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该结构可以避免室外雨水通过建筑外门窗框体与墙体之间的塞缝处向室内渗漏水。该结构包括填充在门窗框体与建筑结构之间塞缝内的填塞物及置于填塞物之外的抹灰层,在所述门窗框体外的填塞物与抹灰层之间紧贴填塞物设有止水布。由于在外门窗框体与建筑结构墙壁之间的塞缝与抹灰层之间,增加了一层止水布且在止水布外涂覆有一层聚合物防水涂料,止水布可消除塞缝处水泥收缩引起的裂缝,涂覆有一层聚合物防水涂料的止水布紧贴于门窗框体外侧,形成完整的窗边防水体系抵抗温度应力,杜绝水患。从而有效地杜绝建筑门窗框体塞缝处室外雨水向室内渗透的顽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效果明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外墙门窗边框与外墙交接处节点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外墙门窗边框塞缝防渗水的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在建筑外墙体上预留的门或窗的洞口安装门或窗的边框时,墙体建筑结构与门或窗的边框之间会存在较大的缝隙,业内称塞缝,该塞缝需要填补,之后再在其外批抹灰层和粘贴外墙面层材料,现有技术中建筑外墙门窗边框的塞缝通常采用向其内打发泡齐U、填充防水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方法来处理,以此防止室外雨水通过该塞缝部位向室内渗透,但是外墙门窗与外墙墙体结合处因材质不同,结合部的粘接强度存在差异,塞缝的防水砂浆收缩始终存在,在外部环境温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因其产生的膨胀和收缩程度不 同,易在其连接处产生裂缝,雨水极易通过此裂缝渗入室内,对室内的墙体或装饰工程造成破坏,影响使用已成为业内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质量通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该结构可以避免室外雨水通过建筑外门窗框体与墙体之间的塞缝处向室内渗漏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包括填充在门窗框体与建筑结构之间塞缝内的填塞物及置于填塞物之外的抹灰层,在所述门窗框体外的填塞物与抹灰层之间紧贴填塞物设有止水布。所述止水布外表面涂敷有一层聚合物防水涂料。所述止水布宽度大于塞缝的宽度。所述止水布完全覆盖门窗框体外的填塞物,而且超出所述填塞物的外边缘。所述止水布向门窗框体延伸并紧密覆盖门窗框体的第一覆盖宽度a不小于10mm。所述止水布紧贴建筑结构并向外延伸的第二覆盖宽度b不小于50mm。所述止水布紧贴建筑结构并向外延伸的第二覆盖宽度b不小于5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在外门窗框体与建筑结构墙壁之间的塞缝与抹灰层之间,增加了一层止水布且在止水布外涂覆有一层聚合物防水涂料,所述止水布可消除塞缝处水泥收缩引起的裂缝,涂覆有一层聚合物防水涂料的止水布紧贴于门窗框体外侦牝形成完整的窗边防水体系抵抗温度应力,杜绝水患。从而有效地杜绝建筑门窗框体塞缝处室外雨水向室内渗透的顽疾,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效果明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技术用于50平开门外边框上框节点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55平开窗外边框下框节点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用于75平开窗外边框下框节点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用于90滑拉门外边框上框节点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用于135滑拉门外边框上框节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 一 5所示,本技术的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可以适用于55、75平开窗、50平开门、90、135滑拉门等多个型号尺寸的平开、推拉或滑拉的建筑门或窗框体7的安装,即只要是建筑外墙门或窗框体7的安装且其间的缝隙需要填充时,均可采用本技术的防水结构进行处理。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建筑门窗框体7与墙体结合处结构易渗水的顽疾,本实用新 型是在门窗框体7与建筑结构I之间存在的缝隙(简称塞缝)处,使用填塞物3将该塞缝填补实在,之后紧贴填塞物3外表面铺设一层止水布4,并在该止水布4的外表面上涂覆一层聚合物防水涂料9,之后再在其上施作抹灰层5及用粘结材料8 (如水泥)将外墙面层材料6 (如瓷砖)贴好。