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7115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及制造方法,其包括感应电极和周边线路;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复数个导电单元和用于连接所述导电单元的复数个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和周边线路由具有导电性的感光材料制成。由于具有导电性的感光材料同时具备感旋光性和导电性,因此在提供良好的电性连接的同时,可以使导线不容易被肉眼看见,协调触控面板总体的外观视觉效果,并且因为该具有导电性的感光材料的化学稳定性高,可改善暴露在空气中而被氧化的问题,因此,也省去在触控面板表面制作保护层的制造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式触控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已大量运用于工作生活中,通常触控面板是在一基板表面布设感应区域,其感应区域是用以感应人体的手指或类似于笔之书写工具来达到触控的目的。该感应区域所使用的材料大都采用透明导电薄膜(例如氧化铟锡ΙΤ0),使得使用者在操作时,藉由触压对应于显示器之画面的透明导电薄膜,以达到触控的功能。根据触控原理的不同,可将触控面板分为各种不同的种类,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在透光度、硬度、准确度、反应时间、触控打点寿命、操作温度及起始力量各方面都具有较佳的优势,故目前已被大量采用。 图I为习知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该电容式触控面板10包括一基板12與在該基板12上沿第一轴向分布的第一感应电极14和沿第二轴向分布的第二感应电极16。在图I中,当使用者以手指或其它接地导电物体接触该电容式触控面板10时,形成触控点18,所触碰到的第一感应电极14和第二感应电极16的就会产生电容变化,系统(图未不)就会根据发生电容变化的感应电极的位置来判断出手指在电容式触控面板10上的觸控点18位置。如何在基板12上实现第一感应电极14和第二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电极,包括复数个导电单元和用于连接所述导电单元的复数个导线,其中所述导线由具有导电性的感光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电极,包括复数个导电单元和用于连接所述导电单元的复数个导线,其中所述导线由具有导电性的感光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导电性的感光材料为掺杂金属颗粒的感光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为金、银、铜、铁或铝,及其任意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导电性的感光材料为掺杂碳素颗粒的感光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包括沿第一轴向分布的第一感应电极和沿第二轴向分布的第二感应电极,而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之间布设绝缘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和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复数个第一导线;每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包括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和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复数个第二导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具有复数个开口的绝缘薄膜;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所述绝缘薄膜的背面,且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第二导电单元;所述第二导线设置于所述绝缘薄膜的正面,且穿过所述开口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复数个绝缘块,每个所述绝缘块介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于周边线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线路与所述导线由相同具有导电性的感光材料制成。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一导线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线由具有导电性的感光材料制成。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13.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宽鑫谢燕俊邹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