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立锋专利>正文

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962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粉在工作液中分布均匀,结构简单,冲油控制方便的装置。其由供油及回油系统(1),工作液槽系统(2),流量及压力调节系统(3)组成;油箱(14)内设有回油管(13),油泵(11)上部连接的管道处横向设有冲油管(12),冲油管(12)的中部设有溢流阀(31);回油管(13)上设有滤油器(16),且在回油管(13)上、靠近工作液槽系统(2)处设有节流阀(32);冲油管(12)、回油管(13)与工作液槽系统(2)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微粉在工作液中分布均匀,且工件表面的粗糙度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
,具体为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混粉镜面电火花加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改善大面积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先进技术,所谓混料镜面电火花加工即是在工作液中添加了微粉,比如,硅粉、铝粉、铬粉,以及有关添加剂,以期使加工表面获得镜面效果。日本最早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起步较晚,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种加工所近来也进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由于在工作液中混入了微粉,因此不能用电火花机床原有的工作液循环装置。我们在前期的试验中应用简易工作液循环装置发现存在如下问题(I)加工中混·在工作液中的粉末有较严重的沉积的现象,影响了电极与工件的正常放电;(2)粉末在工作液中分布的均匀性也不理想,影响了放电的分散性,不利于提高工件的表面粗糙度;(3)冲油控制不便。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工作液循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粉在工作液中分布均匀,且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喷油嘴位置容易调整和冲油控制方便的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其由供油及回油系统1,工作液槽系统2,流量及压力调节系统3组成。其特征在于供油及回油系统I包括油泵U、冲油管12、回油管13、油箱14、滤油器16 ;工作液槽系统2包括工作液槽箱体21、工作台22、工作液槽搅拌器23 ;流量及压力调节系统3由溢流阀31,节流阀32,压力表33组成;油箱14内设有油箱搅拌器15、回油管13,且回油管13与油箱搅拌器15之间设有一管道,其上安装有油泵11,油泵11上部连接的管道处横向设有冲油管12,冲油管12的中部设有溢流阀31,油泵11上部管道与冲油管12的交叉处连接有压力表33 ;回油管13上设有滤油器16,且在回油管13上、靠近工作液槽系统2处设有节流阀32 ;冲油管12、回油管13与工作液槽系统2连接。所述的滤油器16的滤网选用的网眼尺寸为大于50 μ mX 50 μ m的筛网。所述的供油及回油系统I中设置有油箱搅拌器15,工作液槽系统2内设有工作液槽搅拌器23。本技术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滤油器16的滤网选用网眼尺寸为彡50 μ mX 50 μ m的筛网,使工作液中的微粉(通常选用的微粉直径< 30 μ m)能够顺利通过滤油器16,又能阻止较大的杂质颗粒通过,提高了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冲油管12上设置有溢流阀31,方便了冲油控制;供油及回油系统I中设置有油箱搅拌器15,工作液槽系统2内设有工作液槽搅拌器23,使油泵11将工作液从油箱14中纵向抽出,通过安装在油箱14四周的喷油嘴注射回油箱14中,形成湍流来达到搅拌工作液的目的,使微粉在工作液中分布均匀,而且结构简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微粉在工作液中分布均匀,且工件表面的粗糙度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回油系统1,工作液槽系统2,流量及压力调节系统3,油泵11,冲油管12,回油管13,油箱14,油箱搅拌器15,滤油器16,工作液槽箱体21,工作台22,工作液槽搅拌器23,溢流阀31,节流阀32,压力表33。具体实施方式实例I :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如图I所示,其由油泵11,冲油管12,回油管13,油箱14,油箱搅拌器15,滤油器16,工作液槽箱体21,工作台22,工作液槽搅拌器23,溢流阀31,节流阀32,压力表33组成;油箱14内设有油箱搅拌器15、回油管13,回油管13与油箱搅拌器15之间设置的管道上安装有油泵11,油泵11上部连接的管道处设有冲油管12,冲油管12上设有溢流阀31 ;回油管13上设有滤油器16,且回油管13上、靠近工作液槽系统2处设有节流阀32 ;冲油管12、回油管13与工作液槽系统2连接。本技术的滤油器16的滤网选用网眼尺寸为彡50μπιΧ50μπι的筛网,使工作液中的微粉(通常选用的微粉直径<30 μ m)能够顺利通过滤油器16,又能阻止较大的杂质颗粒通过,提高了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冲油管12上设置有溢流阀31,方便了冲油控制;供油及回油系统I中设置有油箱搅拌器15,工作液槽系统2内设有工作液槽搅拌器23,使油泵11将工作液从油箱14中纵向抽出,通过安装在油箱14四周的喷油嘴注射回油箱14中,形成湍流来达到搅拌工作液的目的,使微粉在工作液中分布均匀,而且结构简单。权利要求1.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其由供油及回油系统(1),工作液槽系统(2),流量及压力调节系统(3)组成;其特征在于供油及回油系统(I)包括油泵(11)、冲油管(12)、回油管(13)、油箱(14)、滤油器(16);工作液槽系统(2)包括工作液槽箱体(21)、工作台(22)、工作液槽搅拌器(23);流量及压力调节系统(3)由溢流阀(31)、节流阀(32)、压力表(33)组成;油箱(14)内设有油箱搅拌器(15)、回油管(13),且回油管(13)与油箱搅拌器(15)之间设有一管道,其上安装有油泵(11),油泵(11)上部连接的管道处横向设有冲油管(12),冲油管(12)的中部设有溢流阀(31),油泵(11)上部管道与冲油管(12)的交叉处连接有压力表(33);回油管(13)上设有滤油器(16),且在回油管(13)上、靠近工作液槽系统⑵处设有节流阀(32);冲油管(12)、回油管(13)与工作液槽系统(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滤油器(16)的滤网选用的网眼尺寸为大于50μπιΧ50μπι的筛网。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
,具体为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粉在工作液中分布均匀,结构简单,冲油控制方便的装置。其由供油及回油系统(1),工作液槽系统(2),流量及压力调节系统(3)组成;油箱(14)内设有回油管(13),油泵(11)上部连接的管道处横向设有冲油管(12),冲油管(12)的中部设有溢流阀(31);回油管(13)上设有滤油器(16),且在回油管(13)上、靠近工作液槽系统(2)处设有节流阀(32);冲油管(12)、回油管(13)与工作液槽系统(2)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微粉在工作液中分布均匀,且工件表面的粗糙度高。文档编号B23H1/10GK202701534SQ2012202092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0日专利技术者刘立锋 申请人:刘立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粉镜面加工工作液循环装置,其由供油及回油系统(1),工作液槽系统(2),流量及压力调节系统(3)组成;其特征在于:供油及回油系统(1)包括油泵(11)、冲油管(12)、回油管(13)、油箱(14)、滤油器(16);工作液槽系统(2)包括工作液槽箱体(21)、工作台(22)、工作液槽搅拌器(23);流量及压力调节系统(3)由溢流阀(31)、节流阀(32)、压力表(33)组成;油箱(14)内设有油箱搅拌器(15)、回油管(13),且回油管(13)与油箱搅拌器(15)之间设有一管道,其上安装有油泵(11),油泵(11)上部连接的管道处横向设有冲油管(12),冲油管(12)的中部设有溢流阀(31),油泵(11)上部管道与冲油管(12)的交叉处连接有压力表(33);回油管(13)上设有滤油器(16),且在回油管(13)上、靠近工作液槽系统(2)处设有节流阀(32);冲油管(12)、回油管(13)与工作液槽系统(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锋
申请(专利权)人:刘立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