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微涡旋无动力反洗净水装置,它包括微涡旋净水装置、精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微涡旋净水装置通过引水管连接精过滤装置,精过滤装置完成对原水的精过滤,精过滤装置连接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控制精过滤装置完成反冲洗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自动化程度高、反冲洗系统中省去了控制排水的人工成本、节能环保、方便拆装、占地面积小,而且净化效率高、出水量高、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微涡旋无动力反洗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如何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饮用水,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也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尤其是缺少或者水源被污染的农村和城市,这严重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净水的一般采用“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消毒”常规处理工艺,而目前常规工艺已经很难适应水源水质的变化,尤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被污染的地区,部分地区仍很难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加上·不少水厂工艺落后,设备老化,水质达标困难,因此急需研制一种投资小,效益高,安全可靠的饮用水处理工艺,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利用微涡旋原理净化水等相关产品,如专利号201110254767. 3公开的名为基于微涡旋絮凝基础上的组合工艺农村净水装置,其中关键技术是利用微涡旋实现净水,其结构是微涡旋净水装置包括污泥浓缩区、进水管、管道混合器、排泥管、喇叭口配水区、斜管沉淀分离单元、引水管和微涡流絮凝反应单元,微涡流絮凝反应单元还包括第一涡流反应室和第二涡流反应室,微涡旋净水装置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和排泥管,进水管上连有管道混合器,进水管与微涡旋净水装置下部的喇叭口配水区相连,排泥管与微涡旋净水装置下部的污泥浓缩区相连,微涡旋净水装置内位于喇叭口配水区上方设有第一涡流反应室,第一涡流反应室两侧为第二涡流反应室,第二涡流反应室两侧为斜管沉淀分离单元,斜管沉淀分离单元的上方侧壁连接有引水管的一端;虽然微涡旋净水装置提高了净水效率,但是在没有心相关反冲洗设备的配套下,微涡旋净水装置很难把自然水净化成合格的饮用水。同时现有的其它净化水设备还存在占地面积大,需要机械搅拌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效率高、安全可靠的一体化微涡旋无动力反洗净水装置。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一体化微涡旋无动力反洗净水装置,它包括微涡旋净水装置、精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微涡旋净水装置通过引水管连接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精过滤装置连接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精过滤装置包括细砂过滤层、集水区、清水管、进水口、清水区和出水管,精过滤装置的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引水管的一端,进水口的下方为细砂过滤层,细砂过滤层下方为集水区,集水区与清水区通过清水管相连,清水区的侧壁上连有出水管;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包括虹吸破坏斗、虹吸破坏管、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虹吸辅助管、虹吸破坏辅助管、水阀和排出井,虹吸破坏管的一端连接在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的顶部,虹吸破坏管的另一端位于虹吸破坏斗内,虹吸上升管内包裹有虹吸下降管,虹吸上升管上部侧壁连接虹吸辅助管,虹吸辅助管的上部侧壁连接虹吸破坏辅助管,虹吸下降管和虹吸破坏辅助管的下端均设有水阀,虹吸下降管和虹吸辅助管的底端位于排出井内;所述虹吸破坏斗位于精过滤装置中的清水区内;所述虹吸上升管的一端设在细砂过滤层上方。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不仅自动化程度高、反冲洗系统中省去了控制排水的人工成本、节能环保、方便拆装、占地面积小,而且净化效率高、出水量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I、微涡旋净水装置2、引水管3、精过滤装置4、出水管5、细砂过滤层6、集水区7、清水管8、进水口 9、清水区10、虹吸上升管11、虹吸破坏斗12、虹吸破坏管13、反冲 洗虹吸控制装置14、虹吸下降管15、虹吸辅助管16、虹吸破坏辅助管17、水阀18、排出井。