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板、套接环、角度板和复位弹簧,所述的套接环分为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复位板分为第一复位板、第二复位板、第三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上,通过定位挡板,使自动复位机构的复位更为可靠;定位轴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第一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一复位板和第三复位板,第二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通过四块复位板的控制,使自动复位机构的转动精度更高;角度板上侧中部设有定位轴,定位轴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并将四块复位板固定于套接环外侧,使自动复位机构的结构牢固,实用寿命更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操纵杆领域的控制杆复位机构。
技术介绍
操纵杆的基本原理是将塑料杆的运动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电子信息。广泛的应用在机器人控制、起重机、特种车辆、土木工程和建筑机械,精密机床、三坐标、图像、工业用精密设备、CAD/CAM/CAE显示装置、摄影机、遥控和无线电控制、雷达和导航系统等许多场口 ο在标准的操纵杆设计中,移动手柄时,安装在手柄中的弹簧在定位圈的反作用下 压缩,手柄根部安装总成,可限制手柄左右下下移动,前后扳动操纵杆将使Y方向轴从一侧转动到另一侧。左右扳动操纵杆将使X方向轴转动。沿对角线移动操纵杆时,则会使两个轴同时转动。当您松开操纵杆时,几个弹簧会将操纵杆弹回中央位置。操纵杆控制系统仅需监视每一个轴的位置就能确定操纵杆的位置。不同操纵杆技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它们所传送的信息的多少。操纵杆使用场合较广,其质量要求也较高,相信很多人在使用时都出现了操纵杆某个方向的不灵敏情况,给使用带来很大麻烦,经常出现不可控制的操作失误。虽然说没有彻底失灵,但是这种半死半活的状态和使用中的麻烦让人非常窝火。特别是工业精密设备和特种设备等场合,为了保证使用质量,因此必须建立操纵杆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专利技术一种复位可靠、寿命长、转动精度高的控制杆复位机构。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板、套接环、角度板和复位弹簧,所述的套接环分为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复位板分为第一复位板、第二复位板、第三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角度板上侧设有定位挡板,角度板上侧中部设有定位轴,定位轴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第一套接环设于第二套接环下侧且处于角度板的上侧,第一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一复位板和第三复位板,第一复位板处于第三复位板的相对侧,第二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第二复位板处于第四复位板的相对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上,角度板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处于第二凹槽的相对侧,角度板上设有通孔。优选地,所述的凹槽为半圆柱体。优选地,所述的定位轴为圆环柱体。优选地,所述的定位轴高度为4. 8cm。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套接环高度为2. 4cm。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套接环高度为2. 4cm。优选地,所述的挡板高度为4. 8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 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上,通过定位挡板,使自动复位机构的复位更为可靠;2.定位轴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第一套接环设于第二套接环下侧且处于角度板的上侧,第一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一复位板和第三复位板,第一复位板处于第三复位板的相对侧,第二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第二复位板处于第四复位板的相对侧,通过四块复位板的控制,使自动复位机构的转动精度更高;3. 角度板上侧中部设有定位轴,定位轴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并将四块复位板固定于套接环外侧,使自动复位机构的结构牢固,实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如图I所示,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板、套接环、角度板I和复位弹簧2,所述的套接环分为第一套接环3和第二套接环4,复位板分为第一复位板5、第二复位板6、第三复位板7和第四复位板8,角度板I上侧设有定位挡板9,角度板I上侧中部设有定位轴10,定位轴10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3和第二套接环4,第一套接环3设于第二套接4环下侧且处于角度板I的上侧,第一套接环3外侧设有第一复位板5和第三复位板7,第一复位板5处于第三复位板7的相对侧,第二套接环4外侧设有第二复位板6和第四复位板8,第二复位板6处于第四复位板8的相对侧,复位弹簧2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复位板6和第四复位板8上,角度板I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处于第二凹槽的相对侧,角度板I上设有通孔,所述的凹槽为半圆柱体,定位轴为圆环柱体,定位轴高度为4. 8cm,第一套接环高度为2. 4cm,第二套接环高度为2. 4cm,挡板高度为4. 8cm。权利要求1.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板、套接环、角度板和复位弹簧,所述的套接环分为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复位板分为第一复位板、第二复位板、第三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角度板上侧设有定位挡板,角度板上侧中部设有定位轴,定位轴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第一套接环设于第二套接环下侧且处于角度板的上侧,第一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一复位板和第三复位板,第一复位板处于第三复位板的相对侧,第二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第二复位板处于第四复位板的相对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上,角度板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处于第二凹槽的相对侧,角度板上设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为半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轴为圆环柱体。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轴高度为4.Scm0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接环高度为2.4cm。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套接环高度为2.4cm。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高度为4.Scm0专利摘要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板、套接环、角度板和复位弹簧,所述的套接环分为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复位板分为第一复位板、第二复位板、第三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上,通过定位挡板,使自动复位机构的复位更为可靠;定位轴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第一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一复位板和第三复位板,第二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通过四块复位板的控制,使自动复位机构的转动精度更高;角度板上侧中部设有定位轴,定位轴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并将四块复位板固定于套接环外侧,使自动复位机构的结构牢固,实用寿命更长。文档编号G05G5/00GK202694200SQ20122025854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刘益清, 李冰 申请人:杭州全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控制杆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板、套接环、角度板和复位弹簧,所述的套接环分为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复位板分为第一复位板、第二复位板、第三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角度板上侧设有定位挡板,角度板上侧中部设有定位轴,定位轴外侧套接有第一套接环和第二套接环,第一套接环设于第二套接环下侧且处于角度板的上侧,第一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一复位板和第三复位板,第一复位板处于第三复位板的相对侧,第二套接环外侧设有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第二复位板处于第四复位板的相对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复位板和第四复位板上,角度板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处于第二凹槽的相对侧,角度板上设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益清,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全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