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左右移动及上下捶打的按摩装置。动力源为可顺逆转的第一马达;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轴,减速传动第二旋转轴,第七、八齿轮固设第一单向轴承带动第一旋转轴逆转;左右移动装置包括轴套部与第二旋转轴配合,左右移动时第二旋转轴传输动力,轴套部末端固设伞形齿轮传动第九齿轮及按摩轮组,第九齿轮再传动第二单向轴承,第二单向轴承固设偏心凸轮的旋转轴,偏心凸轮的轴心限位在底座;上下捶打装置包括正时皮带、皮带轮组,各皮带轮分别固设第一旋转轴及第三旋转轴,皮带轮之间套设正时皮带,第三旋转轴末端设有曲柄连接驱动柄,驱动柄连接按摩轮。本装置动力源顺旋左右移动并旋转按摩,逆旋捶打按摩并定点旋转按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按摩器的
,尤其提供一种左右移动及上下捶打的按摩装置,通过传动旋向的改变得以轻易改变按摩形式。技术背景 人体结构相当复杂,除了基本的骨、血、肉外,还有相当重要的筋络、穴道、关节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全面活动到,也有可能局部区域过度运动而造成酸痛,而久未活动的位置也可能会血路不顺或阻塞等问题,如果能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就全身按摩,除了可以使久未活动的部位稍加活动,也可以让过度运动的部位,其酸痛的情况得以获得缓解,如此得以永保身体健康。但是,按摩有人力或者按摩器的按摩,以人力按摩需要配合按摩人员的时间与地点,且花费也不便宜,也容易有时间长短的限制等不便之处。而如果以习用的按摩器进行按摩,则因为现今的习用按摩器其按摩形式过于简单,所以习用按摩器无法适用至全身,或需要以人力配合按摩器使用,如此不仅浪费人力,也会使一人酸痛舒解换成另一人酸痛的问题。于是,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左右移动及上下捶打的按摩装置,其动力源顺旋带动左右移动装置左右移动,并同时进行左右移动的旋转按摩,动力源逆旋带动上下捶打装置进行捶打按摩,并同时进行左右移动装置的定点旋转按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左右移动及上下捶打的按摩装置,包括一动力源,为可以顺转或逆转的一第一马达,第一马达的旋转心轴上固接一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轮传出旋转的动力;一传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设一第二齿轮与第一马达的第一齿轮哨合传动,第二齿轮一体的一第三齿轮传动一第二旋转轴上一体的一第五齿轮、第六齿轮以减速,第二旋转轴的一第六齿轮啮合传动第一旋转轴的一第七齿轮,第七齿轮一体的一第八齿轮哨合传动第二旋转轴的一第四齿轮,以再减速而得以传动第二旋转轴转动,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固设有一第一单向轴承,再以第一单向轴承固设至第一旋转轴,所以在逆转时才能带动第一旋转轴转动,并且第一旋转轴带动上下捶打装置;一个以上的左右移动装置,包括长管状的一轴套部,轴套部内孔为非圆形孔,而对应的第二旋转轴也设成非圆形杆而与轴套部内孔互相配合并仍可滑移,左右移动装置在左右移动时第二旋转轴仍将动力传输至轴套部,轴套部末端固设一伞形齿轮,伞形齿轮得以传动左右移动装置的一第九齿轮,第九齿轮传动一按摩轮组,第九齿轮也啮合传动一第十齿轮,再由第十齿轮啮合传动一第十一齿轮,第十一齿轮内孔固设一第二单向轴承,再由第二单向轴承内孔固设一偏心凸轮的一旋转轴,偏心凸轮的一轴心限位在底座的前后向椭圆孔内,使偏心凸轮必须拨动左右移动装置左右移动方能顺利旋转,并通过第二单向轴承得以在旋向改变时控制定点旋转按摩或左右移动加上旋转按摩;以及一个以上的上下捶打装置,包括一组以上的正时皮带、皮带轮组,各皮带轮分别固设至第一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皮带轮之间套设一正时皮带,第三旋转轴末端并设有一曲柄连接一连杆,连杆连接一驱动柄,并由驱动柄连接按摩轮,通过第一旋转轴的旋转,得以带动正时皮带、皮带轮组旋转,进而带动第三旋转轴的旋转,得以驱动按摩轮上下捶打。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一底壳部,以底壳部供底座的固锁。所述底座上方及动力源、传动装置、左右移动装置、上下捶打装置之上,锁设有一顶壳部及一顶框部,通过顶壳部及顶框部以保护动力源、传动装置、左右移动装置及上下捶打装置。·所述按摩装置的前方装设有一前后移动行走装置,前后移动行走装置包括一第二马达,及第二马达一螺杆传动的一第十二齿轮,一第十三齿轮与第十二齿轮啮合传动,一第十四齿轮与第十三齿轮啮合传动,第十四齿轮得啮合一齿条,并将齿条固定至底壳部,底座前后移动的极限设一第一检知开关及一第二检知开关,前后移动行走装置得使按摩装置依齿条方向移动,垂直安装则升降移动,水平安装则水平移动。所述按摩装置装设至一坐垫的内部,使坐垫形成一按摩坐垫。所述按摩装置装设至一背垫的内部,使背垫形成一按摩背垫。所述按摩装置装设至一按摩椅的坐垫位置内部或背垫位置内部,使按摩椅具有按摩功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因传动装置设有第一单向轴承,使顺转时往上下捶打装置方向为空转,又因左右移动装置设有一第二单向轴承,逆转时不会带动偏心凸轮转动而形成定点传动,动力源输出动力经传动装置分别顺转传动左右移动装置,使左右移动装置得以左右移动同时旋转按摩,而逆转传动上下捶打装置进行上下捶打,也逆转传动左右移动装置定点旋转按摩。