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链齿氧化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331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4:47
拉链链齿氧化线,包括氧化线主体,该氧化线主体出料口设有可拉动带有链齿的布带运动的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有第一导出转轴组,该氧化线主体设有至少一个的浸泡槽,该浸泡槽配设有可拉动由该氧化线主体进料口延伸而至的布带运动的第二电机、将布带导入该浸泡槽的第二导入转轴组以及将布带导出浸泡槽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导出转轴,该第二电机传动连接该第二导入转轴组。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氧化线的某一部位增设浸泡槽,氧化作业时,使链带在浸泡槽中依工艺要求,可停留一段时间,增强氧化层在链牙上的附着力;依氧化线中浸泡槽的位置,增设原动力拖动链带,使拉链在各氧化槽中张力更加均匀;氧化作业时进带、出带均是在设备同一侧,方便员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化线,特别是指一种拉链链齿氧化线
技术介绍
目前拉链行业金属拉链自动氧化设备是由滚轴带动拉链,在槽子中不停的转动,完成工艺实施,实现自动氧化,现有技术是通过布带多次缠绕于滚轴,在电机的驱动带动下,布带多次进出氧化槽,以增长布带在浸泡液中停留的时间。由于很多氧化种类工艺复杂,需要很多的步骤,需要很多氧化槽才能满足工艺要求,但拉链在滚轴上转动有较大的摩擦,氧化槽数量越多,拉链受到的摩擦越大,很容易将氧化好的拉链链齿刮伤,并且有部分氧化工艺不适合滚轴转动的方式处理,如金属拉链化学抛光,目前的氧化自动线转轴带动拉链在装有抛光液的氧化槽中不停转动,会加快抛光液分解,抛光亮度也较差;如拉链自动线氧化黑镍产品,边角很容易刮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链链齿氧化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拉链在滚轴上转动有较大的摩擦,氧化好的拉链链牙容易被刮伤,以及现有的氧化线不适宜部分氧化工艺的使用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拉链链齿氧化线,包括氧化线主体,该氧化线主体出料口设有可拉动带有链齿的布带运动的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有第一导出转轴组,该氧化线主体设有至少一个的浸泡槽,该浸泡槽配设有可拉动由该氧化线主体进料口延伸而至的布带运动的第二电机、将布带导入该浸泡槽的第二导入转轴组以及将布带导出浸泡槽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导出转轴,该第二电机传动连接该第二导入转轴组。更为具体地,上述浸泡槽还配设有用于盛放布带的置物槽,该置物槽的侧壁和/或底部设有通孔。上述第二导入转轴组的布带输出端靠近上述置物槽一侧的进料侧壁设置。上述进料侧壁对立侧侧壁为出料侧壁,上述置物槽设有若干可将由出料侧壁顶端出料的布带导出上述浸泡槽的上述第二导出转轴。上述浸泡槽导出的布带延伸连接上述第一导出转轴组。上述第二导入转轴组为一对相啮合的平行排布的带有平齿凸纹的旋转轴,两旋转轴间的缝隙大小与布带厚度相配适。上述第一导出转轴组为一对相啮合的平行排布的带有平齿凸纹的旋转轴,两旋转轴间的缝隙大小与布带厚度相配适。上述氧化线主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设于氧化线主体的同一侧上。上述氧化线主体还包括若干个滚轴氧化槽,该滚轴氧化槽连接设于上述浸泡槽的进料口一侧或者出料口一侧;滚轴氧化槽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数量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上述滚轴氧化槽可拆卸地固定配设有三个平行设置的可自由滚动的滚轴,其中设于下方的滚轴位于设于上方同一高度的两滚轴之间;该滚轴沿轴向设有若干平行排布的环形凸起,相邻的两个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用于缠绕布带的环形槽。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是在氧化线的某一部位增设浸泡槽,氧化作业时,使链带在浸泡槽中依工艺要求,可停留一段时间,增强氧化层在链牙上的附着力;依氧化线中浸泡槽的位置,增设原动力拖动链带,使拉链在各氧化槽中张力更加均匀;氧化作业时进带、出带均是在设备同一侧,方便员工作业。