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上扣理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031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扣理扣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理扣罩,中心轴固定连接有理扣盘,理扣盘与理扣罩转动配合在一起且二者围成理扣腔;理扣罩顶部设有进扣孔,理扣盘于理扣腔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与上扣凹槽相适配的理扣凸起;理扣腔内一侧中部于所述理扣凸起的转动轨道处设有落扣叉,理扣凸起在旋转时由该落扣叉的两个叉齿之间穿过;打扣机的上落扣滑槽的顶端伸入理扣罩内,落扣叉的底端连接在打扣机上落扣滑槽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手工扣上扣的理扣工作,使理好的上扣能够正反面一致,且理扣时不需要设置自动检测装置,可不带电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体积小且重量轻,易于携带或移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属于打扣机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理扣装置。
技术介绍
打扣机在打扣时需要对上扣和下扣进行理扣工作,将理好的上扣和下扣通过上落扣滑槽(滑轨)和下落扣滑槽(滑轨)送往冲压位置。如图I和图2所示,现有上扣包括圆盘形扣体53,扣体53中部设有通孔54,扣体53与下扣凸起适配的一侧设有上扣凹槽52,扣体53另一侧为平面。设有上扣凹槽52的一面为上扣的反面,另一面为上扣的正面。通孔54处是上扣的空心部分,现有的下扣中间设有与上扣的空心部分相适配的凸起部分。打扣过程如下下扣的中间凸起部分要穿过被打扣的篷布或其他面料,同时穿过上扣中间的空心部分,然后在冲压装置的作用下,下扣凸起部分裂成多个部分翻转压在上扣的上面。如果没有上扣固定被下扣打穿的扣眼,则单独由下扣打的扣眼容易松动,定位不牢;当通过扣眼穿绳的方法把篷布或广告布固定在室内或室外时,造成容易扣眼脱落和扣眼开裂的问题。 当下扣通过其上部开裂翻转的方法和上扣结合时,如果上扣厚度太薄,则由于下扣开裂翻转角度有限,导致不能和上扣结合牢固,同样造成扣眼容易松动,定位不牢的问题。这就要求上扣既要有一定的厚度,中间又具有与下扣相适配的圆孔。符合这种要求、同时制作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就是手工扣。为了降低成本,手工扣大都是由废弃的薄铁皮一次冲压成型,加工设备精度不高。手工扣成本和价格非常低廉,虽然不影响打扣质量,但是产品的形状不是非常统一,具有一定的误差。现有的自动打扣机具有体积大、上下送扣机械部分复杂、对上扣和下扣的精度要求很高。如采用一般的手工扣,则由于手工扣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很容易造成卡扣等送扣装置的故障,导致设备损坏。一旦出现卡扣的现象,必须返厂才能维修(因为现有的自动打扣机的落扣滑轨都是封闭的,因此卡扣时使用者无法打开落扣滑轨来理顺上扣或下扣),维修周期长,维修成本(包括维修费用、维修造成的生产损失)非常高。以上因素决定了现有的自动打扣机只能采用造价高昂、精度较高、规格统一的上扣和下扣来减少送扣装置的故障。另外,现有的自动打扣机在理下扣时,可根据下扣的形状开挖一个凸型漏口达到理扣的目的。但是上扣的上述具体结构使得上述方法失去效力,因为现有的理扣装置理出的上扣不能分出反正面(现有下扣理扣装置是利用了下扣中部的凸起来实现理扣,但上扣并没有该凸起结构,因而无法区分正反面),而打扣时必须正面向上,否则不能与下扣牢固结合。有些自动打扣机使用价格更高的具有一定厚度、没有设置反面凹槽的塑料圆环代替上扣(这种塑料圆环正反面都一样,从而不用区分正反面,但由于不能设置凹槽52而增加了材料成本),但这样就增加了上扣的成本,同样无法使用成本和价格低廉的手工扣。有些自动打扣机通过把多个方向一致的上扣穿在一根铁棍上的方法进行理扣,从而增加了穿扣工序,降低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功效。怎样使得理扣机能够分辨出上扣的正反面,并且构造简单,成本低廉,容易推广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如用自动检测的方法,必定要带电作业,使用较为复杂的机构,从而增加成本,体积变大,不便于携带。如能制作出和下理扣机相似的产品,既能通过电机带动理扣转盘理扣,又可通过手拨理扣转盘理扣就最为理想。但目前本
