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鱼类识别读写器,该鱼类识别读写器(1)包括调制电路(11)、发射接收电路(12)、解调电路(13)和天线(20),所述发射接收电路(12)与所述天线(20)通信,所述调制电路(11)的输出端、解调电路(13)的输入端均电连接到所述发射接收电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接收电路(12)与所述调制电路(11)之间和/或与所述解调电路(13)之间可拆装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发射接收电路(12)的发射、接收功率进行独立配置,从而使用大功率器件时可以增大读写距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射频识别(RFID)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鱼类识别读写器。
技术介绍
RFID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这种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其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识别率高,速度快。现有的RFID系统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射频标签、阅读器和天线。射频标签又称为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该标签被附着在物体 上用于标识目标对象,标签可以分为被动标签(或无源标签)和主动标签(或有源标签)。现有一种阅读器还可以用于向标签中写入信息,兼具读取和写入的功能,因此又被称为读写器。天线用于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这种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当射频标签进入磁场后,被动标签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的电流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储存在标签的芯片中的产品信息,主动标签主动发出一定频率的信号。然后阅读器接收标签发送的信号,解码读取其中的信息,并将读取的信息送入到其他数据处理系统中以待相关的数据处理。RF ID应用所占据的频段或频点在业内有公认的划分,按频率高低可以分为低频段(30kHz-300kHz,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中高频段(3MHz_30MHz,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3. 56MHz)、超高频与微波(30MHz以上,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02_928MHz、2.45GHz,5. 8GHz)。对于可无线写入的标签而言,通常情况下,写入距离要小于读取距离,其原因在于写入要求更大的能量。现有的低频RFID读写器一般利用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设计,其中集成的各个元器件都不可改动。但是这类芯片中集成的功率元件一般功率较小,多为I瓦以下,因此信号发射功率较小,所以会带来信号能量低、速度慢、读写距离短等不足,现有的读写器一般读写距离约为IOcm左右。并且,由于信号能量较低,所以有时发出几个信号才能收到一个返回信号,读取写入率也因此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鱼类识别读写器中所存在的利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导致读取距离小、提供一种采用分立器件的鱼类识别读写器,该鱼类识别读写器能够发出能量高、功率大的信号,读写距离较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类识别读写器,该鱼类识别读写器包括调制电路、发射接收电路、解调电路和天线,所述发射接收电路与所述天线通信,所述调制电路的输出端、解调电路的输入端均电连接到所述发射接收电路,所述发射接收电路与所述调制电路之间和/或与所述解调电路之间可拆装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发射接收电路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的输出端和所述接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天线通信,所述发射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调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接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到所述解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发射器与所述调制电路之间和/或所述接收器与所述解调电路之间可拆装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功率为I瓦-10瓦。优选地,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工作频率为134. 4KHZ。优选地,所述鱼类识别读写器还包括载波生成电路和调制信号生成电路,该载波生成电路和调制信号生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所述调制电路的输入端。优选地,所述载波生成电路和调制信号生成电路分别与所述调制电路可拆装地连接。现有技术中的鱼类识别读写器采用集成电路芯片,不能对芯片中的各集成部分进行独立配置,而本技术通过至少使发射接收电路分立(优选使组成元器件均分立),并与该鱼类识别读写器的其他组成部分可拆装地连接,也就是不与其它组成部分集成,从而可以对发射接收电路的发射、接收功率进行独立配置。例如可以采用大功率器件,从而使得本技术提供的鱼类识别读写器能够发出能量高、功率大的信号,因此读写距离远。采用功率为I瓦以上的器件时,读写距离可以达到30cm以上,为现有鱼类识别读写器的三倍以上,并且由于信号能量的提高,更容易收到响应。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组成该鱼类识别读写器的元器件彼此之间都是可拆装地、非集成的连接。附图说明图I为应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鱼类识别读写器的RFID系统的组成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鱼类识别读写器的组成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鱼类识别读写器I包括调制电路11、发射接收电路12、解调电路13和天线20,所述发射接收电路12与所述天线20通信,所述调制电路11的输出端、解调电路13的输入端均电连接到所述发射接收电路12,所述发射接收电路12与所述调制电路11之间和/或与所述解调电路13之间可拆装地连接。所述发射器121和接收器122与天线20之间构成通信链路,天线20与射频标签30之间构成无线射频通信的通信链路,从而鱼类识别读写器I可以通过这些通信链路向射频标签30中写入信息或者从射频标签30中读取信息。其中天线20为平面天线,在读取范围内无盲区。本技术中提到的“可拆装地连接”是指不与其他组成部分集成组合成集成电路芯片,以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集成电路芯片,本技术可以根据读写器的工作原理搭建电路,并且各元件之间互不集成,从而读写器中的元器件都可以可拆装地选取,可以选择比集成电路芯片中性能更好、功率更大的元器件。具体来说,所述鱼类识别读写器I中的所述发射器121与所述调制电路11之间和/或接收器122与解调电路13之间可以可拆装地连接,这些电路中的元器件也可以可拆装地连接到各自的电路中。本技术使用的调制电路11可以采用频移键控(FSK)和幅移键控(ASK)两种调制方式,以增强抗干扰能力;并且调制幅度也可以调整,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标签。所述鱼类识别读写器I还可以包括置于平面式外壳10内的载波生成电路14和调制信号生成电路15,该载波生成电路14和调制信号生成电路1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所述调制电路11的输入端。所述载波生成电路14和调制信号生成电路15与所述调制电路11可拆装地连接。与上面介绍的类似,所述载波生成电路14和调制信号生成电路15中的元器件也可以可拆装地连接到各自的电路中。所述载波生成电路14可以包括振荡电路和分频电路,为本领域人员所供知。调制信号生成电路15可以由软件控制,以确定要写入的信肩、O在上述非集成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对发射接收电路12 (即发射器121和接收器122)的参数(如功率)进行独立配置。例如,可以选取功率大于I瓦的发射器121和接收器122,优选功率范围为I瓦至10瓦之间。一般采用功率为I瓦以上的器件时,读写距离可以达到30cm以上,为现有鱼类识别读写器的三倍以上.由于本技术针对的是鱼类识别读写器,所以所述发射器121和接收器122的工作频率的范围为125Khz-134. 4KHz,典型为134. 4KHz。本技术提供的鱼类识别读写器I中的各个电路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本领域人员公知的能够实现其功能的各种电路。此外,本技术提供的鱼类识别读写器I还可以包括各种附加电路,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等,并可以通过软件对该鱼类识别读写器I发送和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等。还可以包括各种接口,例如网线接口,以与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等等。这都是本领域普遍采用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类识别读写器,该鱼类识别读写器(1)包括调制电路(11)、发射接收电路(12)、解调电路(13)和天线(20),所述发射接收电路(12)与所述天线(20)通信,所述调制电路(11)的输出端、解调电路(13)的输入端均电连接到所述发射接收电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接收电路(12)与所述调制电路(11)之间和/或与所述解调电路(13)之间可拆装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马茵驰,吴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吴卫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