧板和上框架构成的箱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结构相对称,同为折叠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结构相对称,同为翻板,所述折叠板由上、下两块大小不同的侧板拼合构成,面积大的为大侧板,面积小的为小侧板,大侧板和小侧板中的一者与上框架连接,另一者与下底板连接,大侧板和小侧板之间通过一滑动连接结构连接,该滑动连接结构由导向销和导向槽组成,所述导向销设置在小侧板上,所述导向槽对应于导向销开设在大侧板外侦牝且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大侧板和小侧板的拼合交接边,所述导向销滑动设置在导向槽中。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导向槽的长度不小于小侧板在周转箱展开使用状态下的直立高度。2、上述方案中,所述小侧板与下底板之间通过一枢轴铰接或通过内折连接条连接,所述大侧板与下底板之间通过一枢轴铰接或通过内折连接条连接。3、上述方案中,所述大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槽,导向槽在大侧板的外侧平行且均匀分布。4、上述方案中,所述大侧板外侧凸设有槽座,所述导向槽开设在该槽座上,在周转箱展开状态下,导向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5、上述方案中,所述左、右侧板与上框架之间通过枢轴铰接或通过内折连接条连接。6、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折连接条”是指两端可向箱体外侧作180°折叠的活动连接边条,“内折连接条”是指可向箱体内侧作180°折叠的活动连接边条。7、上述方案中,所述折叠板可呈“V”形向箱体内侧折叠,所述翻板则具有竖直和水·平两位置的90°的翻转空间。8、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左右侧板外侧可设置把手,以方便搬运。9、上述方案中,所述周转箱箱体为一长方体,折叠板中的大侧板和小侧板均为矩形板。10、上述方案中,所述大侧板上开设有侧开门用于取件。11、上述方案中,所述“拼合交接边”指的是大侧板和小侧板拼合的交界,即小侧板抵设在大侧板上的边。本技术工作原理是当所述滑移式折叠周转箱由使用状态转为折叠状态时,先将左侧板和右侧板收折至上框架中,再将折叠板中的大侧板或小侧板向箱体内推,则小侧板上的导向销沿着大侧板外侧的导向槽滑动,由于导向槽的长度不小于小侧板的直立高度,故大侧板和小侧板最终可折叠至贴合状态;当所述滑移式折叠周转箱由折叠状态转为使用状态时,只需将上框架向上提起,小侧板上的导向销沿着大侧板外侧的导向槽滑动,折叠板展平,再将左侧板和右侧板放下并支撑在上框架和下底板之间,即将周转箱展开为使用状态。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由于本技术中折叠板的大侧板和小侧板之间是通过导向槽和导向销的配合来达到折叠的,使得该箱体折叠和展开的槽座更加方便且可靠。2、同样由于本技术是通过导向槽和导向销的配合来达到折叠的,在保证结构的简单和方便的同时,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3、本技术构思新颖、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维护。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展开使用状态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一立体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一侧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二立体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二侧视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三立体图;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三侧视图;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四立体图;附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四侧视图;附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五立体图;附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过程状态五侧视图;附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导向销与导向槽配合立体图;附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导向槽立体图; 附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导向销立体图。以上附图中1、上框架;2、下底板;3、大侧板;4、小侧板;5、导向销座;6、导向销;7、导向槽;8、右侧板;9、左侧板;10、导槽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滑移式折叠周转箱参见附图f附图14所示,由下底板2、前后左右侧板和上框架I构成的箱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结构相对称,同为折叠板,左侧板9和右侧板8的结构相对称,同为翻板,所述折叠板由上、下两块大小不同的侧板组成,面积大的为大侧板3,面积小的为小侧板4,所述周转箱箱体为一长方体,折叠板中的大侧板3和小侧板4均为矩形板。所述小侧板4与下底板2之间通过一枢轴铰接,小侧板4的上沿设置有四个导向销座5,每个导向销座5上设置有一导向销6。所述大侧板3与下底板2之间通过一枢轴铰接,大侧板3外侧凸设有四个槽座10,该槽座10上对应于每个导向销6开设有导向槽7,在周转箱的展开使用状态下,导向槽7的槽口朝向所述左侧板9或右侧板8,该导向槽7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大侧板3的下沿,导向槽7在大侧板3的外侧平行且均匀分布。所述导向销6滑动设置在导向槽7中,且所述导向槽7的长度不小于小侧板4在周转箱展开使用状态下的直立高度。侧开门开设在大侧板3上。所述折叠板可呈“V”形向箱体内侧折叠,所述左侧板9和右侧板8则具有竖直和水平两位置的90°的翻转空间。在所述左侧板9和右侧板8外侧可设置把手,以方便搬运。当所述滑移式折叠周转箱由使用状态转为折叠状态时,先将左侧板9和右侧板8收折至上框架I中,再将折叠板中的大侧板3或小侧板4向箱体内推,则小侧板4上的导向销6沿着大侧板3外侧的导向槽7滑动,由于导向槽7的长度不小于小侧板4的直立高度,故大侧板3和小侧板4最终可折叠至贴合状态。当所述滑移式折叠周转箱由折叠状态转为使用状态时,只需将上框架I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移式折叠周转箱,由下底板(2)、前后左右侧板和上框架(1)构成的箱体,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结构相对称,同为折叠板,左侧板(9)和右侧板(8)的结构相对称,同为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由上、下两块大小不同的侧板拼合构成,面积大的为大侧板(3),面积小的为小侧板(4),大侧板(3)和小侧板(4)中的一者与上框架(1)连接,另一者与下底板(2)连接,大侧板(3)和小侧板(4)之间通过一滑动连接结构连接,该滑动连接结构由导向销(6)和导向槽(7)组成,所述导向销(6)设置在小侧板(4)上,所述导向槽(7)对应于导向销(6)开设在大侧板(3)外侧,且导向槽(7)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大侧板(3)和小侧板(4)的拼合交接边,所述导向销(6)滑动设置在导向槽(7)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良才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