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主轴的多道防尘机构,它包括主轴、轴承、轴承座、端盖、轴承迷宫圈、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所述主轴的头部设有夹头卡盘座,所述轴承套装在主轴外,该轴承固定在轴承座内,所述端盖固定在轴承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迷宫圈套装在主轴外并和端盖相配合,所述夹头卡盘座与端盖相配合,所述端盖防尘圈固定在端盖上,所述主轴防尘圈套装在夹头卡盘座上,所述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相配合。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相配合形成第一道防尘防护结构,第一防尘部和端盖防尘槽相配合形成第二道防尘防护结构,端盖防尘部和迷宫防尘槽相配合形成第三道防尘防护结构,多道防尘防护结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尘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道防尘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主轴的多道防尘机构,主要用于车床中,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装备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主轴的转速也越来越快。但是,由于在高转速的状态下,如果加工工件时的碎屑或者切削液进入主轴内部,轻则会影响主轴的平衡性,重则会破坏轴承等转动部件。因此,当主轴转速越高或者工作环境越差时,就越需要防止碎屑或者切削液进入主轴内部。然而,现有的用于主轴的防尘机构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在该防尘机构的轴承座上设置有防尘圈,该防尘圈和主轴上的防尘圈相配合,从而形成一层防护结构,这虽然能够使得防尘机构的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只存在一层防护结构,导致防护效果不理 本巨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耐久性好,防尘防水效果好的用于主轴的多道防尘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主轴的多道防尘机构,包括主轴、轴承、轴承座、端盖、轴承迷宫圈、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所述主轴的头部设有夹头卡盘座,所述轴承套装在主轴外,该轴承固定在轴承座内,所述端盖固定在轴承座上,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轴承迷宫圈套装在主轴外并和端盖相配合,所述夹头卡盘座与端盖相配合,所述端盖防尘圈固定在端盖上,所述主轴防尘圈套装在夹头卡盘座上,所述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相配合。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轴承迷宫圈上设有第一防尘部,所述端盖上设有端盖防尘槽,所述第一防尘部安装在端盖防尘槽内,该第一防尘部和端盖防尘槽相配合。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端盖防尘圈和夹头卡盘座间隙配合。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轴承迷宫圈上还设有第二防尘部,所述第一防尘部和第二防尘部之间形成迷宫防尘槽,所述端盖上设有端盖防尘部,该端盖防尘部和迷宫防尘槽相配合。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主轴为空心结构。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轴承、端盖、轴承迷宫圈、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依次排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相配合形成第一道防尘防护结构,第一防尘部和端盖防尘槽相配合形成第二道防尘防护结构,端盖防尘部和迷宫防尘槽相配合形成第三道防尘防护结构,多道防尘防护结构提高了本技术防尘效率,保证防尘防护效果。本技术中的端盖固定在轴承座上,可以防止轴承位移,起到对轴承定位以及强化固定的作用。端盖防尘圈固定在端盖上,主轴防尘圈套装在夹头卡盘座上,当主轴转动时,主轴防尘圈也一起转动,由于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相配合,而且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之间的间隙很小,使得碎屑或者切削液难以进入主轴内部,尤其是由于主轴转动,即使碎屑或者切削液进入到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之间的间隙当中,也会在离心加速作用下被甩出来,从而减少了碎屑或者切削液进入主轴内部的机率。本技术中的夹头卡盘座与端盖相配合,夹头卡盘座与端盖之间存在小间隙,当碎屑或者切削液穿过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之间的间隙后,还需要穿过夹头卡盘座与端盖之间的小间隙,从而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防尘防水的效果。