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宇兰专利>正文

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665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一曲线针的针尾连接一握持杆,握持杆的另一端连接倒刺可吸收线构成一体的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360度拉提皮肤,真正达到全方位立体三度空间提拉;使用S形方式植入,最大张力是直线植入的3-5倍,使得提拉术后更加自然持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部提紧针,特别涉及一种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
技术介绍
现有的面部提紧针为直针,因为人体面部和颈部呈弧形,若单一方向提针,不符合生理弧度,会造成较多的创伤面,皮肤会呈现多处凹槽,影响整形的效果,且单一方向直针术后提拉时间有限,一般为半年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适用面部和颈部整形手术的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一曲线针的针尾连接一握持杆,握持杆的另一端连接倒刺可吸收线构成一体的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所述曲线针为若干个圆弧光滑连接构成,且从针尖前端到针尾圆弧的直径是逐渐增大的。所述曲线针与握持杆弧形连接,曲线针的侧面与握持杆呈一角度,与人体面部的生理弧度一致。本技术的优点是360度拉提皮肤,能组织每个方向,真正达到全方位立体三度空间提拉;使用S形方式植入,最大张力是直线植入的3-5倍;曲线针与握持杆弧形连接,更加符合人体面部的生理弧度,使得提拉术后更加自然持久。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中标号说明I一曲线针;2—握持杆;3—倒刺可吸收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所示,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一曲线针I的针尾连接一握持杆2,握持杆2的另一端连接倒刺可吸收线3构成一体的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所述曲线针I为若干个圆弧光滑连接构成,且从针尖前端到针尾圆弧的直径是逐渐增大的。所述曲线针I与握持杆2弧形连接,曲线针I的侧面与握持杆2呈一角度,与人 体面部的生理弧度一致。权利要求1.一种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其特征在于一曲线针的针尾连接一握持杆,握持杆的另一端连接倒刺可吸收线构成一体的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针为若干个圆弧光滑连接构成,且从针尖前端到针尾圆弧的直径是逐渐增大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针与握持杆弧形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一曲线针的针尾连接一握持杆,握持杆的另一端连接倒刺可吸收线构成一体的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本技术的优点是360度拉提皮肤,真正达到全方位立体三度空间提拉;使用S形方式植入,最大张力是直线植入的3-5倍,使得提拉术后更加自然持久。文档编号A61B17/00GK202681992SQ20122035395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刘宇兰 申请人:刘宇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其特征在于:一曲线针的针尾连接一握持杆,握持杆的另一端连接倒刺可吸收线构成一体的三维微创面部提紧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兰
申请(专利权)人:刘宇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