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体、位于扳手主体头部并突出扳手主体设置的钳口组件、与钳口组件连接并用于调节钳口组件开口距离的控制机构。所述钳口组件的两端头或一端头呈圆台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可调节扳手存在结构复杂且在工作空间较窄的工作场所,其无法发挥作用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涉及一种套筒扳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可调节扳手一般 具有一个蜗轮蜗杆机构,用来控制活动钳口的运动以达到不同的开口度。或者为了使钳口的靠近更简便,使用电动化的可调节扳手,这种扳手通过电池驱动来调节钳口的张开和闭合,节省了调节的时间,但是电池没电时就无法使用。且该些扳手无法在工作空间较窄的工作场合应用。故现有技术的扳手虽然可以调节钳口间距,但其存在结构复杂,且在工作空间较窄的工作场所,其无法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扳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调节扳手存在结构复杂且在工作空间较窄的工作场所,其无法发挥作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体、位于扳手主体头部并突出扳手主体设置的钳口组件、与钳口组件连接并用于调节钳口组件开口距离的控制机构。较佳地,所述钳口组件的两端头或一端头呈圆台状。较佳地,所述钳口组件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对设直并弹性连接。较佳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对应钳口组件设置有一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可在空腔中径向滑动。较佳地,所述扳手主体包括上扳手体、下扳手体、导轨圈;所述导轨圈设置于上扳手体和下扳手体之间;所述导轨圈侧面开有一弧形的通孔。较佳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扳手体和下扳手体内壁的一对渐开的弧形面、固定在导轨圈弧形通孔内的导杆、套设于导杆上的第一弹性体、挡住第一弹性体一端并固定在转动件上的推钮件。较佳地,所述推钮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推钮座和推钮;所述推钮穿套在导杆上并挡住第一弹性体的一端;所述推钮座穿过导轨圈弧形通孔并固定在其中一个转动半圆侧面。较佳地,所述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导轨块、第二导轨块;所述第一导轨块、第二导轨块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与上扳手体、下扳手体的弧形面适配的凸台,该述凸台可沿上述弧面滑动。较佳地,所述转动件由两个转动半圆围成;且每一转动半圆套设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同侧的第一导轨块和第二导轨块上;所述第一导轨块、第二导轨块可分别带动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在转动件的空腔中径向滑动。较佳地,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上钳口、第一下钳口 ;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上钳口、第二下钳口 ;第一导轨块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导轨块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上钳口、第一下钳口分置第一导轨块的上、下方并通过第一通孔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钳口、第二下钳口分置第二导轨块的上、下方并通过第二通孔螺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导轨块与第二导轨块通过两个分别设置于二者对应面左右两侧的第二弹性体进行弹性连接;且第一导轨块和第二导轨块上均设置有容置上述第二弹性体的容置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第一,本技术结构简单,可调节钳口间距且调节速度快,可快速夹紧释放,并具有棘轮功能。第二,本技术的钳口组件突出扳手主体设置,其可伸入操作空间狭窄的工作·场所。第三,本技术的钳口组件的端头呈平台状,其较细的端部更适于在狭窄的空间工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套筒扳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钳口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导轨块和第二导轨块的凸台与上扳手体内壁的弧面装配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导轨块和第二导轨块与转动件的某个转动半圆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套筒扳手的钳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套筒扳手的钳口部分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套筒扳手的钳口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扳手主体头部并突出扳手主体设置的钳口组件、与钳口组件连接并用于调节钳口组件开口距离的控制机构。下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I至图4,一种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体、位于扳手主体头部并突出扳手主体设置的钳口组件、与钳口组件连接并用于调节钳口组件开口距离的控制机构。扳手主体包括上扳手体11、下扳手体12、导轨圈13 ;导轨圈13设置于上扳手体11和下扳手体12之间;导轨圈13侧面开有一弧形的通孔131。上扳手体11和下扳手体12的尾端通过套盖14进行固定。上扳手体和下扳手体均包括扳手主体的头部的一部分和手柄部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钳口组件的两端头呈圆台状。具体实施时,也可仅一端头呈圆台状或者钳口组件的两端头或一端头呈别的容易伸进狭窄空间的形状,本技术不对其作出限定。 钳口组件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对设置并弹性连接;所述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导轨块211、第二导轨块212。本实施例中,第一钳体包括第一上钳口 221、第一下钳口 222 ;第二钳体包括第二上钳口 231、第二下钳口 232。第一导轨块211设置有第一通孔201 ;第二导轨块212设置有第二通孔202。第一上钳口 221、第一下钳口 222分置第一导轨块211的上、下方并通过第一通孔.201螺接在一起。第二上钳口 231、第二下钳口 232分置第二导轨块212的上、下方并通过第二通孔.202螺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第一上钳口 221和第一下钳口 222的对应面设置有梯形的连接用凸台,该述凸台分别由上、下伸入与二者适配的第一通孔201内,通过螺钉固定起来,组成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的组装方式与其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第一导轨块211与第二导轨块212通过两个分别设置于二者对应面左右两侧的第二弹性体241、242进行弹性连接;且第一导轨块211和第二导轨块212上均设置有容置上述第二弹性体的容置槽。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包括转动件31,由两个转动半圆315和316围成;且每一转动半圆套设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同侧的第一导轨块和第二导轨块上;分别设置于上扳手体11和下扳手体12内壁的一对渐开的弧形面111、121 ;固定在导轨圈弧形通孔131内的导杆312、套设于导杆上的第一弹性体313、固定在其中一个转动半圆侧面的推钮件。其中,转动件31对应两个导轨块设置有一上下贯通的空腔311 ;第一导轨块211带动第一钳体在空腔311中径向滑动。第二导轨块212可带动第二钳体在空腔311中径向滑动。空腔311呈长方形状,且长方形的端部为向外凸的圆弧形。其中,推钮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推钮座341和推钮342 ;推钮342穿套在导杆312上并挡住第一弹性体313的一端;推钮座341穿过导轨圈弧形通孔131并固定在其中一个转动半圆侧面。所述第一导轨块、第二导轨块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与上扳手体、下扳手体的弧形面111,121适配的凸台261、262、263、264,该述凸台可沿上述弧面111,121滑动。弧面111、121有两个对应尖端用于卡置凸台261、262、263、264,该四个凸起也设置有与该尖端对应的形状。且该尖端对应着钳口组件的钳口打开到最大位置时的状态。本实施例中,钳口组件的上下端口为六角形,针对六角形螺钉。这里仅为举例,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螺钉,本技术不对其作出限定。以下结合附图5、6、7说明本实施例一种套筒扳手的工作原理。如图5,本实施例的扳手在自然状态下钳口处于闭合状态,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扳手,包括扳手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扳手主体头部并突出扳手主体设置的钳口组件、与钳口组件连接并用于调节钳口组件开口距离的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瑞·达宾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