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588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罩,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口罩在鼻梁处容易松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使用中在鼻梁处松开的口罩。它包括口罩主体、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所述上、下固定带分别穿过口罩主体上、下边缘,在口罩主体上边缘设置鼻罩,鼻罩的边缘为“人”字形,下固定带穿过鼻罩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贴合鼻梁,防止使用时在鼻梁处松开;减轻固定带勒紧耳朵的不适;保证使用时呼吸顺畅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脸的遮罩,尤其涉及一种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作为一种防护用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现有的口罩主要包括一片状的口罩主体和耳挂,口罩主体为多层布料具有过滤作用,通过耳挂固定在脸部,遮挡在使用者口鼻前起到阻挡空气中的粉尘和使用者飞唾等,保护使用者呼吸道和防止疾病传播。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人体脸部构造特别是鼻梁轮廓导致口罩上边缘和面部贴合困难,经常在使用中松开,使呼出的气体从口罩上边缘流出,冲到眼睛或者在眼镜上凝结成水汽造成不便。一位通过勒紧耳挂,解决此问题则会使耳朵后部被勒紧而引起不适。中国授权公告号CN 202050967U,授权公告日2011年11月30日,公开了一种口 罩,包括挂带和罩体,所述罩体的中央设置有开口,所述罩体外表面对应开口处缝制一块遮挡布,所述遮挡布根部缝制在开口的纵侧边的一侧。在工作暂停不需要佩戴口罩时,可以将遮挡布打开与人交流,同时也不解下口罩能够迅速重新开始工作。其不足之处是,没有解决口罩和鼻梁处配合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口罩在鼻梁处容易松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使用中在鼻梁处松开的口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所述上、下固定带分别穿过口罩主体上、下边缘,在口罩主体上边缘设置鼻罩,鼻罩的边缘为“人”字形,下固定带穿过鼻罩边缘。鼻罩边缘为“人”字形,在带上口罩时,边缘折弯可以贴合鼻梁轮廓,形成一个包括鼻梁的锥形凸起。下固定带穿过鼻梁上边缘,在通过下固定带固定口罩主体的同时,下固定带提供鼻罩下拉力使贴合更加紧密。同时鼻梁通过下固定带对整个口罩主体提供悬挂支持力,改变了口罩固定方式,利用鼻梁轮廓增加了口罩主体在脸部的着力点,减少在对上、下固定带负载口罩主体重力比例,从而在保证口罩对脸部贴合紧密程度的前提下,减轻勒紧固定带造成的不适。作为优选,鼻罩沿纵向设置若干“人”字形褶皱。由于在褶皱处重叠了部分鼻罩材料,因此在褶皱展开时在形成鼻罩横向的凸筋,连续的褶皱形成容纳鼻梁的隆起。防止使用中口罩在鼻梁处松动,并且可以减轻口罩在鼻梁处蒙得过紧造成的不适。作为优选,鼻罩设置“人”字形鼻夹。鼻夹增强鼻罩和鼻梁贴合,特别是控制鼻罩和鼻梁之间滑动,防止在使用中口罩在鼻梁处松开。同时增强鼻罩的悬挂作用,减轻固定带上的负载,使口罩佩戴更加舒适。作为优选,鼻夹使用橡胶材料,橡胶材料内部设置沿纵向的金属丝。使鼻夹能够手动调节弯曲角度和形状,以提供使用者根据自身情况调节鼻夹。作为优选,鼻夹沿轴向设置中空的管形腔,下固定带穿过所述管形腔。鼻夹和下固定带连接,增强鼻罩对于整个口罩的悬挂能力,利用鼻梁轮廓增加口罩固定点,从而减小对固定带承重,减轻勒紧固定带造成的不适。作为优选,口罩主体内层设置若干条形吸水部和透气部,所述的吸水部和透气部间隔设置,吸水部宽度大于透气部宽度。在长时间佩戴口罩时,唾液、汗水或者呼出的气体会湿润口罩内侧,阻碍穿过口罩的呼吸气流。吸水条起到吸收这些水份的作用,透气条提供气体进出的通道,保证呼吸顺畅。由于吸水条宽度大于透气条宽度间隔设置,充分利用吸水条,不会造成水分堵塞透气条的情况。作为优选,所述吸水部使用洗水棉,透气部使用PTFE膜。