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无纺布防渗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846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屋面防渗漏,尤其涉及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防渗漏装置。一种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无纺布防渗漏装置,它包括一个浸润防水胶的无纺布,它卷成管状并设置在落水斗和天沟的接口处,其上段均匀摊铺在落水斗四周并紧密黏贴于屋面顶部,其下部穿过落水斗形成圆柱面,覆盖在屋面与落水斗接合处的剥离位置,并位于落水斗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防水胶浸润后的无纺布袋进行引流处理,可以达到屋面渗漏标本兼治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屋面防渗漏,尤其涉及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防渗漏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与落水斗接合处(诸如檐沟、天沟处)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剥离,由于剥离位置较高且通常位于屋面底部,维修十分困难而且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无纺布防渗漏装置。本技术利用防水胶浸润后的无纺布袋进行引流处理,可以达到屋面渗漏标本兼治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无纺布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浸润防水胶的无纺布,它卷成管状并设置在落水斗和天沟的接口处,其上段均匀摊铺在落水斗四周并紧密黏贴于屋面顶部,其下部穿过落水斗形成圆柱面,覆盖在屋面与落水斗接合处的剥离位置,并位于落水斗内侧。本技术用防水胶浸润无纺布,沿落水口周长围成圆圈形布袋,利用无纺布袋吸附屋顶落水口周边积水和防水胶堵塞渗水途径的双重效应,将积水经由无纺布袋引流至落水斗内侧排走,达到屋面渗漏标本兼治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本技术的制作过程来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请参见附图说明图1,确认屋面I与落水斗2接合处剥离位置;调制防水胶,将无纺布浸润其中充分吸收胶水;取出防水胶浸润后的无纺布,沿落水口 4周长围成圆圈形布袋3 ;整理上部无纺布袋,将其均匀摊铺在落水口 4四周,保证其紧密黏贴于屋面I顶部;整理下部无纺布袋,使其穿过落水口 4形成圆柱面,保证圆柱面部分覆盖住屋面与落水斗2接合处剥离位置,并且位于落水斗2内侧;静置I天后,即可达到完全治理屋面渗漏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无纺布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浸润防水胶的无纺布,它卷成管状并设置在落水斗和天沟的接口处,其上段均匀摊铺在落水斗四周并紧密黏贴于屋面顶部,其下部穿过落水斗形成圆柱面,覆盖在屋面与落水斗接合处的剥离位置,并位于落水斗内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屋面防渗漏,尤其涉及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防渗漏装置。一种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无纺布防渗漏装置,它包括一个浸润防水胶的无纺布,它卷成管状并设置在落水斗和天沟的接口处,其上段均匀摊铺在落水斗四周并紧密黏贴于屋面顶部,其下部穿过落水斗形成圆柱面,覆盖在屋面与落水斗接合处的剥离位置,并位于落水斗内侧。本技术利用防水胶浸润后的无纺布袋进行引流处理,可以达到屋面渗漏标本兼治的效果。文档编号E04D13/04GK202672512SQ201220215949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曹杨, 王修忠, 赵瑜 申请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沟和落水斗接口处的无纺布防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浸润防水胶的无纺布,它卷成管状并设置在落水斗和天沟的接口处,其上段均匀摊铺在落水斗四周并紧密黏贴于屋面顶部,其下部穿过落水斗形成圆柱面,覆盖在屋面与落水斗接合处的剥离位置,并位于落水斗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杨王修忠赵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