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藤予专利>正文

树形供电模式的防越级跳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6146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4:09
树形供电模式的防越级跳闸系统,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其特征在于,包括树干型供电线路和与其相匹配的树干型通讯线路,所述树干型通讯线路上分布有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所述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各自对应连接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通信模块,各级通信模块依次连接并采用国际通用通讯标准相互通讯,第一级保护装置连接主站系统,第一级通信模块连接通讯管理机,所述通讯管理机连接所述主站系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树形供电模式下的供电系统运行保障技术,特别是一种树形供电模式的防越级跳闸系统,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介绍
树形供电模式系统具有配电布线用线较少,投资经济,出线灵活,可随时根据需要接线输出等特点,我国工矿企业广泛采用这种供电模式。然而灵活的配线方式同时附带着供电可靠性较低、安全隐患较多等不利因素。由于树形供电模式下的供电网络复杂,供电网络变化频繁,变频设备多,设备负荷不稳定,冲击负荷、大功率负荷较多,设备运转的同时系数低,致使供电系统的保护装置整定值的准确性不高,当发生终端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时,常 常导致保护装置的误动作,从而扩大故障范围,这种现象俗称“越级跳”,所以该供电模式的供电可靠性较低。故障发生时将导致诸如传送带、电梯急停等安全事故,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这是困扰工矿企业供电系统长期的老大难问题。因此,树形供电模式下人们一直在寻求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特别是保持该模式供配电灵活且经济的特点,同时还要适应复杂的供电网络和较多的冲击性负荷等情况。为此围绕该课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从自动化系统下的解决方案到数字化系统的解决方法,从电力监控到光纤纵差又到集成保护等,都没有从根本上完全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树形供电模式的防越级跳闸系统,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树形供电模式的防越级跳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树干型供电线路和与其相匹配的树干型通讯线路,所述树干型通讯线路上分布有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所述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各自对应连接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通信模块,各级通信模块依次连接并采用国际通用通讯标准相互通讯,第一级保护装置连接主站系统,第一级通信模块连接通讯管理机,所述通讯管理机连接所述主站系统。所述国际通用通讯标准为IEC61850通讯标准。所述第一级保护装置与所述主站系统采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级通信模块与所述通讯管理机之间,以及所述通讯管理机与所述主站系统之间均采用接口连接。所述树干型供电线路至少有两条,所述树干型通讯线路也至少有两条,两条树干型通讯线路各自分布的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通信模块与所述通讯管理机一起形成通讯环网。所述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中至少有一级保护装置连接树枝型通讯线路,所述树枝型通讯线路分布有子一级保护装置至子N级保护装置,所述子一级保护装置至子N级保护装置各自对应连接子一级通信模块至子N级通信模块,所述子一级通信模块至子N级通信模块依次连接并采用国际通用通讯标准相互通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1.在常规电力监控装置上增加智能通讯模块,并相互通过通讯线连接形成通信网络,通过通讯网路的速度传输故障线路的信息和指令,从而达到快速定位故障点的目的。2.所增加的通信模块之间还可以进行通讯联系,从而形成智能网络通讯,达到加快锁定故障点的目的。3.智能通讯模块采用国际通用的通讯规约,从而保证通信网络的开放性,能满足任何厂家通信模块的连接与接入。4.智能通讯模块也可与常规电力监控集成组合成带通讯功能的智能电力监控装置,实现包括保护、电力监测、电力监控、与主站通讯、装置间通讯等智能监控通讯的功能。5.构成通讯网络的通讯线可以是数据线还可以是光纤或其它形式的。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本技术树形供电模式的防越级跳闸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I中树干型系统下的树枝型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保护装置;2_通信模块;3_通信模块间通讯线;4-通信模块与保护装置间通讯线;5_通讯管理机与主站系统接口 ;6_主站系统;7_通讯管理机;8-保护装置与主站系统接口 ;9_通信模块间通讯线;10_保护装置间通讯线;L11-第一保护线路第一级保护装置通讯线山12-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保护装置通讯线;L13-第一保护线路第三级保护装置通讯线;L1N-第一保护线路第N级保护装置通讯线;L21-第二保护线路第一级保护装置通讯线;L22-第二保护线路第二级保护装置通讯线;L23-第二保护线路第三级保护装置通讯线;L2N-第二保护线路第N级保护装置通讯线;A、B、C、…、N、K、NI、…、Z、Y、X-智能通讯环网的若干段通讯线;Ε11-第一保护线路第一级保护装置与第一保护线路第一级通信模块间通讯线;Ε12-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保护装置与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通信模块间通讯线;Ε121-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一级保护装置与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一级通信模块间通讯线;Ε122-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二级保护装置与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二级通信模块间通讯线;Ε12Ν-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N级保护装置与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N级通信模块间通讯线;L121-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一级保护装置通讯线;L122-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二级保护装置通讯线;L12N-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N级保护装置通讯线;B1-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一级通讯模块通讯线;B2-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二级通讯模块通讯线;BN-第一保护线路第二级子N级通讯模块通讯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图I-图2)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I-图2所示,树形供电模式的防越级跳闸系统,包括树干型供电线路和与其相匹配的树干型通讯线路(L11、L12、L13至LlN ;或者L21、L22、L23至L2N),所述树干型通讯线路上分布有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I (如图I中一路一级保护装置至一路N级保护装置,或者二路一级保护装置至二路N级保护装置),所述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各自对应连接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通信模块2 (如图I中一路一级通信模块至一路N级通信模块),各级通信模块依次连接并采用国际通用通讯标准相互通讯,第一级保护装置连接主站系统6,第一级通信模块连接通讯管理机7,所述通讯管理机7连接所述主站系统6。所述国际通用通讯标准为IEC61850通讯标准。所述第一级保护装置与所述主站系统采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级通信模块与所述通讯管理机之间,以及所述通讯管理机与所述主站系统之间均采用接口连接。所述树干型供电线路至少有两条,所述树干型通讯线路也至少有两条,两条树干型通讯线路各自分布的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通信模块与所述通讯管理机一起形成通讯环网。所述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中至少有一级保护装置(如图2中一路二级保护装置)连接树枝型通讯线路(如图2中L121、L122至L12N),所述树枝型通讯线路分布有子一级保护装置至子N级保护装置(如图2中一路二级子一级保护装置、一路二级子二级保护装置至一路二级子N级保护装置),所述子一级保护装置至子N级保护装置各自对应连接子一级通信模块至子N级通信模块(如图2中一路二级子一级通信模块、一路二级子二级通信模块至一路二级子N级通信模块),所述子一级通信模块至子N级通信模块依次连接并采用国际通用通讯标准相互通讯。原有系统中的LI线路保护,包括其中的一级保护装置、二级保护装置、三级保护 装置直至N级保护装置,通过通讯线L11、L12、L12、L1N连接形成树干型信息传递回路。原有系统中的L2线路保护,包括其中的一级保护装置、二级保护装置、三级保护装置直至N级保护装置,通过通讯线L21、L22、L23、L2N连接形成树干型信息传递回路。原有系统如果在LlN级发生短路故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树形供电模式的防越级跳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树干型供电线路和与其相匹配的树干型通讯线路,所述树干型通讯线路上分布有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所述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保护装置各自对应连接从第一级至第N级的通信模块,各级通信模块依次连接并采用国际通用通讯标准相互通讯,第一级保护装置连接主站系统,第一级通信模块连接通讯管理机,所述通讯管理机连接所述主站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藤予
申请(专利权)人:张藤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