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718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其从柔性部到弯曲部都能良好地确保液密性,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满足柔性部及弯曲部分别要求的不同的刚性。包括通过遥控操作进行弯曲的弯曲部(42)和与该弯曲部(42)的基端侧相连设置的柔性部(40)而构成内窥镜的插入部(14)。形成插入部(14)的最外层的外皮层(80)遍及柔性部(40)及弯曲部(42)而一体地形成,在柔性部(40)与弯曲部(42)之间不存在外皮的接合部。另外,弯曲部(42)上的外皮层(80)由薄壁结构的薄壁部分(60)构成,来确保不妨碍弯曲部(42)的弯曲动作的柔软性(刚性)。并且,外皮层(80)遍及柔性部(40)及弯曲部(42)而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径(Do),从而能够得到优良的插入性及清洗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窥镜,尤其涉及在具有柔性部及弯曲部的内窥镜插入部上形成的外皮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中,利用了内窥镜的诊断及处置广泛进行,其有效利用范围也遍及多方面。例如,能够通过内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的CCD等摄像元件拍摄体腔内的图像,并经过处理装置中的各种处理而将体腔内的期望位置·期望角度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另外,还能够经由内窥镜的处置用具穿过用的通道将处置用具插入到体腔内,通过该处置用具对患部实施息肉的切除等处置。在插入到体腔内的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顺次配设有设置了物镜等的前端硬质部、根据经由手持操作部的使用者(做手术的人)的操作而弯折(弯曲)的 弯曲部(角部)、以及仿形于插入路径而弯曲自如的柔性部(可挠曲部)。构成插入部的上述的前端构成部、弯曲部及柔性部所要求的功能 特性不同,具有与各自的要求对应的不同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弯曲部及柔性部由外皮覆盖外周,从而能够使内窥镜的插入部顺畅地向体腔内穿过。通常,弯曲部和柔性部由于功能及结构的不同而作为不同体制作,并通过将两者接合来制作内窥镜的插入部。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弯曲部的外皮和柔性部的外皮接合来形成插入部整体的外皮。外皮减轻插入时对于内脏的摩擦而使插入进行顺利且起到防止体液等从外部向内窥镜(插入部)内侵入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弯曲部的外皮和柔性部的外皮进行接合而使两者适当地密接。然而,在将不同体的外皮彼此接合的方式中,因反复使用、清洗而接合部的劣化容易进展。因此,从通过简单的结构提供长期表现出优良的液密性(气密性)的内窥镜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不存在接合部的一体结构的外皮覆盖弯曲部及柔性部。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内窥镜中,通过一根由软质的树脂构成的外皮软管来覆盖柔性部和弯曲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1-137180号公报使用者在使用内窥镜时,需要通过从身体的任一个插入口向体腔内顺次伸出内窥镜插入部,而使该插入部到达体腔内的患部。此时,使用者边确认经由前端硬质部的物镜得到的前进路线图像,边通过手持操作部来控制弯曲部的弯曲状态,并同时利用手推拉或旋转柔性部,由此来确保插入部在体腔内的前进路线。这样,弯曲部及柔性部分别具有与赋予的作用对应的最佳的刚性(硬性、硬度)。例如,对于弯曲部而言,需要具有不妨碍弯曲动作的程度的刚性(柔软性),另一方面,对于柔性部而言,需要具有能够将使用者的手持操作适当地传递到柔性部前端的程度的刚性。在弯曲部的外皮和柔性部的外皮不同体构成的内窥镜中,通过将具有各自所要求的刚性的不同的外皮接合,能够简单地实现整体具有最佳的刚性的插入部。然而,在通过没有接合部的一体结构的外皮覆盖弯曲部及柔性部的情况下,难以使一体结构的外皮同时具有对弯曲部及柔性部都最佳的刚性,需要想各种办法。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内窥镜中,设有使与弯曲部对应的部分的壁厚比与柔性部对应的部分薄的薄壁部(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4),或者使外皮软管的壁厚从基端侧到前端侧逐渐变薄(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8)。然而,在这样的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内窥镜中,由于外皮的外周形状等变化而不 一致,因此难以得到恒定的插入性。还期望提供一种使一体结构的外皮同时具有对弯曲部及柔性部都最佳的刚性的进一步想办法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从柔性部到弯曲部都能良好地保持液密性,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满足柔性部及弯曲部分别要求的不同的刚性。本技术的一方式涉及一种内窥镜,其具备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通过遥控操作进行弯曲的弯曲部和与该弯曲部相连设置的柔性部,所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具有遍及所述柔性部和所述弯曲部而设置的一体的外皮,所述外皮在所述弯曲部的至少局部具有薄壁部,且遍及所述柔性部和所述弯曲部而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柔性部及弯曲部上配设有一体的外皮,因此在柔性部与弯曲部之间不需要接合外皮,能够通过耐用性优良的外皮良好地保持从柔性部到弯曲部的液密性。