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转化热能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机械能将较低温度的热能转化成更高温度的热能的和反过来的装置,其带有围绕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的转子,在转子中设置有用于经历闭合的循环过程的工作介质的流动通道,其中,流动通道具有:压缩通道,在其中工作介质为了压力提高可关于旋转轴大致径向向外引导;减压通道(Entspannungskanal),在其中工作介质为了压力减小可关于旋转轴大致径向向内引导;和大致平行于旋转轴伸延的两个连接通道,并且此外设置有换热器用于工作介质与换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其中,压缩通道和减压通道相应具有换热部段(Wärmetauschabschnitt),其相应关联有与压缩通道或减压通道一起转动的换热器。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机械能将较低温度的热能转化成更高温度的热能的和反过来的方法,其利用围绕旋转轴转动的工作介质,该工作介质经历闭合的热力学循环过程,其中,工作介质在压缩期间关于旋转轴大致径向向外地而在减压期间关于旋转轴径向向内地被引导,其中,工作介质的压力提高或压力减小通过对工作介质起作用的离心加速度(Zentrifugalbeschleunigung)来产生,并且工作介质将热量发出到换热介质处或从换热介质吸收热量,其中,热交换经由与工作介质围绕旋转轴一起转动的换热介质至少部分地在压缩或减压期间实现。
技术介绍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热泵(Wärmepumpe)或热力机器(Wärmekraftmaschine),在其中气态的工作介质在闭合的热力学循环过程中被引导。从文件GB1466580中已知一种热泵,其具有容纳在壳体中的转子,在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07 AT A775/20101.一种用于借助于机械能将较低温度的热能转化成更高温度的热能的和通过释放机械能将较高温度的热能转化成更低温度的热能的装置(1),其带有围绕旋转轴(3)可旋转地支承的转子(2),在所述转子(2)中设置有用于经历闭合的循环过程的工作介质的流动通道,其中,所述流动通道具有:压缩通道(8),在其中所述工作介质为了压力提高能够关于所述旋转轴(3)径向向外地引导;减压通道,在其中所述工作介质为了压力减小能够关于所述旋转轴(3)径向向内地引导;和平行于所述旋转轴(3)伸延的两个连接通道(9,11),并且此外,设置有换热器(13,14)用于在所述工作介质与换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其中,所述压缩通道(8)和所述减压通道(10)相应具有换热部段(8',10'),其相应关联有与所述压缩通道(8)或所述减压通道(10)一起转动的换热器(13,14),所述换热器(13,14)相应由引导所述换热介质的至少一个换热通道(15,18)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15,18)布置在邻近于所述压缩通道(8)或所述减压通道(10)的所述换热部段(8',10')的区域中并且平行于所述压缩通道(8)或所述减压通道(10)伸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压缩通道(8)或减压通道(10)在所述换热部段(8',10')中由在共同的换热器体(17)中的凹口(16)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压缩通道(8)或减压通道(10)以及换热通道(15,18),其相应具有布置在所述换热器体(17)的凹口(16)中的换热部段(8',10',15',1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部段(8',10')中压缩通道(8)或减压通道(10)在所述换热器体(17)的至少两个凹口(16)中分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关于所述换热器体(17)的主延伸平面相对而置的侧面处构造有薄片(20),关于所述换热器体(17)向外敞开的所述凹口(16)在所述换热部段(8',10',15',18')中为了构造所述压缩通道(8)或减压通道(10)或换热通道(15,17)布置在所述薄片(20)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20)从整面的壁(19)两侧伸出。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20)的宽度(s')对应于所述凹口(16)的宽度(s)。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体(17)的薄片(20)或凹口(16)在切向上相互错位布置,其中,所述错位对应于凹口(16)的宽度(s)或薄片(20)的宽度(s'),使得薄片(20)和凹口(16)彼此相应相对而置。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体(17)由带有高的强度和导热性或小的材料密度的材料构成。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体(17)的凹口(16)通过铣削来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换热器(13,14)设置有带有壳体(26)的板式换热器(13',14'),在其中板(28)通过间隙(29,29')分离地来布置,在所述间隙(29,29')中交替地引导所述工作介质或所述换热介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3',14')的壳体(26)借助于压力产生装置(32)能够加载以压力,其对应于与所述板式换热器(13',14')的内压力的较小的压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介质腔与压缩机(35)相连接,使得在运行中所述工作介质的体积被压缩。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产生装置(32)的设立用于将所述压力施加到所述板式换热器(13',14')的壳体(26)上的液体通道(33)分叉到另一液体通道(33')中,其中压缩机(35)构造成气缸-活塞-压缩机,所述另一液体通道(33')对所述气缸-活塞-压缩机(35;36,37)的气缸(36)起作用。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11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通道(8)或所述减压通道(10)的换热部段(8',10')中设置有涡流产生装置(23)用于在流动的所述工作介质中产生涡流。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涡流产生装置(23),在所述压缩通道(8)或减压通道(10)的壁(24)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出部(23')。17.根据权利要求1至8、11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通道(8)或减压通道(10)的横截面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艾德勒,S里普尔,
申请(专利权)人:风和日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