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636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热交换器Ⅰ(4)依次与二通电磁阀Ⅰ(13)和节流阀Ⅰ(14)连接后分为与热交换器Ⅲ(7)连接的支路Ⅲ(15)和支路Ⅳ(16),气液分流器(20)与四通电磁阀(2)连接,支路Ⅱ(11)通过手动截止阀Ⅱ(22)与中间冷却器(6)连接,中间冷却器(6)依次与制冷压缩机Ⅱ(3)、热交换器Ⅱ(5)和节流阀Ⅲ(25)与中间冷却器(6)连接,中间冷却器(6)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Ⅳ(28)和热交换器Ⅳ(8)与中间冷却器(6)连接,中间冷却器(6)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Ⅲ(31)和节流阀Ⅳ(32)与热交换器Ⅲ(7)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
技术介绍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所知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环境转移到高温环境。因为热量从低温环境转移到高温环境时,必定要消耗外界的功,而这部分功又变为热。热泵机组就是利用了环境中的低品位的热量,使其热量的输出效率远大于1,所以热泵是低品位热源利用的最隹形式。但是目前热泵根据热源种类不同分为若干形式,又对环境温度有限制,环境温度要高于一 15°c,这样使得应用范围大大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它应用范围广。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它包括制冷压缩机I、四通电磁阀、制冷压缩机II、热交换器I、热交换器II、中间冷却器、热交换器III和热交换器IV,所述的制冷压缩机I的高压出口与四通电磁阀的端口 I连接,四通电磁阀的端口 II输出后分为支路I和支路II,支路I通过手动截止阀I与热交换器I的进口连接,热交换器I的出口依次与二通电磁阀I和节流阀I连接后分为支路III和支路IV,支路III与热交换器III的进口连接,热交换器III的出口与四通电磁阀的端口 III连接,支路IV依次通过二通电磁阀II和节流阀II与制冷压缩机I底部设有的气液分流器的进口连通,气液分流器(的出口与四通电磁阀的端口IV连接,支路II连接有手动截止阀II,支路II通过手动截止阀II与中间冷却器的进口 I连接,中间冷却器的出口 I依次与制冷压缩机II、热交换器II和节流阀III与中间冷却器的进口 II连接,中间冷却器的出口 II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IV和热交换器IV与中间冷却器的进口III连接,中间冷却器的出口III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III和节流阀IV与热交换器III的进口连接。所述的热交换器I设置为全钎焊不锈钢板式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II设置为全钎焊不锈钢板式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III设置为翅片式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IV设置为翅片式热交换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技术适用范围广,可以在任何工况下都能生产50 60°C热水,而且压缩机的采用面广,可以实现低温低品位热源提升为高品位热源,在环境温度为一 25°c时,机组的能效比COP不低于2。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I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它包括制冷压缩机II、四通电磁阀2、制冷压缩机II 3、热交换器I 4、热交换器II 5、中间冷却器6、热交换器III7和热交换器IV 8,热交换器I 4设置为全钎焊不锈钢板式热交换器,热交换器II 5设置为全钎焊不锈钢板式热交换器,热交换器III7设置为翅片式热交换器,热交换器IV 8设置为翅片式热交换器,所述的制冷压缩机I I的高压出口与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 I 9连接,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 II 33输出后分为支路I 10和支路II 11,支路I 10通过手动截止阀I 12与热交换器I 4的进口连接,热交换器I 4的出口依次与二通电磁阀I 13和节流阀I 14连接后分为支路III15和支路IV 16,支路III15与热交换器III7的进口连接,热交换器III7的出口与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III17连接,支路IV16依次通过二通电磁阀II 18和节流阀II 19与制冷压缩机I I底部设有的气液分流器20的进口连通,气液分流器20的出口与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 IV 21连接,支路II 11连接有手动截止阀II 22,支路II 11通过手动截止阀II 22与中间冷却器6的进口 I 23连接,中间冷却器6的出口 I 24依次与制冷压缩机II 3、热交换器II 5和节流阀III 25与中间冷却器6的进口 II 26连接,中间冷却器6的出口 II 27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IV 28和热交换器IV 8与中间冷却器6的进口III 29连接,中间冷却器6的出口III 30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III 31和节流阀IV 32与热交换器III 7的进口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是它包括制冷压缩机I (I)、四通电磁阀(2)、制冷压缩机II (3)、热交换器I (4)、热交换器II (5)、中间冷却器(6)、热交换器111(7)和热交换器IV(8),所述的制冷压缩机I (I)的高压出口与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 I (9)连接,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 II (33)输出后分为支路I (10)和支路II (11),支路I (10)通过手动截止阀I (12)与热交换器I (4)的进口连接,热交换器I (4)的出口依次与二通电磁阀I(13)和节流阀I (14)连接后分为支路III(15)和支路IV (16),支路III(15)与热交换器III(7)的进口连接,热交换器111(7)的出口与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IIK17)连接,支路IV (16)依次通过二通电磁阀II (18)和节流阀II (19)与制冷压缩机I (I)底部设有的气液分流器(20)的进口连通,气液分流器(20)的出口与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IV(21)连接,支路II(11)连接有手动截止阀II (22),支路II (11)通过手动截止阀II (22)与中间冷却器(6)的进口 I (23)连接,中间冷却器(6)的出口 I (24)依次与制冷压缩机II (3)、热交换器II (5)和节流阀III (25)与中间冷却器(6)的进口 II (26)连接,中间冷却器(6)的出口 II (27)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IV (28)和热交换器IV (8)与中间冷却器(6)的进口 111(29)连接,中间冷却器(6)的出口III (30)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III (31)和节流阀IV (32)与热交换器III (7)的进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热交换器I(4)设置为全钎焊不锈钢板式热交换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热交换器II(5)设置为全钎焊不锈钢板式热交换器。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热交换器111(7)设置为翅片式热交换器。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的热交换器IV(8)设置为翅片式热交换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热交换器Ⅰ(4)依次与二通电磁阀Ⅰ(13)和节流阀Ⅰ(14)连接后分为与热交换器Ⅲ(7)连接的支路Ⅲ(15)和支路Ⅳ(16),气液分流器(20)与四通电磁阀(2)连接,支路Ⅱ(11)通过手动截止阀Ⅱ(22)与中间冷却器(6)连接,中间冷却器(6)依次与制冷压缩机Ⅱ(3)、热交换器Ⅱ(5)和节流阀Ⅲ(25)与中间冷却器(6)连接,中间冷却器(6)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Ⅳ(28)和热交换器Ⅳ(8)与中间冷却器(6)连接,中间冷却器(6)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Ⅲ(31)和节流阀Ⅳ(32)与热交换器Ⅲ(7)连接。文档编号F24H4/02GK202692408SQ201220206038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专利技术者恽玉浩, 腾振亚, 宋幸春 申请人:泰州市裕华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环境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是它包括制冷压缩机Ⅰ(1)、四通电磁阀(2)、制冷压缩机Ⅱ(3)、热交换器Ⅰ(4)、热交换器Ⅱ(5)、中间冷却器(6)、热交换器Ⅲ(7)和热交换器Ⅳ(8),所述的制冷压缩机Ⅰ(1)的高压出口与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Ⅰ(9)连接,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Ⅱ(33)输出后分为支路Ⅰ(10)和支路Ⅱ(11),支路Ⅰ(10)通过手动截止阀Ⅰ(12)与热交换器Ⅰ(4)的进口连接,热交换器Ⅰ(4)的出口依次与二通电磁阀Ⅰ(13)和节流阀Ⅰ(14)连接后分为支路Ⅲ(15)和支路Ⅳ(16),支路Ⅲ(15)与热交换器Ⅲ(7)的进口连接,热交换器Ⅲ(7)的出口与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Ⅲ(17)连接,支路Ⅳ(16)依次通过二通电磁阀Ⅱ(18)和节流阀Ⅱ(19)与制冷压缩机Ⅰ(1)底部设有的气液分流器(20)的进口连通,气液分流器(20)的出口与四通电磁阀(2)的端口Ⅳ(21)连接,支路Ⅱ(11)连接有手动截止阀Ⅱ(22),支路Ⅱ(11)通过手动截止阀Ⅱ(22)与中间冷却器(6)的进口Ⅰ(23)连接,中间冷却器(6)的出口Ⅰ(24)依次与制冷压缩机Ⅱ(3)、热交换器Ⅱ(5)和节流阀Ⅲ(25)与中间冷却器(6)的进口Ⅱ(26)连接,中间冷却器(6)的出口Ⅱ(27)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Ⅳ(28)和热交换器Ⅳ(8)与中间冷却器(6)的进口Ⅲ(29)连接,中间冷却器(6)的出口Ⅲ(30)依次通过手动截止阀Ⅲ(31)和节流阀Ⅳ(32)与热交换器Ⅲ(7)的进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恽玉浩腾振亚宋幸春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裕华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