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滑登山鞋,包括鞋帮和鞋底,所述鞋底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鞋掌部和鞋跟部;所述鞋掌部分别设有掌前部、掌中部和掌后部,所述掌前部和掌后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防滑颗粒,所述掌中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防滑颗粒;所述鞋跟部分别设有跟后侧和跟内侧,所述跟后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耐磨颗粒,所述跟内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耐磨颗粒。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通过在鞋掌部设置主防滑颗粒和辅防滑颗粒,大大地提高了鞋掌部的防滑、止滑效果,通过在鞋跟部设置主耐磨颗粒和辅耐磨颗粒,极大地提高鞋跟部的摩擦效果,增强抓地能力,以便人们攀岩和登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
,特别涉及一种防滑登山鞋。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户外活动也变的越来越丰富,而且各项户外活动也开展得越来越专业化和个性化。比如登山,以前大多数登山者都是登一些小山,目的是为了加强运动量、锻炼身体;而今,越来越多的登山者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极限运动,不断地向更高更峭的高山迈进,这样就给制造登山装备的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固如何提供一种防滑性好、耐磨、耐用,适用于攀岩和登山使用的登山鞋等问题已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防滑登山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滑登山鞋,包括鞋帮和鞋底,所述鞋帮的鞋面底边和鞋底的外边沿相固定连接,所述鞋底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鞋掌部和鞋跟部;所述鞋掌部分别设有掌前部、掌中部和掌后部,所述掌前部和掌后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防滑颗粒,所述掌中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防滑颗粒;所述鞋跟部分别设有跟后侧和跟内侧,所述跟后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耐磨颗粒,所述跟内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耐磨颗粒。进一步地,所述主防滑颗粒和辅防滑颗粒呈圆台体状,且顶端直径较小。进一步地,所述主耐磨颗粒和辅耐磨颗粒呈椭圆台体状,且顶端直径较小。进一步地,所述主防滑颗粒、辅防滑颗粒、主耐磨颗粒和辅耐磨颗粒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肋条,且肋条从颗粒的底端延伸至顶部台。进一步地,所述主防滑颗粒、辅防滑颗粒、主耐磨颗粒和辅耐磨颗粒顶部均匀分布有凸点。进一步地,所述鞋帮两侧的鞋中侧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滑登山鞋,包括鞋帮和鞋底,所述鞋帮的鞋面底边和鞋底的外边沿相固定连接,所述鞋底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鞋掌部和鞋跟部;所述鞋掌部分别设有掌前部、掌中部和掌后部,所述掌前部和掌后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防滑颗粒,所述掌中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防滑颗粒;所述鞋跟部分别设有跟后侧和跟内侧,所述跟后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耐磨颗粒,所述跟内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耐磨颗粒。使用本技术时,通过在鞋掌部设置主防滑颗粒和辅防滑颗粒,大大地提高了鞋掌部的防滑、止滑效果,通过在鞋跟部设置主耐磨颗粒和辅耐磨颗粒,极大地提高鞋跟部的摩擦效果,增强抓地能力,以便人们攀岩和登山,提高安全系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防滑颗粒或耐磨颗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I、鞋帮; 11、鞋中侧部;111、透气孔;2、鞋底;21、鞋掌部;211、掌前部;211a、辅防滑颗粒;212、掌中部;212a、主防滑颗粒;213、掌后部;22、鞋跟部;221、跟后侧;221a、主耐磨颗粒;222、跟内侧;222a、辅耐磨颗粒;23、肋条;24、凸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滑登山鞋,包括鞋帮I和鞋底2,所述鞋帮I的鞋面底边和鞋底2的外边沿相固定连接,所述鞋底2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鞋掌部21和鞋跟部22 ;所述鞋掌部21分别设有掌前部211、掌中部212和掌后部213,所述掌前部211和掌后部21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防滑颗粒211a,所述掌中部21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防滑颗粒212a ;辅防滑颗粒211a和主防滑颗粒212a为止滑料制成,尺寸较小的辅防滑颗粒211a易于攀登,尺寸较大的主防滑颗粒212a用于支撑和防止鞋底2打滑。根据人体脚跟受力分布方面考虑,在鞋跟部22受力较大的跟后侧22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耐磨颗粒221a,以保证鞋跟部22与地面的摩擦力;在鞋跟部22受力较小的跟内侧22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耐磨颗粒222a,以平衡跟后侧221的受力情况。主耐磨颗粒221a和辅耐磨颗粒222a采用耐磨料制成,这样可增强鞋跟部22的耐磨和防滑性能。