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一体化微涡旋无动力反洗净水装置,它包括微涡旋净水装置I、精过滤装置3和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13,微涡旋净水装置I通过引水管2连接精过滤装置3,精过滤装置3完成对原水的精过滤,精过滤装置3连接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13,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13控制精过滤装置3完成反冲洗过程;精过滤装置3包括细砂过滤层5、集水区6、清水管7、进水口 8、清水区9和出水管4,精过滤装置3的上部设有进水口 8,进水口 8连接引水管2的一端,进水口 8的下方为细砂过滤层5,细砂过滤层5下方为集水区6,集水区6与清水区9通过清水管7相连,清水区9的侧壁上连有出水管4 ;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13包括虹吸破坏斗11、虹吸破坏管12、虹吸上升管10、虹吸下降管14、虹吸辅助管15、虹吸破坏辅助管16、水阀17和排出井18,虹吸破坏管12的一端连接在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13的顶部,虹吸破坏管12的另一端位于虹吸破坏斗11内,虹吸上升管10内包裹有虹吸下降管14,虹吸上升管10上部侧壁连接虹吸辅助管15,虹吸辅助管15的上部侧壁连接虹吸破坏辅助管16,虹吸下降管14和虹吸破坏辅助管15的下端均设有水阀17,虹吸下降管14和虹吸辅助管15的底端位于排出井18内;虹吸破坏斗11位于精过滤装置3中的清水区9内;所述虹吸上升管10的一端设在细砂过滤层5上方。在使用时,微涡旋净水装置I完成对原水的初步净化,得到的水的清洁度为3NTU左右,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经过初步过滤后的原水从精过滤装置3上的进水口 8进入,流向下方的细砂过滤层5,进一步过滤后进入集水区6,集水区6从清水管7进入清水区9,此时水的清洁度在INTU左右,满足饮用水清洁度标准,清水通过出水管4排出,由于细砂过滤层5可能会被堵塞,导致水的过滤效率下降,故设计了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13,它能自动控制精过滤装置3完成反冲洗过程,保证精过滤装置3对水的正常过滤,它的工作过程是当细砂过滤层5被堵塞,细砂过滤层5上方的水位就会上升,当压力足够大时,水就会被压力压入到虹吸上升管10,当水开始在虹吸上升管10流向下方时,在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13就会形成真空,进而形成虹吸现象,细砂过滤层5上方的水被不断抽出,液面不断下降,当细砂过滤层5的液面水压小于清水区9的液面水压时,清水区9的水在压力作用下,经过清水管7和集水区6从下向上对细砂过滤层5进行反冲洗,当清水区9的液面下降低于虹吸破坏斗11,虹吸破坏管12就会就会与空气连通,空气通过虹吸破坏管12进入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13顶部,破坏虹吸现象,虹吸结束,反冲洗过程完成;虹吸上升管10的水进入虹吸下降管14和虹吸辅助管15后,被排出,虹吸下降管14下方的水阀17控制虹吸的水流量,虹吸下降管14和虹吸辅助管15中的水排入排出井18 ;同时如果随时需要破坏虹吸过程,可以通过控制虹 吸破坏辅助管16上的水阀17的开闭,随时破坏虹吸,结束反冲洗过程。权利要求1.一体化微涡旋无动力反洗净水装置,它包括微涡旋净水装置、精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微涡旋净水装置通过引水管连接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精过滤装置连接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精过滤装置包括细砂过滤层、集水区、清水管、进水口、清水区和出水管,精过滤装置的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引水管的一端,进水口的下方为细砂过滤层,细砂过滤层下方为集水区,集水区与清水区通过清水管相连,清水区的侧壁上连有出水管;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包括虹吸破坏斗、虹吸破坏管、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虹吸辅助管、虹吸破坏辅助管、水阀和排出井,虹吸破坏管的一端连接在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的顶部,虹吸破坏管的另一端位于虹吸破坏斗内,虹吸上升管内包裹有虹吸下降管,虹吸上升管上部侧壁连接虹吸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微涡旋无动力反洗净水装置,它包括微涡旋净水装置、精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微涡旋净水装置通过引水管连接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精过滤装置连接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精过滤装置包括细砂过滤层、集水区、清水管、进水口、清水区和出水管,精过滤装置的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引水管的一端,进水口的下方为细砂过滤层,细砂过滤层下方为集水区,集水区与清水区通过清水管相连,清水区的侧壁上连有出水管;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包括虹吸破坏斗、虹吸破坏管、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虹吸辅助管、虹吸破坏辅助管、水阀和排出井,虹吸破坏管的一端连接在反冲洗虹吸控制装置的顶部,虹吸破坏管的另一端位于虹吸破坏斗内,虹吸上升管内包裹有虹吸下降管,虹吸上升管上部侧壁连接虹吸辅助管,虹吸辅助管的上部侧壁连接虹吸破坏辅助管,虹吸下降管和虹吸破坏辅助管的下端均设有水阀,虹吸下降管和虹吸辅助管的底端位于排出井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宽忠,舒铭,刘应清,涂长根,
申请(专利权)人:舒宽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