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1878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0:04
一种电梯系统(10),包括电梯井道(6)、电梯轿厢(1)、配重(2)以及用于驱动和承载所述电梯轿厢(1)的多个承载件(5)。所述电梯轿厢(1)沿一个移动行程(Ymax)反向于所述配重(2)运动。所述电梯系统(10)包括一个用于引导所述配重(2)的配重引导装置。这个配重引导装置(20)应用于一个相遇区(BZ)中。配重引导装置(20)设计用于在该相遇区(BZ)内通过在该电梯轿厢(1)与该配重引导装置(20)之间以及在该配重(2)与该配重引导装置(20)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来为该配重(2)提供相对于该电梯轿厢(1)的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配重和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人们在设计和建造电梯系统时,普遍希望能找到尽可能安全、简单而稳定的低成本解决方案。这一点主要通过最大程度地对电 梯部件进行紧凑和节省空间的设计而实现。常规配重一般是在配重引导装置的引导下沿井道壁运动。这些配重引导装置固定在井道壁上。井道壁因制造公差的缘故往往不平整,这就必须将相应的固定件实施得具有一定的公差补偿能力。此外还需要沿井道高度设置大量的固定点,这会带来较大的安装耗费。电梯井道内空间一般较为狭小,这就需要尽量减小单个部件的尺寸。但是不能以降低安全性、稳健性和舒适性为代价。存在有不同的方案,可以实现对配重和电梯轿厢的共同引导。相关实例从以下文献中是已知的。从文件US I 896 900A已知一种电梯轿厢和配重受到逆向引导的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包括一对沿整个井道延伸的竖向导轨。电梯轿厢以及配重均沿这些导轨运动。文件EP O 745 552A1涉及一种采用模块化结构且具有两个用于引导电梯轿厢的柱状引导装置的加装式电梯(Anbauaufzug)。电梯轿厢具有带轮子的自有驱动装置,以便能沿引导装置的工作面运动。所用的配重在柱状弓I导装置内部运动。文件DE 4423412A1涉及一种用于轿厢和配重的引导装置,轿厢和配重可沿一个共用的导轨对来运动。文件EP O 442 230A1描述一种可使得配重和电梯轿厢沿一个共用的导柱(Kolonne)运动的装置。这个共用的导柱安装在井道壁上,其延伸幅度覆盖井道内的总移动行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消除现有技术中电梯系统的上述缺点,并且在尺寸、而且还在复杂度、重量及其他特性方面相对现有技术来优化配重弓I导装置。此外,应当能够简单且耗费更低地安装配重弓I导装置。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重引导装置。本专利技术使得一种新的且更为简单的配重引导装置结构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的配重引导装置是一种交互式或相对反向地引导电梯轿厢和配重的引导装置。该配重引导装置被设计为,使电梯轿厢和配重在彼此错过(Aneinandervorbeifahren)时不会发生碰撞或受到阻碍。该配重引导装置沿一相遇区延伸。在此情况下,配重引导装置比电梯轿厢的总移动行程短。为了防止电梯轿厢和配重在大约一半的井道高度处交错时发生碰撞,优选将该交互式或相对反向的配重引导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和配重之间。本专利技术的配重引导装置又称共用配重引导装置或相对配重引导装置。相对配重引导装置这一概念的意思是,配重受到相对于电梯轿厢的引导。移动式配重弓I导装置可以安装在电梯轿厢或配重上。静止式的、不移动的配重引导装置优选在电梯井道内布置在电梯轿厢和配重之间,其中,配重和电梯轿厢均借助相应的滑动元件(例如借助滑靴)接合到该配重引导装置中,从而实现电梯轿厢与配重的安全的、无碰撞的运动。不需要再将配重引导装置沿整个井道高度固定到井道壁上。依据相应的实施方案,只需要在井道顶部和井坑区域内为配重引导装置提供固定>J-U ρ α装直。配重引导装置的功能主要是防止配重与电梯轿厢发生碰撞,本专利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这种新颖的配重引导装置方案。下文将借助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细节与优点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 图I具有靠近井道壁的配重引导装置的一种常规电梯系统的示意性侧面剖视 图2 —种服务三个楼层的常规电梯系统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其中分别对电梯轿厢和配重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了图示; 图3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横截面示意 图3Β根据本专利技术、如图3Α所示的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透视 