所述止水布,是采用天然橡胶与各种合成橡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其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抗撕裂性能,适应变形能力强、防水性能好,温度使用范围-45°C _+60°C。其特点是利用橡胶的高弹性和压缩变形性,在各种荷载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起到紧固密封,有效防止建筑构件的漏水、渗水,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铺设止水布时,采用宽度大于塞缝宽度的止水布为佳,沿门窗框体7外侧的四周铺设,铺设的止水布4要将填塞物3的表面全部覆盖并且其宽度要超出填塞物3的外边缘,在靠近门窗框体7 —侧,止水布4紧贴并覆盖门窗框体7的宽度不小于10mm,将该宽度称为第一覆盖宽度a,第一覆盖宽度a的设置既可以防止室外雨水通过门窗框体7与填塞物3之间的间隙向室内渗水,又不会影响门窗框体7外观的美感。在填塞物3与建筑结构I 一侧,止水布4应紧贴建筑结构I向外铺设的宽度不小于50mm,将此宽度称为第二覆盖宽度b,第二覆盖宽度b可防止室外雨水沿建筑结构I与填塞物3之间的间隙向室内渗水。所述聚合物防水涂料9由改性剂与水泥按I :0. 8的重量比例混合调制而成,当将止水布与聚合物防水涂料9在施工中配合使用时,可有效防止塞缝处水泥及门窗框体7与建筑结构I之间因膨胀或收缩引起的裂缝,由此形成完整的门窗外边框7处抵抗温度应力的防水体系。实现本技术的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举例如下第一步复核检查建筑外墙体上预留门或窗框体洞口 2的大小,按设计要求,门窗框体与结构间的塞缝宽度不能大于25mm。第二步清理I)将洞口 2四周的杂物及浮灰清理干净。2 )淋水润湿,保证塞缝范围内的基体全部湿润。3)检查所有的固定片及射钉等均能被塞缝隐藏。4)待洞口 2的基体半干,无存留水后方可填塞。第三步调制填塞物所述填塞物3为防水砂浆,该防水砂浆是由水泥砂浆、聚合物粘结剂和杜拉丝纤维构成(杜拉丝纤维又称聚丙烯短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为原料、以独特工艺制造的高强聚丙烯单丝纤维,可以极为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砂浆)塑性收缩、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纹,防止及抑制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冲击及抗震能力)。其中,防水砂浆的组成是一份水泥、二份砂和108环保建筑胶水(108环保建筑胶水重量占水泥和砂子重量和的20%)再外加杜拉丝纤维混合而成,砂子使用河砂(即中砂),达至IJ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的程度。第四步填塞缝填补塞缝时必须塞实,塞完后严禁空鼓现象的发生,在门窗框体7塞缝的室外侧要将填塞物3压实、压光,为下一道施工做好基础。第五步铺设止水布紧贴填塞物3外表面铺设一层止水布4,并在该止水布4的外表面上涂覆一层聚合物防水涂料9,之后再在其上施作抹灰层5及用粘结材料8 (如水泥)将外墙面层材料6 (如瓷砖)贴好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包括填充在门窗框体(7)与建筑结构(I)之间塞缝内的填塞物(3)及置于填塞物(3)之外的抹灰层(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窗框体(7)夕卜的填塞物(3)与抹灰层(5)之间紧贴填塞物(3)设有止水布(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布(4)夕卜表面涂敷有一层聚合物防水涂料(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布(4)宽度大于塞缝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布(4)完全覆盖门窗框体(7 )外的填塞物(3 ),而且超出所述填塞物(3 )的外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布(4)向门窗框体(7)延伸并紧密覆盖门窗框体(7)的第一覆盖宽度a不小于10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布(4)紧贴建筑结构(I)并向外延伸的第二覆盖宽度b不小于50m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布(4)紧贴建筑结构(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外门窗塞缝的防水结构,包括填充在门窗框体(7)与建筑结构(1)之间塞缝内的填塞物(3)及置于填塞物(3)之外的抹灰层(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窗框体(7)外的填塞物(3)与抹灰层(5)之间紧贴填塞物(3)设有止水布(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建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