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宏盛专利>正文

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120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包括一锅体与一锅盖,该锅盖设有一泄压阀塞与一连通装置,该锅盖用以覆盖在该锅体的开口上,所述锅体的开口内缘设有第一垫塞,该锅盖覆盖于锅体开口时,该锅盖的周缘下面接触该第一垫塞;所述锅盖中部套接一旋杆装置,该旋杆装置具有一穿过该锅盖的贯穿孔的杆体,该锅盖上面设有一环绕该贯穿孔周缘的第二垫塞,该杆体的上端设有一压板与一把手,该杆体的下端与所述锅体的内部底面之间设有一螺旋结构,旋转所述把手使该杆体朝锅体底部方向轴向移动时,使该压板压迫该第二垫塞,且该锅盖周缘下面压迫该第一垫塞,使锅盖与锅体之间密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咖啡壶
,具体是用于加热盛装水与咖啡的咖啡壶的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特别是改善烧锅的密闭效果的设计。
技术介绍
咖啡壶是众多咖啡烹煮器具中的一种,其包含一烧锅与一咖啡壶,咖啡壶与烧锅的锅体之间以一连通管连接,连通管则连接一伸入锅体内的虹吸管,锅体内盛装水,咖啡壶内则盛装研磨后的咖啡粉,锅体下方由酒精灯加热使锅体内的水沸腾产生水蒸气经由虹吸管与连通管进入咖啡壶内通过咖啡粉以滤出咖啡,待熄掉酒精灯停止加热后,由锅体与咖啡壶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虹吸作用,将咖啡壶内的咖啡液经由连通管与虹吸管流回至锅体内,使用者开启设于锅体的龙头即可让咖啡流出以取用。 为了维持烧锅的密闭效果,常见咖啡壶的烧锅结构,并没有设置活动的锅盖,而是将锅盖焊固于锅体开口,仅在固定的锅盖设置一泄压阀塞与用来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塞体;当烹煮咖啡要加水时,将泄压阀塞取下再将水倒入;使用后要清洗时,亦将泄压阀塞取下,经由狭小的塞孔进行清洁工作,因此清洁十分不方便,且不容易完全清洁干净,造成细菌的滋生,影响卫生。中国台湾专利M316048号,其是针对前述咖啡壶的烧锅的缺失予以改良的结构,其结构包含有烧壶主体、塞止垫片与烧壶盖,其特征在于烧壶主体是在顶侧壶口形成一套合部,再由该套合部与一烧壶盖的盖合口结合定位,并在烧壶盖内缘嵌置一塞止垫片,可对壶口端进行密闭挡卡作用;当烹煮咖啡要加水或使用后要清洁时,均利用将烧壶盖取下来完成。然而,由于烧壶主体受到加热时,其内部的水蒸气压力甚高,压力往上作用于烧壶盖,即便设有塞止垫片,亦容易使烧壶盖与烧壶主体之间产生间隙而泄气,影响烹煮咖啡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解决了上述不足;其兼具容易清洗与密闭性良好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包括一锅体与一锅盖,该锅盖设有一泄压阀塞与一连通装置,该锅盖用以覆盖在该锅体的开口上,所述锅体的开口内缘设有第一垫塞,该锅盖覆盖于锅体开口时,该锅盖的周缘下面接触该第一垫塞;所述锅盖中部套接一旋杆装置,该旋杆装置具有一穿过该锅盖的贯穿孔的杆体,该锅盖上面设有一环绕该贯穿孔周缘的第二垫塞,该杆体的上端设有一压板与一把手,该杆体的下端与所述锅体的内部底面之间设有一螺旋结构,旋转所述把手使该杆体朝锅体底部方向轴向移动时,使该压板压迫该第二垫塞,且该锅盖周缘下面压迫该第一垫塞,使锅盖与锅体之间密闭。优选地,所述该锅体内部底面设置一螺柱,且旋杆装置的杆体下端设置一用来和该螺柱螺合的螺帽。更优选地,所述该锅体内部底面设置一螺帽,且旋杆装置的杆体下端设置一用来和该螺帽螺合的螺柱。本技术所述的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兼具容易清洗与密闭性良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的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在咖啡壶中与其它组件的结构关系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的主要组件组合关系,以及与咖啡壶的其它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的平面剖视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述的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主要组件组合关系的平面剖视分解。