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接线盒,尤其涉及一种可分散与区域执行最大功率追踪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接线盒。
技术介绍
光伏太阳能具有许多的优点,因而使其成为现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再生能源之一。基本上,光伏太阳能可自由免费取得,它不需要燃料,不会产生废弃物或污染,且其应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仅需花费微力维持,不需特别管理即可以低运作成本持续使用多年。另一方面,太阳能发电系统亦可轻易地配设于一般家庭、学校或营业场所中,且在其组装设备的地点上并不需要再特别的处理建构,其功能运作安全且安静。而在偏远地区更可简便地通过建构所需大小的系统来生产自有供应电力。图I为传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传统太阳能发电系统I包括多个太阳能板10、多个接线盒11 (Junction box)及变流器12,其中多个太阳能板10通过多个接线盒11电性串联连接,且于串联连接后还电性连接至变流器12 (inverter)。每一个太阳能板10架构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变流器12架构于将多个太阳能板10所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而提供至电网或负载。图2为图I所示的接线盒与太阳能板连接的电路图。如第I及图2所示,每一太阳能板10包括多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例如三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101、102、103,每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101、102、103由多个光伏电池单元电性串联连接而成,且多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101、102、103分别与一对应的旁路二极管Dp D2、D3电性并联连接,其中该些旁路二极管DpD2、D3设置于单一接线盒11内。接线盒11内的旁路二极管01、02、03可于该太阳能板10中对应的光伏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一太阳能板,该太阳能板包括至少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每一该光伏电池单元群组由该多个光伏电池单元电性串联连接;以及至少一接线盒,该接线盒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第一电源输出端;一第二电源输出端;以及至少一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容置空间,且其输入侧分别与该太阳能板的该至少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对应电性连接,并且该至少一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输出侧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源输出端及该第二电源输出端,以架构于执行该至少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 至少一太阳能板,该太阳能板包括至少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每一该光伏电池单元群组由该多个光伏电池单元电性串联连接;以及 至少一接线盒,该接线盒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第一电源输出端; 一第二电源输出端;以及 至少一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容置空间,且其输入侧分别与该太 阳能板的该至少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对应电性连接,并且该至少一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输出侧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源输出端及该第二电源输出端,以架构于执行该至少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板包括多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该接线盒包括多个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以及其中该多个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多个输入侧分别与该太阳能板的该多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对应电性连接,该多个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该多个输出侧彼此电性连接并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源输出端及该第二电源输出端,以架构于分散且区域地执行该多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该多个输出侧彼此电性串联或并联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板包括一第一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一第二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及一第三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且该接线盒包括一第一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一第二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及一第三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该第二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与该第三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输入侧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该第二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与该第三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且该第一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该第二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与该第三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输出侧彼此电性连接。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为一直流-直流转换器或直流-交流转换器。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发电系统还包括一变流器,与该至少一接线盒电性连接,以架构于将该至少一太阳能板所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提供至一电网或一负载。8.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 多组太阳能板群组,该多组太阳能板群组电性并联连接,且每一组太阳能板群组包括多个电性串联连接的太阳能板,每一该太阳能板包括至少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每一该光伏电池单元群组由多个光伏电池单元电性串联连接;以及 多个接线盒,每一该接线盒与一对应的该太阳能板电性连接,且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第一电源输出端; 一第二电源输出端;以及 至少一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容置空间,且其输入侧分别与对应的该太阳能板的该至少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对应电性连接,并且该至少一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输出侧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源输出端及该第二电源输出端,以架构于执行该至少一光伏电池单元群组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太阳能板包括多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每一该接线盒包括多个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以及其中该多个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多个输入侧分别与该太阳能板的该多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对应电性连接,该多个区域最大功率追踪单元的该多个输出侧彼此电性连接并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源输出端及该第二电源输出端,以架构于分散且区域地执行该多组光伏电池单元群组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翊宸,蒋进财,郑月凤,游承谕,简士凯,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