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展框,包括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第一型材的外侧与第二型材的外侧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型材的内侧具有第一夹持表面,第二型材的内侧具有第二夹持表面,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相对设置,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具有夹紧状态或分离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展框只需通过使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发生相对旋转即可将待夹持物夹持在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拆装待夹持物方便快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框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展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展框在拆装画报时需要将展框的后壳打开,才能将画报取出或放入,放入海报后需要将画报固定在展框内,然后再装上后壳。因此,采用这种结构的展框,画报的拆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展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画报拆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展框,包括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第一型材的外侧与第二型材的外侧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型材的内侧具有第一夹持表面,第二型材的内侧具有第二夹持表面,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相对设置,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具有夹紧状态或分离状态。进一步地,第一型材的外侧与第二型材的外侧铰接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的外侧的连接处设置有接头,第二型材的侧边上设置有与接头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接头插入第一凹槽内部,第一凹槽与接头之间可以接头的中心轴线为轴发生相对旋转。进一步地,第一型材的外侧与接头反方向地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型材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通过弹性结构连接。进一步地,弹性结构为两端分别插入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内部的片状弹性体。进一步地,第一型材的内侧设置有开口朝向内侧的背板安装槽,背板通过背板安装槽设置在展框内。进一步地,第一型材的外侧的远离第二型材的一端的各拐角处设置有连接件安装槽,连接件设置于连接件安装槽内,连接件连接第一型材的相邻两侧边。进一步地,连接件呈L型。进一步地,第二型材在对应于第一型材的各个侧边上各设置一个。进一步地,第一型材和/或第二型材由阳极氧化铝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展框,通过将第一型材的外侧与第二型材外侧可旋转地连接,在夹持状态下,第一型材的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型材的第二夹持表面相互抵接,共同夹持待夹持物,当使第一型材以接头的中心轴线为轴线与第二型材之间发生相对旋转时,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随着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的相对旋转而逐渐分离,待分离到适当位置后,将待夹持物放入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之间,此时,轻压第二型材,使第二夹持表面与第一夹持表面恢复到抵接状态,以夹紧待夹持物。采用本技术的展框只需通过使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发生相对旋转即可将待夹持物夹持在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拆装待夹持物方便快捷。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本技术中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夹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展框,包括第一型材I与第二型材2,第一型材I的外侧与第二型材2的外侧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型材I的内侧具有第一夹持表面,第二型材2的内侧具有第二夹持表面,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相对设置,且随着第一型材I与第二型材2之间发生相对旋转,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具有夹紧状态或分离状态。优选地,该第二型材2在相对于第一型材I的各个侧边上各设置一个。优选地,第一型材I的外侧的远离第二型材2的一端的各拐角处设置有连接件安装槽,用于连接第一型材I的相邻侧边的连接件4设置于连接件安装槽内,且连接件4优选为L型。优选地,连接件4通过顶丝6固定在第一型材I上,在第一型材I的各个拐角处用自攻钉3将第一型材I固定在墙上或者其它物体上。其中,第一型材I的外侧与第二型材2的外侧可以通过铰接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的展框中,第一型材I上位于与第二型材2的外侧的连接处设置有接头13,第二型材2上设置有与接头13相配合的第一凹槽21,接头13插入第一凹槽21内部,并且优选地,接头13由沿第一凹槽21的周缘延伸的弹性舌限位在第一凹槽21内部,第一凹槽21与接头13之间可沿接头13的中心轴线发生相对旋转。优选地,第一型材I的外侧与接头13反方向地设置有第二凹槽12,第二型材2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凹槽22,第二凹槽12与第三凹槽22之间通过弹性结构5连接,如两端分别插入第二凹槽12与第三凹槽22内部的片状弹性体。本技术在使用时,掰动第二型材2,使第二型材2以接头13的中心轴线为轴相对于第一型材I发生旋转,随着第二型材2的旋转,第二夹持表面逐渐与第一夹持表面分离,待第二夹持表面与第一夹持表面分离到适当的位置时,如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将待夹持物7放置到第一夹持表面上,待夹持物7放置完成后,轻压第二型材2,使第二型材2与第一型材I之间恢复到如图I所示的夹紧状态,进而将待夹持物7夹紧在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之间。本技术中由于片状弹性体的作用,使得第二型材2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一步到位,省时省力。为了进一步地防止待夹持物7被损坏,本技术的展框中,第一型材I的内侧设置有开口朝向内侧的背板安装槽11,背板8通过背板安装槽11设置在展框内,以进一步防止待夹持物7被戳破,优选地,背板8为KT板。优选地,本技术的展框中,第一型材I和/或第二型材2由铝型材制成,更优选地,铝型材的表面经过阳极氧化或者经喷漆处理。采用这种结构,不易生锈,重量轻。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展框,通过将第一型材I的外侧与第二型材2的外侧可旋转地连接,在夹持状态下,第一型材I的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型材2的第二夹持表面相互抵接,共同夹持待夹持物7,当使第一型材I以接头13的中心轴线为轴线与第二型材2之间发生相对旋转时,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随着第一型材I与第二型材2之间的相对旋转而逐渐分离,待分离到适当位置后,将待夹持物7放入第一夹持表面与第二夹持表面之间,此时,轻压第二型材2,使第二夹持表面与第一夹持表面恢复到抵接状态,以夹紧待夹持物7。采用本技术的展框只需通过使第一型材I与第二型材2发生相对旋转即可将待夹持物7夹持在第一型材I与第二型材2之间,方便快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展框,包括第一型材(I)与第二型材(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材(I)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型材(2)的外侧可旋转地连接, 所述第一型材(I)的内侧具有第一夹持表面,所述第二型材(2)的内侧具有第二夹持表面,所述第一夹持表面与所述第二夹持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表面与所述第二夹持表面具有夹紧状态或分离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展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I)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型材(2)的外侧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展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材(I)与所述第二型材(2)的外侧的连接处设置有接头(13),所述第二型材(2)的侧边上设置有与所述接头(13)相配合的第一凹槽(21), 所述接头(13)插入所述第一凹槽(21)内部,所述第一凹槽(21)与所述接头(13)之间可以所述接头(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展框,包括第一型材(1)与第二型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1)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型材(2)的外侧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型材(1)的内侧具有第一夹持表面,所述第二型材(2)的内侧具有第二夹持表面,所述第一夹持表面与所述第二夹持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表面与所述第二夹持表面具有夹紧状态或分离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京全,景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汉风阁广告展览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