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单人红花采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252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单人红花采收机,包括用于将湿红花的花丝自花丝根部切割下来的切割采收机构,以及与所述切割采收机构配合连接、且用于利用负压输送并收集所得花丝的气力输送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单人红花采收机,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易对人体造成伤害、采收效果差和采收效率低等缺陷,以实现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采收效果好和采收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花花丝采收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单人红花采收机
技术介绍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又称草红花,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干燥的管状花,长约I. 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 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原产埃及,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等许多地方都有栽培。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的作用。种子含油量高于大豆,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4%,有降血脂和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居食用油之冠。 红花种植密度大,植株高度参差不齐,花期时间不统一,一般一年分2-3次采收,且不能伤及果实,所以目前红花的采收主要是以人工徒手采收为主,并以采收湿花丝为主,干花丝为辅,又由于红花长有尖刺,手工劳作容易扎破手掌,并容易产生过敏反应,红花采收费时、费力、效率极低。目前,针对红花花丝收获机械化作业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以干燥的红花花丝为对象,利用负压风机的气吸吸力进行采收。例如NIMBKAR农业研究所(印度)设计的蓄电池驱动负压风机的单人背负式采收器,以及人力推车上安装汽油发动机驱动负压风机供能的多人红花采收器;Siavash Azimi (伊朗)也设计了一种利用发动机带动负压风机的单人采收装置;新疆裕民县农机局推广站也研究出一种背负式的红花采收装置。由于红花干燥时花丝易与花萼等黏贴在一起,采收效果不理想且受采收原理影响效率较低。另外一种是采用机械装置将花丝切割下来的机械式采收器,周瑛在专利(申请)号为“99253283. 3”的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模拟人工抓取动作的机械式电动红花收花器。该收花器采用电池驱动皮带,皮带带动抓花扇及刀片将红花采收下来,并随着旋转进入输花管道,由于与机械磨损较多,红花花丝受损严重,质量将下降。截止目前,无论气吸式还是机械式均在试验阶段,均未见相关的装置推广使用记录或报道。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⑴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人工徒手采收时,以采收湿花丝为主、干花丝为辅,由于红花长有尖刺,手工劳作容易扎破手掌,并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⑵采收效果差利用负压风机的气吸吸力进行采收时,红花干燥时花丝易与花萼等黏贴在一起,采收效果不理想;采用机械式采收器进行采收时,机械磨损较多,红花花丝受损严重,质量将下降; ⑶采收效率低人工徒手采收时,费时又费力,效率极低;利用负压风机的气吸吸力进行采收时,红花干燥时花丝易与花萼等黏贴在一起,采收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携式单人红花采收机,以实现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采收效果好和采收效率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单人红花采收机,包括用于将湿红花的花丝自花丝根部切割下来的切割采收机构,以及与所述切割采收机构配合连接、且用于利用负压输送并收集所得花丝的气力输送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切割采收机构,包括与所述气力输送机构配合设置的割刀,以及与所述割刀配合安装、且用于为所述割刀提供动力的割刀动力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割刀动力组件,包括割刀动力源壳体,设置在所述割刀动力源壳体外壁上的割刀电源开关,以及依次配合设置在所述割刀动力源壳体内部的割刀电源、割刀电动马达和传动部件; 所述割刀电源,分别通过导线与割刀电源开关和割刀电动马达连接;所述割刀电动马达,还通过导线与割刀电源开关连接;所述割刀轴向设置在所述割刀动力源壳体靠近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且穿过割刀动力源壳体与传动部分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割刀电源,包括第一蓄电池;在所述割刀动力源壳体靠近第一蓄电池的一端,设有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且用作充电接口的割刀电源接口 ;和/或,所述传动部分,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割刀电动马达的输出轴齿轮哨合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力输送机构,包括与所述切割采收机构中的割刀相匹配、且罩在所述割刀背部的负压风罩,与所述负压风罩的输出口连通、且用于利用负压输送所得花丝的负压管道,以及与所述负压管道连通、且用于收纳所得花丝并为负压管道提供负压动力的收集箱; 所述收集箱,包括收集箱壳体,设在所述收集箱壳体内部的红花收集滤袋和负压动力组件;所述负压管道穿过收集箱壳体与红花收集滤袋的输入口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动力组件,包括依次配合设置在所述收集箱壳体内部的负压风机电源、负压风机马达和负压风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收集箱壳体外壁上的负压风机电源开关; 所述负压风机电源,分别通过导线与负压风机马达和负压风机电源开关连接;所述负压风机马达,还通过导线与负压风机电源开关连接;所述负压风机马达的输出轴与负压风机的控制端配合连接; 在所述收集箱壳体上气压风机的下方,开设有排气口 ;所述负压风机的气流输入口面向所述负压管道设置,负压风机的气流输出口通过所述排气口将吸入的气体排出。进一步地,所述负压风机电源,包括第二蓄电池;在所述收集箱壳体靠近第二蓄电池的一端,设有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蓄电池连接、且用于通过持续电源线向第一蓄电池充电的持续电源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收集箱壳体的顶壁、且用于取出所述红花收集滤袋的滤袋取出口,以及与所述滤袋取出口匹配的顶盖;和/或, 所述收集箱,还包括对称地设在所述收集箱壳体上、且用于栓系便携肩带或便携腰带的一对栓系孔,以及栓系在所述一对栓系孔上、且用于单人携带的便携式肩带或便携式腰带。进一步地,所述割刀,包括左右往复式割刀;与所述左右往复式割刀相匹配,所述负压风罩未完全罩住左右往复式割刀,负压风罩的横截面为竖直设置的第一扇形结构,所述第一扇形结构的扇形边位于相应传动齿轮的上侧; 和/或, 所述割刀,包括前后往复式割刀;与所述前后往复式割刀相匹配,所述负压风罩完全罩住前后往复式割刀,负压风罩的横截面为水平设置的第二扇形结构,所述第二扇形结构的扇形边位于相应传动齿轮的左侧; 和/或, 所述割刀,包括旋转式割刀;与所述旋转式割刀相匹配,所述负压风罩未完全罩住旋转式割刀,负压风罩的横截面为竖直设置的第三扇形结构,所述第三扇形结构的扇形边位于 相应传动齿轮的上侧,且所述第三扇形结构的弧长大于第一扇形结构的弧长。进一步地,所述左右往复式割刀,包括配合设置的定刀座和T字形动刀座,竖直设置在所述T字形动刀座水平臂上的动刀片,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定刀座上、且分布于所述动刀片两侧的一对定刀片;所述T字形动刀座的竖直臂,转动式安装在所述传动齿轮竖直直径的上端;所述T字形动刀座随传动齿轮转动时,动刀片能够左右往复运动靠近一对定刀片中的一个定刀片,实现切割; 和/或, 所述前后往复式割刀,包括配合设置的定刀座和倒T字形动刀座,水平设置在所述倒T字形动刀座水平臂上的动刀片,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定刀座上、且分布于所述动刀片两侧的一对定刀片;所述倒T字形动刀座的水平臂,转动式安装在所述传动齿轮水平直径的右端;所述倒T字形动刀座随传动齿轮转动时,动刀片能够上下往复运动靠近一对定刀片中的一个定刀片,实现切割; 和/或, 所述旋转式割刀,包括安装在所述传动齿轮轴端上的一组刀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单人红花采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湿红花的花丝自花丝根部切割下来的切割采收机构,以及与所述切割采收机构配合连接、且用于利用负压输送并收集所得花丝的气力输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彬坎杂李成松田绪顺王晓华朱江丽邓向武谢凡董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