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雨鞋套,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防雨鞋套底部容易打滑,造成使用者滑倒;且不能适用多种尺码鞋子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底部防滑且能够调节适用多种尺码鞋子的防雨鞋套。它包括鞋套主体和设置在鞋套主体上方的套筒,在鞋套主体底部设置鞋垫,所述鞋垫包括分离的前掌垫和后跟垫,前掌垫和后跟垫下表面设置防滑底纹;鞋套主体在前掌垫和后跟垫之间设置伸缩褶皱,所述伸缩褶皱沿竖直方向环周鞋套主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雨鞋套底部防滑;适用于多种尺码的鞋子;防雨鞋套底部和鞋底贴合性强,穿戴舒适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套,尤其涉及一种防雨鞋套。
技术介绍
目前,一种防雨鞋套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下雨天,地上有大量积水的时候,在鞋子外套设防雨鞋套,防雨鞋套的防水材料包裹鞋子和小腿,可以有效防止鞋子被弄湿,省去了雨天更换套鞋的不便。但现有的防雨鞋套仍存在一些不足,鞋套底位于鞋底和地面之间,鞋底和鞋套底内表面容易发生滑动,鞋套底外表面容易和地方发生滑动,增加使用时滑倒的风险;对于不同尺码的鞋子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防雨鞋套,鞋子尺码大时不易穿戴防雨鞋套,鞋子尺码小时,防雨鞋套对鞋子包裹不够紧密,导致行走不便且容易滑倒。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1822022U,授权公告日2011年5月11日,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防雨鞋套,由两层L形塑料体组成,其中周围封闭上部开口,开口处有松紧带,底 部内层有加厚层,加厚层为常用的鞋套,开口处有松紧带B,底部的后跟处开有可打开的孔。其不足之处是,防雨鞋套底部容易打滑,造成使用者滑倒;不能适用多种尺码的鞋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防雨鞋套底部容易打滑,造成使用者滑倒;且不能适用多种尺码鞋子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底部防滑且能够调节适用多种尺码鞋子的防雨鞋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防雨鞋套,包括鞋套主体和设置在鞋套主体上方的套筒,在鞋套主体底部设置鞋垫,所述鞋垫包括分离的前掌垫和后跟垫,前掌垫和后跟垫下表面设置防滑底纹;鞋套主体在前掌垫和后跟垫之间设置伸缩褶皱,所述伸缩褶皱沿竖直方向环周鞋套主体设置。设置在鞋套主体底部的鞋垫可以增强鞋底的牢固性,且在鞋垫下表面设置防滑底纹,通过具有防滑能力的鞋垫接触地方提高抓地能力,可以有效解决防雨鞋套底部容易打滑的问题。同时鞋垫是强度大于鞋套的防水材料,因此通过鞋垫接触地面可以减缓鞋套底部的磨损。鞋垫设置为分离的前掌垫和后跟垫,并且鞋套主体在前掌垫和后跟垫之间设置伸缩褶皱,通过伸缩褶皱可调节长度的特性,使得前掌垫和后跟垫之间的部分能够具有伸缩功能,前掌垫和后跟垫之间距离也能够调节。从而能够通过这样的调节操作,使本技术具备调节鞋套主体长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尺码的鞋子。作为优选,在鞋套主体在位于后跟垫上方设置设置横向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内表面设置粘扣带,在鞋套主体位于前掌垫上方同一高度设置粘扣带。固定带一端连接在鞋套主体位于后跟垫上方的,使用时越过伸缩褶皱和位于前掌垫上方的粘扣带连接,限制伸缩褶皱不必要伸长,用以限制鞋套主体前后两部分之间距离,更适合小尺码的鞋子使用本技术。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褶皱设置为折线,在鞋套主体两侧为横置的“V”形。伸缩褶皱设置为这一形状,使得褶皱轮廓线存在夹角,相比环形的褶皱,能够限制伸缩褶皱偏离鞋套主体纵向的伸长,从而限制鞋套主体在利用伸缩褶皱调节长度时的方向偏斜,限制前脚掌部分鞋套主体的偏斜,使穿戴本技术更加舒适。作为优选,鞋垫的外围边缘向上延伸设置围边,围边内侧面和鞋套主体固定连接。围边可以在鞋垫周围起到保护作用,既有助于增强鞋垫结构稳固,又增强鞋垫边缘的防水能力。同时作为鞋垫和鞋套主体的连接部位,通过增大两者贴合面积,增强连接强度,鞋套主体连接边缘贴合在围边内侧,也能受到围边的保护,防止这一脆弱部位的磨损。作为优选,鞋垫上表面设置防滑纹路。鞋垫上表面的防滑纹路用以防止鞋底和鞋垫上表面的打滑,增强鞋垫和鞋底的贴合能力,从而防止滑倒。