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劭锜专利>正文

泡泡形成器的多阶段泡泡形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745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44
一种泡泡形成器的多阶段泡泡形成结构,该泡泡形成器包含有本体及多个子环圈,该本体为连续封闭形状,且具有中空内部,及于其内周围形成有连续封闭形状的主沾液部,该多个子环圈设置于本体上,及于其内围圈设置有子沾液部;由挥动泡泡形成器让主沾液部形成大泡泡,而子沾液部形成小泡泡,即可制造二阶段泡泡,及于子环圈斜切有斜面,供增加子沾液部外径,用以增加泡泡液沾附量及泡泡形成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泡形成器的多阶段泡泡形成结构,尤指用于制造二阶段泡泡的泡泡形成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I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常用泡泡形成器设置有大环圈A,大环圈A外围圈连接有多个支架B,各支架B连接有小环圈C ;当泡泡形成器沾附泡泡液时,泡泡液分别附着在大环圈A及小环圈C上,因此,当使用者挥动泡泡形成器时,由于大环圈A截面积大于小环圈C,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时会先以慢速挥动让大环圈A产生大泡泡,当大环圈A所沾附的泡泡液量不足以形成大泡泡后,再以较快速的挥动使小环圈C产生小泡泡;由于小环圈C截面积较小,因此可沾附的泡泡液也相对的较少,造成小环圈C所能产生的小泡泡数量有限,让使用者必须将泡泡形成器多次沾附泡泡液,及产生小环圈C容易断裂的问题,造成·使用者不便及不耐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于形成泡泡的本体上直接穿设有多个小环圈,且该小环圈的中空开口截面积远小于本体的主沾液部,以让小环圈形成小泡泡,而主沾液部形成大泡泡,用以制造二阶段泡泡的结构。本创作的次要目的在于,增加小环圈的泡泡液沾附量及形成泡泡的效率。一种泡泡形成器的多阶段泡泡形成结构,该泡泡形成器设置有本体及多个子环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泡泡形成器的多阶段泡泡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泡泡形成器设置有本体及多个子环圈,其中:该本体呈连续封闭形状,本体内具有一中空内部,及于其之内围圈设置有主沾液部;该多个子环圈间隔设置于本体,且各子环圈具有一中空开口,及于其内围圈设置有子沾液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劭锜
申请(专利权)人:林劭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