洗水棉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能够吸收口罩内侧水分,PTFE膜防水透气,保证不会因为在长时间佩戴口罩时,唾液、汗水阻塞而影响呼吸。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结构贴合鼻梁,防止使用时在鼻梁处松开;(2)减轻固定带勒紧耳朵的不适;(3)保证使用时呼吸顺畅。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I和上、下固定带,所述上、下固定带分别穿过口罩主体I上、下边缘,在口罩佩戴时同侧连接形成耳挂用于固定,或者在使用者脑后打结固定,其中上固定带2穿过耳朵上缘。口罩主体I的上边缘设置鼻罩4。所述鼻罩4和口罩主体I同质一体,口罩边缘为“人”字形,并且两“人”字形的两侧边缘和口罩主体I上边缘通过圆角过渡。在带上口罩时,鼻罩4边缘折弯可以贴合鼻梁轮廓,形成一个包括鼻梁的锥形凸起。下固定带3穿过鼻梁上边缘,在通过下固定带3固定口罩主体I的同时,下固定带3提供鼻罩4下拉力使贴合更加紧密。鼻梁通过下固定带3对整个口罩主体I提供悬挂支持力,改变了口罩固定方式,利用鼻梁轮廓增加了口罩主体I在脸部的着力点,减少在对上、下固定带负载口罩主体I重力比例,从而在保证口罩对脸部贴合紧密程度的前提下,减轻固定带勒紧耳朵造成的不适。鼻罩4的宽度可以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不同设置成不同的宽度,从而更好贴合鼻梁轮廓。鼻罩4在布料缝制过程中沿纵向设置若干“人”字形褶皱5。在褶皱5内部重叠部分鼻罩4面料,褶皱5展开时在形成鼻罩4横向的凸筋,连续的褶皱5形成容纳鼻梁的隆起。防止使用中口罩在鼻梁处松动,并且可以减轻口罩在鼻梁处蒙得过紧造成的不适。在鼻罩4上边缘设置一鼻夹6,可以是直接缝制在鼻罩4内部,也可以是翻折部分面料到鼻罩4表面,再在其中缝制鼻夹6。所述鼻夹6结构为“人”字形,沿轴向设置中空的管形腔,并且中间设置向上弯曲的拱形。鼻夹6使用橡胶材料,在橡胶材料中沿纵向设置铁丝等金属丝。下固定带3穿过鼻夹6内部。鼻夹6增强鼻罩4和鼻梁贴合,特别是控制鼻罩4和鼻梁之间滑动,防止在使用中口罩在鼻梁处松开。使鼻夹6能够手动调节弯曲角度和形状,以提供使用者根据自身情况调节鼻夹6。如图3所示,口罩主体I内层设置若干条形吸水部7和透气部8,所述的吸水部7和透气部8间隔拼接形成贴合口鼻部分的口罩主体I内层。吸水部7和透气部8可以纵向设置也可以横向设置,但吸水部7宽度大于透气部8宽度。所述吸水部7使用洗水棉,透气部8使用PTFE膜。吸水部7和透气部8的表面均为透气性良好的纱布等材料,但是在吸水部7中间设置洗水棉夹层。在长时间佩戴口罩时,唾液、汗水或者呼出的气体会湿润口罩内侦牝阻碍穿过口罩的呼吸气流。吸水条起到吸收这些水份的作用,透气条提供气体进出的通道,保证呼吸顺畅。由于吸水条宽度大于透气条宽度间隔设置,充分利用吸水条,不会造成水分堵塞透气条的情况。使用时,使用者先调节鼻夹6到适合鼻梁的形状,再将鼻罩4套在鼻梁上并固定鼻夹6。拉开上、下固定带,根据需要在脑后打结固定或者是同侧上、下固定带连接形成耳挂固定在耳朵上。鼻罩4和上、下固定带配合形成五点固定,在保证固定牢固时同时减轻上、下 固定带负载,减轻勒紧固定带的不适。同时鼻罩4利用鼻夹6贴合鼻梁,保证不会在鼻梁处松开。权利要求1.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I)、上固定带(2)和下固定带(3),所述上、下固定带(2、3)分别穿过口罩主体(I)上、下边缘,其特征是,在口罩主体(I)上边缘设置鼻罩(4),鼻罩(4)的边缘为“人”字形,下固定带(3)穿过鼻罩(4)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口罩,其特征是,鼻罩(4)沿纵向设置若干“人”字形褶皱(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口罩,其特征是,鼻罩(4)设置“人”字形鼻夹(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是,鼻夹(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1)、上固定带(2)和下固定带(3),所述上、下固定带(2、3)分别穿过口罩主体(1)上、下边缘,其特征是,在口罩主体(1)上边缘设置鼻罩(4),鼻罩(4)的边缘为“人”字形,下固定带(3)穿过鼻罩(4)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颖严小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