还没有开发出此类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自动分辨机构、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和携带的上扣理扣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上扣理扣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理扣罩,中心轴固定连接有理扣盘,理扣盘与理扣罩转动配合在一起且二者围成理扣腔;理扣罩顶部设有进扣孔,理扣盘于理扣腔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与上扣凹槽相适配的理扣凸起;理扣腔内一侧中部于所述理扣凸起的转动轨道处设有落扣叉,理扣凸起在旋转时由该落扣叉的两个叉齿之间穿过;打扣机的上落扣滑槽的顶端伸入所述理扣罩内,落扣叉的底端连接在打扣机上落扣滑槽的顶端。 所述落扣叉的顶部为斜面。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手工扣上扣的理扣工作,使理好的上扣能够正反面一致。本技术理扣时不需要设置自动检测装置,从而可以不带电作业。使用时既可通过电机带动理扣转盘旋转理扣,又可通过手动拨动理扣转盘旋转理扣,理扣方式方便灵活。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体积小和重量轻的特点,易于携带或移动。落扣叉的顶部为斜面,使挂在理扣凸起上的上扣更容易地沿落扣叉滑落到上落扣滑槽内。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上扣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上扣理扣装置包括中心轴61,中心轴61通过轴承15转动连接有理扣罩13,中心轴61上固定连接有理扣盘14,理扣盘14与理扣罩13转动配合在一起且二者围成理扣腔62 ;理扣罩13顶部设有进扣孔17,理扣盘14于理扣腔62一侧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理扣凸起16,理扣凸起16与图I所示上扣凹槽52相适配;使用时中心轴61转动连接在打扣机机架的上理扣机支撑架上,理扣罩13固定连接在打扣机的上理扣机支撑架上。如图3至图5所示,理扣腔62内一侧中部于所述理扣凸起16的转动轨道处设有落扣叉51,所述落扣叉51的顶部为斜面。理扣凸起16在旋转时由该落扣叉51的两个叉齿之间穿过;使用时打扣机的上落扣滑槽42的顶端伸入所述理扣罩13内,落扣叉51的底端连接在打扣机上落扣滑槽42的顶端。如图I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上扣只有其设有凹槽52的一面才能挂在理扣凸起16上,因此在理扣盘14转动的过程中,被理扣凸起16所带起来的上扣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上扣凹槽一面皆朝向理扣盘14。上扣被理扣凸起16带起来后随理扣盘14旋转,转至最高点后向下落下,落至落扣叉51时被铲起并落入上落扣滑槽42。如图I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理扣时,使用者抓一把上扣通过进扣孔17放入理扣腔62,使上扣堆积在理扣腔62的底部,然后旋转理扣盘14,理扣凸起16在旋转至底部时搅动上扣,上扣凹槽52正好朝向理扣凸起16的这部分上扣由于被扣在理扣凸起16上而被带起来,旋转至理扣盘14顶部后由另一侧向下方回落,回落至落扣叉51时被落扣叉51铲起,从而沿上落扣滑槽42落下。由于被理扣凸起16所带起来的上扣,其上扣凹槽一侧均朝向理扣盘14,因此沿上落扣滑槽42落下的上扣方向均是一致的,即上扣凹槽朝向下方,以便在打扣时与下扣相适配。理扣过程中,上扣凹槽52不朝向理扣凸起16的这部分上扣虽然不会在理扣盘14的此次转动周期内被理扣凸起16带起,但会被理扣凸起16或其它上扣搅动而不停发生翻转,直到其翻转至上扣凹槽52正好扣在理扣凸起16上被理扣凸起16带起来。如果需要自动理扣,则需要将中心轴61与电动机等外置动力装置传动连接,启动电机带动理扣盘14即可自动理扣。手动理扣时,无须将中心轴61与外置动力装置相连接,手动旋转理扣盘14即可。权利要求1.上扣理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理扣罩,中心轴固定连接有理扣盘,理扣盘与理扣罩转动配合在一起且二者围成理扣腔;理扣罩顶部设有进扣孔,理扣盘于理扣腔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与上扣凹槽相适配的理扣凸起; 理扣腔内一侧中部于所述理扣凸起的转动轨道处设有落扣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上扣理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理扣罩,中心轴固定连接有理扣盘,理扣盘与理扣罩转动配合在一起且二者围成理扣腔;理扣罩顶部设有进扣孔,理扣盘于理扣腔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与上扣凹槽相适配的理扣凸起;理扣腔内一侧中部于所述理扣凸起的转动轨道处设有落扣叉,理扣凸起在旋转时由该落扣叉的两个叉齿之间穿过;打扣机的上落扣滑槽的顶端伸入所述理扣罩内,落扣叉的底端连接在打扣机上落扣滑槽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卫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