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自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232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自动开关,它包括开关壳体、设置在所述开关壳体内的三相开关、与所述开关壳体卡合的开关壳体上盖、电子组件板和设置在所述电子组件板上的自动开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三相开关包括分合闸脱扣装置、与所述分合闸脱扣装置连接的操作手柄、零序电流互感器、三个环形电压互感器、三相开关动静触头和设置在所述开关壳体底部的开关壳体底座,所述自动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漏电保护电路和三与门电路。该三相自动开关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开关,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能够自动断闸的三相自动开关
技术介绍
三相自动开关作为一种低压电器设备,广泛应用于三相电动机或三相分支电路中,作不频繁启动或电路的不频繁通断,其间运行中仅具有短路、过流保护作用。而实际运行于三相电动机电路中,还需要增加缺相保护、漏电保护设备,致使保护电路安装接线复杂化。后来,有人在DZ15非标三相自动开关壳体中增加了漏电保护功能,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部分电子元件经常工作在380V线间电压下,致使部分电子元件频繁烧毁,可靠性极差,达不到预想的目的。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三相自动开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相自动开关,它包括开关壳体、设置在所述开关壳体内的三相开关、与所述开关壳体卡合的开关壳体上盖、电子组件板和设置在所述电子组件板上的自动开关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三相开关包括分合闸脱扣装置、零序电流互感器、三个环形电压互感器和三相开关动静触头,所述分合闸脱扣装置连接有三个短路过流脱扣器和一个辅助脱扣器,所述辅助脱扣器包括辅助脱扣器线圈TQ,三个所述短路过流脱扣器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相开关动静触头的一端,所述三相开关动静触头的另一端作为电源接入端,三个所述短路过流脱扣器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的一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的一端,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的另一端分别作为电源输出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一端接地,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所述自动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漏电保护电路和三与门电路,其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三相桥式整流二极管,所述三相桥式整流二极管包括二极管VI、二极管V2、二极管V3、二极管V4、二极管V5和二极管V6,所述二极管Vl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3的阳极依次连接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V4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5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6的阴极依次连接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Vl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3的阴极连接在一起作为电源输出端VCC,所述二极管V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5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6的阳极分别接地; 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可调电阻R6、单向晶闸管VT2、电容C5、辅助脱扣器线圈TQ和试验按钮ANl,所述可调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单向晶闸管VT2的控制极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单向晶闸管VT2的阴极分别接地,所述单向晶闸管VT2的阳极分别与所述辅助脱扣器线圈TQ的一端和所述试验按钮ANl的一端连接,所述辅助脱扣器线圈TQ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连接,所述试验按钮AN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VT2的阴极; 所述三与门工作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V7、整流二极管V8、整流二极管V9、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解电容器Cl、电解电容器C2、电解电容器C3、电解电容器C4、三极管V10、三极管VlI、三极管V12和单相晶闸管VTl,其中,所述整流二极管V7的阳极、所述整流二极管V8的阳极、所述整流二极管V9的阳极依次连接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另一端,所述整流二极管V7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l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器Cl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VlO的基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Cl的负极接地,所述整流二极管V8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器C2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Vll的基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C2的负极接地,所述整流二极管V9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器C3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V1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C3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 VlO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Vll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VlO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12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Vl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1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VlO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器C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C4的负极接地,所述电解电容器C4的正极与所述单相晶闸管VTl的控制极连接,所述单相晶闸管VTl的阳极与所述辅助脱扣器线圈TQ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相晶闸管VTl的阴极接地。基于上述,所述开关壳体上盖上设置有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底部与所述分合闸脱扣装置连接。基于上述,所述开关壳体上设置有三相接头,所述三相开关动静触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相接头,所述开关壳体底部设置有开关壳体底座,所述开关壳体底座上设置有三相接线端子,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相接线端子。基于上述,所述开关壳体上盖上设置有试验按键,所述试验按键与所述试验按钮ANl连接。基于上述,所述开关壳体上盖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三相开关不同,它增加有自动开关控制电路,所述自动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漏电保护电路和三与门电路,当出现短路、漏电、缺相等故障时,所述自动开关控制电路控制分合闸脱扣装置、三个短路过流脱扣器和一个辅助脱扣器动作,完成三相开关的断闸,大大提高了开关安全性,同时,有效解决了增加缺相保护、漏电保护设备,致使保护电路安装接线复杂化的问题;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开关壳体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自动开关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I、图2和图3所示,一种三相自动开关,它包括开关壳体I、设置在所述开关壳体I内的三相开关、与所述开关壳体I卡合的开关壳体上盖2、电子组件板4和设置在所述电子组件板4上的自动开关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三相开关包括分合闸脱扣装置5、零序电流互感器6、三个环形电压互感器7和三相开关动静触头52,所述分合闸脱扣装置5连接有三个短路过流脱扣器51和一个辅助脱扣器53,所述辅助脱扣器53包括辅助脱扣器线圈TQ,三个所述短路过流脱扣器51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相开关动静触头52的一端,所述三相开关动静触头52的另一端作为电源接入端,三个所述短路过流脱扣器51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6 —次侧的·一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6 —次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7 —次侧的一端,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7—次侧的另一端分别作为电源输出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6 二次侧的一端接地,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7 二次侧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所述自动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漏电保护电路和三与门电路,其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三相桥式整流二极管,所述三相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自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开关壳体、设置在所述开关壳体内的三相开关、与所述开关壳体卡合的开关壳体上盖、电子组件板和设置在所述电子组件板上的自动开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三相开关包括分合闸脱扣装置、零序电流互感器、三个环形电压互感器和三相开关动静触头,所述分合闸脱扣装置连接有三个短路过流脱扣器和一个辅助脱扣器,所述辅助脱扣器包括辅助脱扣器线圈TQ,三个所述短路过流脱扣器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相开关动静触头的一端,所述三相开关动静触头的另一端作为电源接入端,三个所述短路过流脱扣器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的一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的一端,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的另一端分别作为电源输出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一端接地,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自动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漏电保护电路和三与门电路,其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三相桥式整流二极管,所述三相桥式整流二极管包括二极管V1、二极管V2、二极管V3、二极管V4、二极管V5和二极管V6,所述二极管V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3的阳极依次连接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V4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5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6的阴极依次连接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V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3的阴极连接在一起作为电源输出端VCC,所述二极管V4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5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6的阳极分别接地;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可调电阻R6、单向晶闸管VT2、电容C5、辅助脱扣器线圈TQ和试验按钮AN1,所述可调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单向晶闸管VT2的控制极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单向晶闸管VT2的阴极分别接地,所述单向晶闸管VT2的阳极分别与所述辅助脱扣器线圈TQ的一端和所述试验按钮AN1的一端连接,所述辅助脱扣器线圈TQ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连接,所述试验按钮AN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单向晶闸管VT2的阴极;所述三与门工作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V7、整流二极管V8、整流二极管V9、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解电容器C1、电解电容器C2、电解电容器C3、电解电容器C4、三极管V10、三极管V11、三极管V12和单相晶闸管VT1,其中,所述整流二极管V7的阳极、所述整流二极管V8的阳极、所述整流二极管V9的阳极依次连接三个所述环形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另一端,所述整流二极管V7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器C1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V10的基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C1的负极接地,所述整流二极管V8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器C2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V1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C2的负极接地,所述整流二极管V9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器C3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V1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C3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10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V11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V10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12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V1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1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V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器C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器C4的负极接地,所述电解电容器C4的正极与所述单相晶闸管VT1的控制极连接,所述单相晶闸管VT1的阳极与所述辅助脱扣器线圈TQ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相晶闸管VT1的阴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忠高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开启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