本技术的轴承迷宫圈套装在主轴外侧并和端盖相配合,由于轴承迷宫圈和端盖之间的间隙很小,能够防止一些大粒径的碎屑或者切削液进入主轴,尤其是轴承迷宫圈有多个面和端盖相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防尘和防水的效果。本技术的轴承、端盖、轴承迷宫圈、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依次排列,使得整体结构紧凑,这些部件组成了多重的防尘防水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尘和防水的效果。轴承迷宫圈和端盖之间的多个面形成小间隙配合,使得主轴有多重防护,提高了防尘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主轴的多道防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主轴1,轴承2,轴承座3,端盖4,轴承迷宫圈5,端盖防尘圈6,主轴防尘圈7,第一防尘部8,第二防尘部9,端盖防尘部10,迷宫防尘槽11,端盖防尘槽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I至图3,本实施例中用于主轴的多道防尘机构包括主轴I、轴承2、轴承座3、端盖4、轴承迷宫圈5、端盖防尘圈6和主轴防尘圈7,其中,主轴I的头部设有凸出的夹头卡盘座,轴承2套装在主轴I外,该轴承2固定于轴承座3内,端盖4固定在轴承座3上,轴承迷宫圈5套装在主轴I外侧并和端盖4相配合,夹头卡盘座与端盖4相配合,端盖防尘圈6固定在端盖4上,主轴防尘圈7套装在夹头卡盘座上,端盖防尘圈6和主轴防尘圈7相配八口 ο本实施例中的轴承2、端盖4、轴承迷宫圈5、端盖防尘圈6和主轴防尘圈7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如附图2所示。轴承迷宫圈5通过过盈配合套装在主轴I上,轴承迷宫圈5上设有第一防尘部8和第二防尘部9,第二防尘部9的轴向高度比第一防尘部8的轴向高度要高,端盖4上设置有端盖防尘部10,该端盖防尘部10安装在第一防尘部8和第二防尘部9之间,端盖防尘部10和第一防尘部8之间保持很小的间隙,端盖防尘部10和第二防尘部9之间也保持很小的间隙,第一防尘部8和第二防尘部9之间的槽称为迷宫防尘槽11。本实施例中的端盖防尘部10和迷宫防尘槽11的槽底之间保持很小的间隙,端盖4上还设有端盖防尘槽12,第一防尘部8安装在端盖防尘槽12内,第一防尘部8顶部和端盖防尘槽12的槽底之间小间隙配合,端盖防尘槽12的两个槽壁和第一防尘部8的内外两侧分别小间隙配合,端盖防尘部10的外侧和第一防尘部8的内侧小间隙配合,端盖防尘部10的内侧和第二防尘部9的外侧小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的端盖防尘圈6与主轴I头部凸出的夹头卡盘座之间为可调式小间隙配合,主轴防尘圈7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安装在主轴I头部凸出的夹头卡盘座上,主轴防尘圈7和端盖防尘圈6之间小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的多道防尘机构主要用于车床的主轴中,使用的时候,通过主轴I的转动来带动主轴防尘圈7进行转动,由于主轴防尘圈7和端盖防尘圈6之间小间隙配合,使得碎屑或者切削液很难进入主轴防尘圈7和端盖防尘圈6之间的间隙中,即使少量碎屑或者切削液进入该间隙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也会将该碎屑或者切削液甩出。由于端盖防尘圈6和夹头卡盘座之间为可调式小间隙配合,使得使用者可以调节 端盖防尘圈6和夹头卡盘座之间的间隙,可以根据主轴I平衡性的好坏调节该间隙,当主轴I平衡性很好时,转动过程中震动很小,从而使得该间隙可以适当调小,防止碎屑或者切削液进入该间隙中;如果主轴I的平衡性不是很好,或者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而令主轴I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较为强烈,就可以将该间隙适当调大,防止出现端盖防尘圈6和夹头卡盘座相碰触而加速磨损的情况。由于夹头卡盘座也在转动,所以当碎屑或者切削液进入间隙中时,由于离心作用使得碎屑或者切削液紧贴在端盖防尘圈6的内侧。本实施例中的主轴I转动,使得第一防尘部8和第二防尘部9也进行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碎屑或者切削液即使进入第一防尘部8外侧和端盖防尘槽12之间的间隙中时,该碎屑或者切削液也会被离心力甩离并贴于端盖防尘槽12的槽壁上。同理,当碎屑或者切削液进入第一防尘部8内侧和端盖防尘部10外侧之间的间隙时,也会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主轴的多道防尘机构,包括主轴、轴承、轴承座、端盖、轴承迷宫圈、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所述主轴的头部设有夹头卡盘座,所述轴承套装在主轴外,该轴承固定在轴承座内,所述端盖固定在轴承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迷宫圈套装在主轴外并和端盖相配合,所述夹头卡盘座与端盖相配合,所述端盖防尘圈固定在端盖上,所述主轴防尘圈套装在夹头卡盘座上,所述端盖防尘圈和主轴防尘圈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钰昭,
申请(专利权)人:富阳孙氏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