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室和位于所述诱捕室下部的集虫网袋,所述诱捕室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诱捕室上部分为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中心部位设有至少一支诱虫灯管,所述诱虫灯管的上方中央位置设有风扇,在所述诱捕室中央所述风扇下方设有一十字形透明挡虫板;所述诱捕室下部分为风道,所述风道的下端设有通风口;所述集虫网袋的开口端扣接在所述风道的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了飞虫的生物学习性,能有效地捕杀飞虫;同时,诱捕器的设计更符合飞虫的飞行行为,飞向诱捕器的飞虫均会被诱捕器捕杀,而不会停留在诱捕器附近地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用途飞虫诱捕器。
技术介绍
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受到各种各样飞虫的困扰与危害,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安全、环保、高效的方法减少飞虫的危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现有诱捕器因欠缺飞虫生物学习性和飞行行为的考虑,存在着引诱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诱捕器存在引诱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的飞虫诱捕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室和位于所述诱捕室下部的集虫网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室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诱捕室上部分为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中心部位设有至少一支诱虫灯管,所述诱虫灯管的上方中央位置设有风扇,在所述诱捕室中央所述风扇下方设有一^h字形透明挡虫板;所述诱捕室下部分为风道,所述风道的下端设有通风口 ;所述集虫网袋的开口端扣接在所述风道的外围。进一步,所述风道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结构。进一步,所述诱虫灯管是具有相同或不同光谱的光源。进一步,所述风扇的下表面与所述诱捕室的上端框体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所述诱捕室的上端设有一防雨罩,所述防雨罩与所述诱捕室之间设有镇流器、定时器和引诱剂。进一步,所述诱捕室一侧位置设有电源线,另一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镇流器、定时器、诱虫灯管和风扇的开关。进一步,所述防雨罩上端中间部位设有能将整个诱捕器挂起来的悬挂柄或提手。进一步,所述诱捕室下端设有用于支撑诱捕室的敞口式的支架。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广谱型引诱剂将远处的飞虫引诱至诱捕器附近,然后利用飞虫趋向一定波长灯光的习性将其诱到灯光处,最后利用安装在灯光上方的风扇将飞虫吹入集虫网袋内,进入集虫网袋内的飞虫最终因缺少食物和失去水分而死亡。本技术的十字型透明挡虫板安装在风扇下方,当飞虫特别是甲虫从上部框体的开口处飞向灯管时,受挡虫板阻挡因假死性而向下掉入集虫网袋内。诱捕室下部风道为漏斗结构,飞入诱捕器灯管处的飞虫,由于透明挡虫板的阻挡和风扇向下吹出的风的干扰,掉入风道内,最后通过通风口落入集虫网袋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I、充分考虑了飞虫的生物学习性,无论是蚊、蝇、叶蝉、飞虱等虫体较小的飞虫,还是金龟子、天牛、斜纹夜蛾等虫体较大的飞虫,本诱捕器均能有效地捕杀;2、诱捕器的设计更符合飞虫的飞行行为,飞向诱捕器的飞虫均会被诱捕器捕杀,而不会停留在诱捕器附近地面;3、由于有引诱剂和灯光的双重引诱,本诱捕器不仅引诱距离远,而且对飞虫的引诱效果比现有的诱捕器要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诱捕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室I和位于所述诱捕室I下部的集虫网袋8,所述诱捕室I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诱捕室上部分2为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中心部位设有至少一支诱虫灯管4,所述诱虫灯管4的上方中央位置设有风扇5,在所述诱捕室I 中央所述风扇5下方设有一十字形透明挡虫板6 ;所述诱捕室I下部分为风道3,所述风道3的下端设有通风口 7 ;所述集虫网袋8的开口端扣接在所述风道3的外围。进一步,所述风道3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结构。进一步,所述诱虫灯管4是具有相同或不同光谱的光源。进一步,所述风扇5的下表面与所述诱捕室I的上端框体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所述诱捕室I的上端设有一防雨罩9,所述防雨罩9与所述诱捕室I之间设有镇流器11、定时器12和引诱剂13。进一步,所述诱捕室I 一侧位置设有电源线14,另一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镇流器11、定时器12、诱虫灯管4和风扇5的开关15。进一步,所述防雨罩9上端中间部位设有能将整个诱捕器挂起来的悬挂柄或提手10。进一步,所述诱捕室I下端设有用于支撑诱捕室的敞口式的支架。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广谱型引诱剂将远处的飞虫引诱至诱捕器附近,然后利用飞虫趋向一定波长灯光的习性将其诱到灯光处,最后利用安装在灯光上方的风扇5将飞虫吹入集虫网袋8内,进入集虫网袋8内的飞虫最终因缺少食物和失去水分而死亡。本技术的十字型透明挡虫板6安装在风扇5下方,当飞虫特别是甲虫从上部框体开口处飞向灯管时,受挡虫板阻挡因假死性而向下掉入集虫网袋8内。诱捕室I下部风道3为漏斗结构,飞入诱捕器灯管处的飞虫,由于挡虫板的阻挡和风扇向下吹出的风的干扰,掉入风道内,最后通过通风口 7落入集虫网袋8内。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专利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权利要求1.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室和位于所述诱捕室下部的集虫网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室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诱捕室上部分为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中心部位设有至少一支诱虫灯管,所述诱虫灯管的上方中央位置设有风扇,在所述诱捕室中央所述风扇下方设有一^h字形透明挡虫板;所述诱捕室下部分为风道,所述风道的下端设有通风口 ;所述集虫网袋的开口端扣接在所述风道的外围。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结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灯管是具有相同或不同光谱的光源。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下表面与所述诱捕室的上端框体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室的上端设有一防··雨罩,所述防雨罩与所述诱捕室之间设有镇流器、定时器和引诱剂。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室一侧位置设有电源线,另一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镇流器、定时器、诱虫灯管和风扇的开关。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罩上端中间部位设有能将整个诱捕器挂起来的悬挂柄或提手。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室下端设有用于支撑诱捕室的敞口式的支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室和位于所述诱捕室下部的集虫网袋,所述诱捕室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诱捕室上部分为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中心部位设有至少一支诱虫灯管,所述诱虫灯管的上方中央位置设有风扇,在所述诱捕室中央所述风扇下方设有一十字形透明挡虫板;所述诱捕室下部分为风道,所述风道的下端设有通风口;所述集虫网袋的开口端扣接在所述风道的外围。本技术充分考虑了飞虫的生物学习性,能有效地捕杀飞虫;同时,诱捕器的设计更符合飞虫的飞行行为,飞向诱捕器的飞虫均会被诱捕器捕杀,而不会停留在诱捕器附近地面。文档编号A01M1/04GK202680291SQ2012202956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莫晓畅 申请人:莫晓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用途飞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室和位于所述诱捕室下部的集虫网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室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诱捕室上部分为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中心部位设有至少一支诱虫灯管,所述诱虫灯管的上方中央位置设有风扇,在所述诱捕室中央所述风扇下方设有一十字形透明挡虫板;所述诱捕室下部分为风道,所述风道的下端设有通风口;所述集虫网袋的开口端扣接在所述风道的外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晓畅,
申请(专利权)人:莫晓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