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主防滑颗粒212a和辅防滑颗粒211a呈圆台体状,且顶端直径较小;所述主耐磨颗粒221a和辅耐磨颗粒222a呈椭圆台体状,且顶端直径较小。这样可以提高颗粒子的插地能力,以增大摩擦力。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主防滑颗粒212a、辅防滑颗粒211a、主耐磨颗粒221a和辅耐磨颗粒222a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肋条23,且肋条23从颗粒的底端延伸至顶部台,本技术的各颗粒的肋条23优选为四个,以便提高和保证结构的耐用性。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主防滑颗粒212a、辅防滑颗粒211a、主耐磨颗粒221a和辅耐磨颗粒222a顶部均匀分布有凸点24,以便增加各颗粒的防滑和止滑能力。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帮I两侧的鞋中侧部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111,该透气孔111可增强鞋帮I透气性能,以便在登山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令脚干爽健康。在使用本技术时,既可提高鞋掌部的防滑、止滑效果,而且可提高鞋跟部的摩擦效果,增强抓地能力,以便人们攀岩和登山。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 型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滑登山鞋,包括鞋帮(I)和鞋底(2),所述鞋帮(I)的鞋面底边和鞋底(2)的外边沿相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2)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鞋掌部(21)和鞋跟部(22);所述鞋掌部(21)分别设有掌前部(211)、掌中部(212)和掌后部(213),所述掌前部(211)和掌后部(21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防滑颗粒(211a),所述掌中部(21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防滑颗粒(212a);所述鞋跟部(22)分别设有跟后侧(221)和跟内侧(222),所述跟后侧(22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耐磨颗粒(221a),所述跟内侧(22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耐磨颗粒(222a)。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滑登山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滑颗粒(212a)和辅防滑颗粒(211 a )呈圆台体状,且顶端直径较小。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滑登山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耐磨颗粒(221a)和辅耐磨颗粒(222a)呈椭圆台体状,且顶端直径较小。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防滑登山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滑颗粒(212a)、辅防滑颗粒(211a)、主耐磨颗粒(221a)和辅耐磨颗粒(222a)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肋条(23 ),且肋条(23 )从颗粒的底端延伸至顶部台。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防滑登山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滑颗粒(212a)、辅防滑颗粒(211a)、主耐磨颗粒(221a)和辅耐磨颗粒(222a)顶部均匀分布有凸点(24)。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滑登山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I)两侧的鞋中侧部(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1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鞋
,特别涉及一种防滑登山鞋,包括鞋帮和鞋底,所述鞋底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鞋掌部和鞋跟部;所述鞋掌部分别设有掌前部、掌中部和掌后部,所述掌前部和掌后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防滑颗粒,所述掌中部上均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登山鞋,包括鞋帮(1)和鞋底(2),所述鞋帮(1)的鞋面底边和鞋底(2)的外边沿相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2)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鞋掌部(21)和鞋跟部(22);所述鞋掌部(21)分别设有掌前部(211)、掌中部(212)和掌后部(213),所述掌前部(211)和掌后部(21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防滑颗粒(211a),所述掌中部(21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防滑颗粒(212a);所述鞋跟部(22)分别设有跟后侧(221)和跟内侧(222),所述跟后侧(22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耐磨颗粒(221a),所述跟内侧(22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辅耐磨颗粒(222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剑鸿,
申请(专利权)人:进源福建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