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337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题是配置有金属外壳的嵌板,其具有:第一平面(2);第二平面(3);第一纵边(4);第二纵边(5);第一立面(6);第二立面(7);由隔离材料构成的芯(8);第一弯曲部(11);第一卷边(12);第二弯曲部(13);第二卷边(14),第二弯曲部(13)和第一弯曲部(11)限定接口槽(9);第三弯曲部(15);第三卷边(16);第四弯曲部(17);第四卷边(18)。为使嵌板在其隔离性方面轻质、坚硬和简单制备,嵌板第一纵边(4)具有第五弯曲部(19),第五弯曲部(19)指向第一纵边(4)外部并与第一纵边(4)分离且基本以第二弯曲部(13)的方向延伸,在第四弯曲部(17)和第五弯曲部(19)间的过渡位置存在第五卷边(20),第五卷边(20)以嵌板的纵向指向且在第五弯曲部(19)和第二弯曲部(13)间存在粘合层(21)。(*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嵌板,所述嵌板用于壁、顶和其它结构,其中所述嵌板具有金属外壳,在所述金属外壳中存在由隔离材料构成的芯,且所述外壳的纵边具有槽以通过连接榫使嵌板与其它嵌板接合。更特别地,本技术的主题是嵌板,所述嵌板具有如下第一平面;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对立存在;以所述嵌板的纵向延伸的第一纵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延伸的第二纵边,所述第二纵边在嵌板中与所述第一纵边对立存在;存在于所述嵌板第一末端上的第一立面;存在于所述嵌板对立末端上的第二立面;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形成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以及第一纵边和第二纵边;由隔离材料构成的芯,所述芯安置于所述金属壳中,其中在所述第一纵边外部具有以所述嵌板的纵向延伸的接口槽,所述接口槽用于通过槽榫连接使嵌板与相邻嵌板接合;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基本上以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延伸且存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想象的延长线内,其中在 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一卷边,所述第一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基本上以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二卷边,所述第二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且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一弯曲部在所述第一纵边中限定所提及的接口槽;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基本上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弯曲部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其中在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三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三卷边,所述第三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第四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基本上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四弯曲部存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想象的延长线之间,其中在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四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四卷边,所述第四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
技术介绍
这种嵌板是已知的。所述嵌板用于需要一定耐火性和/或隔音性的对象,例如作为墙壁嵌板。嵌板的芯通常由矿物棉构成。已知嵌板的问题是,其制备相对费工和费时,因为必须在嵌板的隔离芯中形成间隙,从而使芯充满嵌板并由此使嵌板在其整体范围上达到良好的隔离。嵌板纵边上的接口槽深入嵌板的平面内,使得必须在隔离芯(通常为矿物棉)中为接口槽形成间隙。当嵌板的厚度大于20mm时,在芯中形成间隙在技术上并不困难。当制备厚度低于20mm的嵌板时,当希望例如15_的嵌板厚度时,在隔离层(Isolierung)中形成间隙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由于所述原因,如上所述只能制备厚度超过20mm的嵌板。然而厚嵌板并不适用所有应用对象,而是需要薄的隔离嵌板。第二个问题是,当希望小的嵌板厚度(例如10 - 15mm)时,如何使嵌板足够坚硬和轻质。嵌板的轻质性在许多应用中是重要的,特别是移动中的应用,因为移动需要能量。在某些应用中,出于空间原因也希望薄嵌板,即希望节省空间。电梯中的壁是需要少量空间、轻质性和硬度以及一定隔音性的应用的例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新型嵌板,所述嵌板去除了与已知嵌板相关的缺点且能够薄、轻质和坚硬制备,且所述垫板在其整体范围上达到良好的隔离。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嵌板用于壁、顶和其它结构,所述嵌板具有如下-第一平面,-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对立存在,-以所述嵌板的纵向延伸的第一纵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延伸的第二纵边,所述第二纵边在嵌板中与所述第一纵边对立存在,-存在于所述嵌板第一末端上的第一立面,-存在于所述嵌板对立末端上的第二立面,-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形成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以及第一纵边和第二纵边,-由隔离材料构成的芯,所述芯安置于所述金属壳中,其中在所述第一纵边外部具有如下-以所述嵌板的纵向延伸的接口槽,所述接口槽用于通过槽榫连接使相邻嵌板与所述嵌板接合,-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基本上以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延伸且存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想象的延长线内,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一卷边,所述第一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基本上以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二卷边,所述第二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且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一弯曲部在所述第一纵边中限定所提及的接口槽,-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基本上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弯曲部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