图中1、烧锅;11、锅体;12、锅盖;121、第一洞孔;122、第二洞孔;123、贯穿孔;124、第二垫塞;125、凸缘;13、旋杆装置;131、杆体;132、压板;133、把手;134、螺帽;1341、内螺纹;14、泄压阀塞;141、卡合部;15、连通装置;151、连通管;152、塞体;153、虹吸管;16、龙头;17、凸柱;18、第一垫塞;19、螺柱;2、咖啡壶;21、壶体;22、壶盖;3、酒精灯;4、底座;5、架体;51、凹槽;52、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如图I和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包括一底座4与一由支柱52设在底座4上方的架体5,架体5的相对两侧设有朝向上方的凹槽51,架体5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烧锅I与一咖啡壶2,其中,烧锅I由设于锅体11外壁面的凸柱17置入架体5的凹槽51获得支撑,咖啡壶2则是置于底座4上面;所述咖啡壶2与烧锅I之间以一连通装置15连接,连通装置15包含的连通管151 —端穿过壶盖22进入壶体21内,所述连通管151另一端连接一伸入锅体11内的虹吸管153 (参图3),覆盖于锅体11上的锅盖12则设置一旋杆装置13与一泄压阀塞14 ;锅体11供盛装水,咖啡壶2内供盛装研磨后的咖啡粉,锅体11下方由酒精灯3加热让锅体11内的水沸腾产生水蒸气经由虹吸管153与连通管151进入咖啡壶2内通过咖啡粉以滤出咖啡,待熄掉酒精灯3停止加热后,锅体11内因冷却而与咖啡壶2之间因压力差而产生虹吸作用,致使咖啡壶2内的咖啡液经由连通管151与虹吸管153流回至锅体11内,使用者开启设于锅体11的龙头16即可让咖啡流出以取用。如图3和4所示,在锅体11的开口内缘设置第一垫塞18,所述锅体11外壁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一用来放置在架体5之凹槽51内的凸柱17 ;所述锅体11侧壁接近下端设置一控制内容液流出与否的龙头16 ;所述锅体11内部的底面中央设置一往上突起的螺柱19。所述锅盖12设有第一洞孔121、第二洞孔122与位于中央的贯穿孔123,锅盖12上面设有一环绕该贯穿孔123周缘的第二垫塞124,以及在锅盖12的周边形成的一凸缘125 ;所述第一洞孔121用来组合一泄压阀塞14,泄压阀塞14的下方设有卡合部141,由卡合部141卡合于第一洞孔121下方周缘而将泄压阀塞14固定于锅盖12 ;所述连通装置15中用于连接连通管151与虹吸管153的软质塞体152则塞入第二洞孔122,以获得固定效果。在锅盖12设置一旋杆装置13,该旋杆装置13具有一穿过锅盖12的贯穿孔123的杆体131,杆体131的上端设有一压板132与一把手133,杆体131的下端设置一具有内螺纹1341的螺帽134。当锅盖12覆盖于锅体11的开口后,凸缘125与第一垫塞18接触,此时,将杆体131伸入锅体11底部,使螺柱19配合螺帽134之内螺纹1341,进而旋转把手133,让杆体131朝锅体11底部方向轴向移动,使压板132压迫第二垫塞124,防止锅体11内的压力从贯穿孔123外泄,且锅盖12周边的凸缘125下面压迫第一垫塞18,防止压力从锅体11与锅盖12的周边配合处外泄,达到锅盖12与锅体11之间的完全密闭效果;往相反方向旋转把手133,使螺帽134脱离螺柱19后,则可将锅盖12和锅体11分离,以便于清洗。 本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技术进 行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包括一锅体与一锅盖,该锅盖设有一泄压阀塞与一连通装置,该锅盖用以覆盖在该锅体的开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开口内缘设有第一垫塞,该锅盖覆盖于锅体开口时,该锅盖的周缘下面接触该第一垫塞;所述锅盖中部套接一旋杆装置,该旋杆装置具有一穿过该锅盖的贯穿孔的杆体,该锅盖上面设有一环绕该贯穿孔周缘的第二垫塞,该杆体的上端设有一压板与一把手,该杆体的下端与所述锅体的内部底面之间设有一螺旋结构,旋转所述把手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咖啡壶的烧锅改进结构,包括一锅体与一锅盖,该锅盖设有一泄压阀塞与一连通装置,该锅盖用以覆盖在该锅体的开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开口内缘设有第一垫塞,该锅盖覆盖于锅体开口时,该锅盖的周缘下面接触该第一垫塞;所述锅盖中部套接一旋杆装置,该旋杆装置具有一穿过该锅盖的贯穿孔的杆体,该锅盖上面设有一环绕该贯穿孔周缘的第二垫塞,该杆体的上端设有一压板与一把手,该杆体的下端与所述锅体的内部底面之间设有一螺旋结构,旋转所述把手使该杆体朝锅体底部方向轴向移动时,使该压板压迫该第二垫塞,且该锅盖周缘下面压迫该第一垫塞,使锅盖与锅体之间密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宏盛
申请(专利权)人:谢宏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