作为优选,鞋垫上表面的防滑纹路设置为“人”字形。“人”字形防滑纹路兼具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防滑作用,限制鞋底和鞋垫的相对滑动,增强鞋底和鞋垫的贴合能力,从而防止滑倒。 作为优选,鞋垫两边厚度大于中部厚度,在鞋垫上表面两边形成条形的斜面。因为不同尺码的鞋子在宽度上也有不同,鞋垫上表面这一设置能够在横向截面形成凹陷,通过这一表面形状适应不同宽度的鞋底,使得鞋底尽量位于鞋垫中线上,增强穿戴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斜面设置台阶并且在台阶竖直面设置倒角,倒角和台阶横面夹角为锐角。台阶既可以起到防滑纹路的作用,限制鞋底和鞋垫横向相对滑动,并且对称位置上台阶和设置在台阶上的倒角起到卡槽作用,不同高度的台阶之间的距离也不同,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鞋子,在横向方向上加强鞋底和鞋垫的贴合度。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防雨鞋套底部防滑;(2)适用于多种尺码的鞋子;(3)防雨鞋套底部和鞋底贴合性强,穿戴舒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前掌垫部件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跟垫部件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前掌垫部件在A处展开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雨鞋套,包括鞋套主体I和套筒2,鞋套主体I和套筒2均使用防水软质材料。鞋套主体I包裹在鞋体11外形成防水膜,套筒2设置在鞋套主体I上部用以加强小腿部位防水,既可以保护裤脚又可以防水雨水从鞋帮处灌入。本技术在鞋套主体I底部设置鞋垫,鞋垫使用硬质材料,可以是橡胶材料。鞋垫包括前掌垫3和后跟垫4,前掌垫3和后跟垫4分离,前掌垫3形状配合鞋体11前脚掌形状,后跟垫4形状配合鞋体11后跟形状。前掌垫3和后跟垫4下表面设置防滑底纹5。通过具有防滑能力的鞋垫接触地方提高抓地能力,可以有效解决防雨鞋套底部容易打滑的问题。同时鞋垫是强度大于鞋套的防水材料,因此通过鞋垫接触地面可以减缓鞋套底部的磨损。鞋套主体I在前掌垫3和后跟垫4之间的部分设置伸缩褶皱6,所述伸缩褶皱6沿竖直方向环周鞋套主体设置,因此伸缩褶皱6叠合方向沿鞋套主体I纵向。所述伸缩褶皱6和吸管上的伸缩段结构相同,沿垂直鞋套体纵向方向环周设置若干折痕,在折痕之间形成截面为“V”形的凸出和凹槽,所述的凸出和凹槽间隔设置。因此,伸缩褶皱6可以通过这些折痕折叠,使凸出和凹槽的侧面相互叠合,从而压缩伸缩褶皱6处鞋套主体I的长度,同样的也可以将伸缩褶皱6长度伸长。通过伸缩褶皱6调节鞋套主体I的长度和前掌垫3和后跟垫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通过这样的调节操作,使本技术具备调节鞋套主体I长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尺码的鞋体11。所述伸缩褶皱6轮廓线设置为折线,使得伸缩褶皱6的轮廓线在鞋套主体I两侧形成横置的“V”形,并且在鞋套主体I上部形成方向相反的“V”形,伸缩褶皱6在鞋套底面位于前掌垫3和后跟垫4之间的部分可以为垂直鞋套主体I纵向。伸缩褶皱6设置为这一形状,使得褶皱轮廓线存在夹角,这样的设置可以相比环形的褶皱,能够限制伸缩褶皱6偏离鞋套主体I纵向的伸长,从而限制鞋套主体I在利用伸缩褶皱6调节长度时的方向偏斜,限制前脚掌部分鞋套主体I的偏斜,使穿戴本技术更加舒适。鞋套主体I外表面在后跟垫4上方设置有横向的固定带7,所述的固定带7内侧面设置粘扣带,粘扣带可以设置在整条固定带7的内侧面。在鞋套主体I位于前掌垫3上方 同一高度处设置粘扣带。固定带7在使用时越过伸缩褶皱6和位于前掌垫3上方的粘扣带连接,限制伸缩褶皱6不必要伸长,用以限制鞋套主体I前后两部分之间距离,更适合小尺码的鞋体11使用本技术。因此固定带7的长度需要大于伸缩褶皱6最大伸长状态时,固定带7连接部到前掌垫3上方粘扣带的距离。如图2、图3所示,鞋垫的外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雨鞋套,包括鞋套主体(1)和设置在鞋套主体上方的套筒(2),其特征是,在鞋套主体(1)底部设置鞋垫,所述鞋垫包括分离的前掌垫(3)和后跟垫(4),前掌垫(3)和后跟垫(4)下表面设置防滑底纹(5);鞋套主体(1)在前掌垫(3)和后跟垫(4)之间设置伸缩褶皱(6),所述伸缩褶皱(6)沿竖直方向环周鞋套主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颖,张肖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