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包括电梯轿厢在内的示意性后视 图5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包括移动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横截面示意 图5Β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如图5Α所示的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其中电梯井道以缩短的方式显示,以便能示出处于最高位置的电梯轿厢和处于最低位置的配重; 图6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有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横截面示意 图6Β如图6Α所示的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俯视 图6C如图6Α所示的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前视 图7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其中电梯井道以缩短的方式显示,以便能示出处于最高位置的电梯轿厢和处于最低位置的配重。图7所示的实施方案不是本专利技术的主题; 图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其中示出电梯井道的一个中部区段; 图9另一个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前视 图IO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有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横截面示意 图IOB如图IOA所示的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俯视 附图说明图11另一个静止式配重引导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相同部件或作用相同的部件用同样的参考标记表示。右、左、上、下、前和后等方位说明以图中相应的安排为准。图中所示的χ-y-z坐标系仅用于更好地说明各个方向。图I示意性展示了对应于现有技术的电梯系统10。电梯系统10具有实施为配重导轨4形式的配重引导装置,这些配重导轨沿电梯井道6的井道壁延伸。下面借助图I对这种电梯系统10的主要元件进行说明。在图示实例中,电梯系统10包括电梯轿厢1,该电梯轿厢通过承载件5与配重2连接。上部井道区域内可以设置相应的驱动件和转向滑轮,如图I中借助两个圆盘7和8示意性表示的。电梯系统10的电梯轿厢I、配重2和其他元件及部件被安排和设置为,让电梯轿厢I在电梯井道6内能够竖直(即在y方向)移动。其中电梯轿厢I与配重2逆向运动。用于引导电梯轿厢I和配重2的导轨的延伸幅度通常覆盖井道高度方向(即I向)上的总移动行程。在图I中,这些电梯导轨3之一用双虚线表示。这些配重导轨4之一用单虚线表示。图2示意性展示了一个常规电梯系统10的其他细节。下文将借助图2对说明书中所用到的其他概念、方向说明及区域进行定义。电梯井道6从井道底部11延伸至井道顶部12。井道顶部12区域内设有用于容纳驱动装置和例如驱动或转向滑轮7、8 (见图I)的机室。该机室也可以设置在井道底部11的区域中。电梯系统10在此服务三个楼层E1-E3。每个楼层El、E2、E3所在的高度各设有一个井道门9。用附图标记I. I和环绕的点线表示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电梯轿厢。当电梯轿厢I. I处于最低位置时,配重处于最高位置。附图标记2. I代表的是处于最高位置时的配重。此时的配重2. I用环绕的点线表示。用附图标记I. 2和环绕的点线表示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电梯轿厢。当电梯轿厢I. 2处于最高位置时,配重处于最低位置。附图标记2. 2代表的是处于最低位置时的配重。电梯轿厢2和配重2大约在一半的移动行程Ymax处相遇。相应的相遇点在图2中用BP表示。在这个相遇点BP的区域内定义一个所谓的相遇区BZ,该相遇区从相遇点BP出发沿y方向朝上并朝下各延伸一段距离。下文将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种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3A为第一实施方案,以在一个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图的形式展示。电梯系统10在所有的实施方案中的突出之处都在于,其包括电梯井道6、电梯轿厢I、配重2和承载件5。这些元件/部件1、2、5、6被安排并布置为,使得承载件5能承载并驱动电梯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比亚内·林德伯格斯蒂芬·杨斯施特凡·胡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