其中在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三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三卷边,所述第三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第四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基本上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四弯曲部存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想象的延长线之间,其中在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四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四卷边,所述第四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板的第一纵边具有第五弯曲部,所述第五弯曲部指向所述第一纵边外部并与第一纵边分离且基本上以第二弯曲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四弯曲部和所述第五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五卷边,所述第五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且在所述第五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存在粘合层,以将所述第五弯曲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弯曲部上。所述粘合层加固所述嵌板并使其外壳结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卷边和所述第五卷边优选并排存在,其中所述第二卷边和所述第五卷边还优选存在于同一平坦面中,所述平坦面的方向基本上在垂直于所述嵌板的第一平面的平坦面中延伸。所述方案使得能够将厚度不变的矩形隔离体包入嵌板中,所述隔离体还充满所述嵌板的芯。所述嵌板的第二纵边优选具有如所述第一纵边的相应的接口槽和相应的弯曲部和卷边。优选由隔离材料构成的芯具有矩形棱柱的形式且其在嵌板中的厚度恒定。所述嵌板的厚度优选为10 - 20mm。所述嵌板的芯优选为矿物棉或聚氨酯。根据本技术的嵌板的最大优点是,所述嵌板在其隔离性方面较为轻质;其可坚硬且简单快速制备。所述嵌板的厚度可显著变化,但是当其厚度为10 - 20mm时,所述嵌板的优点最为明显。 附图说明下文通过推荐的实施例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本技术,在附图中图I描绘了嵌板的透视图,图2-5从立面、从背面、从侧面和从正面描绘了图I的嵌板,图6描绘了壁与根据本技术的嵌板的组装,图7描绘了为进行图6的壁的组装而使用的连接件,图8描绘了与图7不同的壁与根据本技术的嵌板的组装,和图9描绘了为进行图8的壁的组装而使用的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图I中描绘的矩形嵌板具有外壳1,所述外壳I形成第一平面2,第二平面和相互对立存在的纵边4和5。所述第一平面2形成所述嵌板的正面,且所述第二平面3形成所述嵌板的背面。所述纵边4、5可被称作所述嵌板的纵侧。所述平面2、3和所述纵边4、5由金属板通过弯曲形成。所述平面2和一部分所述纵边4、5由第一金属板件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件中形成图中描绘的弯曲。所述平面3和第二部分所述纵边4、5由第二金属板件形成,在所述第二金属板件中形成图中描绘的弯曲。制备外壳I的金属板通常为钢板,其厚度为O. 5-1mm。或者可使用相同厚度的铝板,此时嵌板更为轻质。所述嵌板的宽度为200 - 1200mm,通常为500 - 1000mm,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板,所述嵌板用于壁、顶和其它结构,所述嵌板具有如下:?第一平面,?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对立存在,?以所述嵌板的纵向延伸的第一纵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延伸的第二纵边,所述第二纵边在嵌板中与所述第一纵边对立存在,?存在于所述嵌板第一末端上的第一立面,?存在于所述嵌板对立末端上的第二立面,?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形成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以及第一纵边和第二纵边,?由隔离材料构成的芯,所述芯安置于所述金属壳中,其中在所述第一纵边外部具有如下:?以所述嵌板的纵向延伸的接口槽,所述接口槽用于通过槽榫连接使相邻嵌板与所述嵌板接合,?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基本上以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延伸且存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想象的延长线内,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一卷边,所述第一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基本上以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二卷边,所述第二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且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一弯曲部在所述第一纵边中限定所提及的接口槽,?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基本上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弯曲部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其中在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三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三卷边,所述第三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第四弯曲部,所述第四弯曲部基本上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四弯曲部存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想?象的延长线之间,其中在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四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四卷边,所述第四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板的第一纵边具有第五弯曲部,所述第五弯曲部指向所述第一纵边外部并与第一纵边分离且基本上以第二弯曲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四弯曲部和所述第五弯曲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存在第五卷边,所述第五卷边以所述嵌板的纵向指向,和?在所述第五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存在粘合层,以将所述第五弯曲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弯曲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法格隆德
申请(专利权)人:SBA因特瑞尔AB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