附图说明图I为氧化线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浸泡槽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氧化线各槽中的滚轴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图2,拉链链齿氧化线,包括氧化线主体1,该氧化线主体I出料口设有可拉动带有链齿的布带2运动的第一电机21,布带2在氧化线主体I上的运动走向如图中箭头指向所示;该第一电机21传动连接有第一导出转轴组11,第一导出转轴组11为一对相啮合的平行排布的带有平齿凸纹的旋转轴,两旋转轴间的缝隙大小与布带2厚度相配适;该氧化线主体I设有至少一个的浸泡槽12,浸泡槽12的位置设置及数量设置根据实际氧化作业的需要而设定;该浸泡槽12配设有可拉动由该氧化线主体I进料口延伸而至的布带2运动的第二电机22、将布带2导入该浸泡槽12的第二导入转轴组121以及将布带2导出浸泡槽12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导出转轴122,该第二电机22传动连接该第二导入转轴组121,第二导入转轴组121为一对相啮合的平行排布的带有平齿凸纹的旋转轴,两旋转轴间的缝隙大小与布带2厚度相配适,第二电机22通过链条驱动传动该第二导入转轴组121中的一旋转轴转动,该旋转轴隔着布带2带动另一旋转轴转动。先启动上述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驱动带动上述第二导入转轴组121的两旋转轴反向转动,布带2在该第二导入转轴组121的拉动下由氧化线进料口经过各个导向轮14或者滚轴氧化槽13后再经过第二导入转轴组121后进入浸泡槽12,待浸泡槽12中积蓄一定量的布带2后,启动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驱动带动上述第一导出转轴组11的两旋转轴反向转动,布带2在该第一导出转轴组11的拉动下由浸泡槽12中被拉出进行其它工序的处理直至最终由氧化线出料口出料;其中,浸泡槽12和滚轴氧化槽13内分别设有浸泡液。本专利技术是在氧化线的某一部位增设浸泡槽12,或者使用浸泡槽12取代现有氧化线中的某一滚轴氧化槽13,氧化作业时,使链带在浸泡槽12中依工艺要求,可停留一段时间,增强氧化层在链牙上的附着力;依氧化线中浸泡槽12的位置,增设原动力拖动链带,使拉链在各氧化槽中张力更加均匀。更为具体地,上述浸泡槽12还配设有用于盛放布带2的置物槽123,该置物槽123的侧壁和/或底部设有通孔,以便浸泡液进出该置物槽123。上述第二导入转轴组121的布带2输出端靠近上述置物槽123 —侧的进料侧壁124设置。上述进料侧壁124对立侧侧壁为出料侧壁125,上述置物槽123设有若干可将由出料侧壁125顶端出料的布带2导出上述浸泡槽12的上述第二导出转轴122,本专利技术优选如图I、图2所示的布带2由出料侧壁125顶端导出,经过置物槽123底部及进料侧壁124外表面后导出该浸泡槽12,其中,第二导出转轴122的位置设置和数量设置根据布带2的走向设定,布带2的走向发生改变即设置一个第二导出转轴122 ;上述浸泡槽12导出的布带2延伸连接上述第一导出转轴组11。上述氧化线主体I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设于氧化线主体I的同一侧上,这样更方便员工作业,也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参照图I、图3,上述氧化线主体I还包括若干个滚轴氧化槽13,该滚轴氧化槽13连接设于上述浸泡槽12的进料口一侧或者出料口一侧;滚轴氧化槽13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数量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上述滚轴氧化槽13可拆卸地固定配设有三个平行设置的可自由滚动的滚轴131,即布带2绕在设备上的各滚轴131均是滚动的;其中设于下方的滚轴131位于设于上方同·一高度的两滚轴131之间,设于下方的滚轴131浸泡于浸泡液中;该滚轴131沿轴向设有若干平行排布的环形凸起132,相邻的两个环形凸起132之间形成用于缠绕布带2的环形槽130。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权利要求1.拉链链齿氧化线,包括氧化线主体,该氧化线主体出料口设有可拉动带有链齿的布带运动的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有第一导出转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线主体设有至少一个的浸泡槽,该浸泡槽配设有可拉动由该氧化线主体进料口延伸而至的布带运动的第二电机、将布带导入该浸泡槽的第二导入转轴组以及将布带导出浸泡槽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导出转轴,该第二电机传动连接该第二导入转轴组。2.如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拉链链齿氧化线,包括氧化线主体,该氧化线主体出料口设有可拉动带有链齿的布带运动的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有第一导出转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线主体设有至少一个的浸泡槽,该浸泡槽配设有可拉动由该氧化线主体进料口延伸而至的布带运动的第二电机、将布带导入该浸泡槽的第二导入转轴组以及将布带导出浸泡槽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导出转轴,该第二电机传动连接该第二导入转轴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田周海辉魏开铧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