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琴弦微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207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排弦乐器,例如双排箜篌的琴弦微调装置。其结构包括轴(1)、锥套(2)、滑套(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两个第四齿轮(7)和旋钮(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弦类乐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排弦乐器,例如双排箜篌等乐器的琴弦微调装置
技术介绍
箜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在现在的演奏表演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双排弦的箜篌由于其在演奏时能够产生压颤效果而受到音乐爱好者的钟爱。但是针对箜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同时兼顾使用方便、调音精准的调弦装置。目前广泛使用的拉紧调弦装置为一根简单的锥度轴,穿在木梁上靠摩擦力将弦拉紧,在演奏乐曲前用专用的扳手逐一对每一根弦进行调音,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且由于使用的力量较大使得不易对琴弦的音调进行微调。另外,针对双排弦的箜篌,甚至双排弦的其它乐器,目前还没有对其双排琴弦同时进 行调校的专用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箜篌的双排琴弦同时进行微调的装置,简化了调整方式使调整简便易行并且能够准确调整琴弦的音阶。同时,该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其它双排弦乐器的调校。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包括(结合图I)轴I、锥套2、滑套3、齿轮4、齿轮5、齿轮6、两个齿轮7、旋钮8 ;其中轴I为一个整体,延轴向分布为多节,每节的形状近似于圆柱体,节与节之间呈台阶状过渡,由下至上各节的外圆截圆半径依次递减,在轴I最大外圆截圆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排弦乐器的琴弦微调装置,其结构包括:轴(1)、锥套(2)、滑套(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两个第四齿轮(7)、旋钮(8);其中轴(1)为一个整体,延轴向分布为多节,每节的形状近似于圆柱体,节与节之间呈台阶状过渡,由下至上各节的外圆截圆半径依次递减,在轴(1)最大外圆截圆半径的一节设置有1或2个通孔用于上弦;锥套(2)包括第一内孔,所述第一内孔为台阶状孔,其内表面与轴(1)外表面滑配,锥套(2)沿轴向分布为两节,每节的形状近似于圆筒体,节与节之间呈台阶状过渡,下面一节的外圆截圆半径大于上面一节的外圆截圆半径;轴(1)除所述最大外圆截圆半径的一节外均嵌套于锥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排弦乐器的琴弦微调装置,其结构包括 轴(I)、锥套(2)、滑套(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两个第四齿轮(7)、旋钮⑶; 其中 轴(I)为一个整体,延轴向分布为多节,每节的形状近似于圆柱体,节与节之间呈台阶状过渡,由下至上各节的外圆截圆半径依次递减,在轴(I)最大外圆截圆半径的一节设置有I或2个通孔用于上弦; 锥套(2)包括第一内孔,所述第一内孔为台阶状孔,其内表面与轴(I)外表面滑配,锥套(2)沿轴向分布为两节,每节的形状近似于圆筒体,节与节之间呈台阶状过渡,下面一节的外圆截圆半径大于上面一节的外圆截圆半径; 轴(I)除所述最大外圆截圆半径的一节外均嵌套于锥套(2)中; 滑套(3)包括第二内孔,所述第二内孔的内表面与锥套(2)所述上面一节的外表面滑配,滑套(3)的形状近似于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东红赵世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海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