另外,由于在弯曲部的至少局部的外皮上形成有薄壁部,因此通过在柔性部具有充分的厚度的外皮来确保刚性,并同时在弯曲部将薄壁部适当地设置成不妨碍弯曲性能,从而能够确保弯曲部的柔软性。另外,由于将具有大致均匀的外径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因此能够确保固定的插入性。本技术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内窥镜,其具备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通过遥控操作进行弯曲的弯曲部和与该弯曲部相连设置的柔性部,所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具有遍及所述柔性部和所述弯曲部上设置的一体的外皮,所述外皮在所述弯曲部的至少局部具有薄壁部,所述薄壁部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且包括大径部和截面直径比该大径部小的小径部。在本方式中,在弯曲部设置的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的薄壁部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由大径部和小径部形成的台阶部作为弯曲部的弯曲动作时的缓冲部位而起作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薄壁部确保不妨碍弯曲部的弯曲动作的柔软性(刚性),并且能够通过薄壁部的大径部和小径部组合有效地抑制在弯曲部的弯曲动作时作用在外皮上的拉力(张力)的上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截面直径”是指沿着与插入部延伸的轴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的截面的直径。所述薄壁部可以在所述弯曲部的大致整个区域上设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弯曲部的大致整个区域确保弯曲时的柔软性。所述薄壁部可以在所述弯曲部的多个部位设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弯曲部的多个部位确保弯曲时的柔软性。可以构成为,所述外皮在所述弯曲部包括多个所述薄壁部及比该薄壁部厚的多个厚壁部,所述薄壁部和所述厚壁部交替设置。在该情况下,通过与厚壁部交替设置的多个薄壁部,能够确保弯曲部的弯曲时所需要的柔软性(刚性)。还可以构成为,所述薄壁部包括多个所述大径部及多个所述小径部,且所述大径部和所述小径部交替设置。 在该情况下,通过薄壁部的交替设置的多个大径部及多个小径部,能够将薄壁部构成为例如蛇腹状或节环状,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弯曲部的弯曲动作时的外皮上的拉力的上升。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弯曲部具备多个连接环,该多个连接环设置在所述外皮的内侧且相互连结,并且设置成以该连接环之间的连结部为中心而转动自如,所述小径部覆盖所述连结部。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作为弯折部位的连接环之间的连结部配设小径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弯曲部的弯曲动作时作用在外皮上的拉力的上升。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插入部具有比所述弯曲部靠前端侧配置的前端部,所述外皮遍及所述柔性部、所述弯曲部、所述前端部而一体地设置,所述外皮在所述前端部具有比所述薄壁部厚的厚壁部。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大径部覆盖所述连接环,在所述弯曲部,覆盖所述连接环的部分的所述外皮的外径和所述柔性部的所述外皮的外径大致相等。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由于遍及柔性部及弯曲部而使用一体的外皮,因此不需要柔性部与弯曲部之间的外皮的接合,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从柔性部到弯曲部的良好的液密性。另一方面,通过在弯曲部的外皮上形成的薄壁部,能够在使柔性部的外皮具有厚度而确保充分的刚性的同时,确保不妨碍弯曲部的弯曲性能的柔软性。并且,由于将大致相同的外径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因此能够确保固定的插入性。另外,根据本技术,在弯曲部设置的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的薄壁部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具备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通过遥控操作进行弯曲的弯曲部和与该弯曲部相连设置的柔性部,所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具有遍及所述柔性部和所述弯曲部而设置的一体的外皮,所述外皮在所述弯曲部的至少局部具有薄壁部,且遍及所述柔性部和所述弯曲部而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幡佳宽桂洋史尾崎多可雄井山胜藏大田恭义细野康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