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技术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左右移动装置的移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下捶打装置的上下捶打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在坐垫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在背垫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在按摩椅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 按摩装置11底座111 椭圆孔12底壳部13 顶壳部14顶框部20 动力源21第一马达22 旋转心轴23第一齿轮30 传动装置31第一旋转轴311 第七齿轮312第八齿轮32 第二齿轮321第三齿轮33 第二旋转轴331第五齿轮332 第六齿轮333第四齿轮34 第一单向轴承40 左右移动装置41轴套部411 内孔42伞形齿轮43 第九齿轮44按摩轮组45 第二单向轴承46第十齿轮47 第i^一齿轮48偏心凸轮481 旋转轴482轴心50 上下捶打装置51 正时皮带、皮带轮组511 皮带轮512皮带轮513 正时皮带52第三旋转轴53 曲柄54连杆55 驱动柄56按摩轮60 前后移动行走装置61 第二马达62螺杆63 第十二齿轮64第十三齿轮65 第十四齿轮66齿条67 第一检知开关68第二检知开关70 坐垫71背垫72 按摩椅。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左右移动及上下捶打的按摩装置,按摩装置10包含有一动力源20、一组传动装置30、数组左右移动装置40及数组上下捶打装置50,传动装置30设有一第一单向轴承34,使顺转时往上下捶打装置50方向为空转,左右移动装置40设有一第二单向轴承45,逆转时不会带动偏心凸轮48转动而形成定点传动,动力源20输出动力经传动装置30分别顺转传动左右移动装置40,使左右移动装置40得以左右移动同时旋转按摩,而逆转传动上下捶打装置50进行上下捶打,也逆转传动左右移动装置40定点旋转按摩。参阅图I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左右移动及上下捶打的按摩装置,其中动力源20可为得以旋转或逆转的一第一马达21,第一马达21的旋转心轴22上固接一第一齿轮23,借助第一齿轮23得以传出旋动的动力。其中传动装置30包括一第一旋转轴31,第一旋转轴31上设一第二齿轮32与第一马达21的第一齿轮23啮合传动,第二齿轮32 —体的第三齿轮321传动一第二旋转轴33上一体的第五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左右移动及上下捶打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动力源,为可以顺转或逆转的一第一马达,第一马达的旋转心轴上固接一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轮传出旋转的动力;一传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设一第二齿轮与第一马达的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一体的一第三齿轮传动一第二旋转轴上一体的一第五齿轮、第六齿轮以减速,第二旋转轴的一第六齿轮啮合传动第一旋转轴的一第七齿轮,第七齿轮一体的一第八齿轮啮合传动第二旋转轴的一第四齿轮,以再减速而得以传动第二旋转轴转动,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固设有一第一单向轴承,再以第一单向轴承固设至第一旋转轴,在逆转时带动第一旋转轴转动,并且第一旋转轴带动上下捶打装置;一个以上的左右移动装置,包括长管状的一轴套部,轴套部内孔为非圆形孔,而对应的第二旋转轴也设成非圆形杆而与轴套部内孔互相配合并可滑移,左右移动装置在左右移动时第二旋转轴将动力传输至轴套部,轴套部末端固设一伞形齿轮,伞形齿轮传动左右移动装置的一第九齿轮,第九齿轮传动一按摩轮组,第九齿轮也啮合传动一第十齿轮,再由第十齿轮啮合传动一第十一齿轮,第十一齿轮内孔固设一第二单向轴承,再由第二单向轴承内孔固设一偏心凸轮的一旋转轴,偏心凸轮的一轴心限位在底座的前后向椭圆孔内,使偏心凸轮必须拨动左右移动装置左右移动方能顺利旋转,并通过第二单向轴承在旋向改变时控制定点旋转按摩或左右移动加上旋转按摩;以及一个以上的上下捶打装置,包括一组以上的正时皮带、皮带轮组,各皮带轮分别固设至第一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皮带轮之间套设一正时皮带,第三旋转轴末端并设有一曲柄连接一连杆,连杆连接一驱动柄,并由驱动柄连接按摩轮,通过第一旋转轴的旋转带动正时皮带、皮带轮组旋转,进而带动第三旋转轴的旋转驱动按摩轮上下捶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尧,周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兴翔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