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益强专利>正文

空气源热泵连续供热除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13876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7:26
空气源热泵连续供热除霜系统,它涉及一种供热除霜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消除不同除霜方式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改善除霜效果和减少除霜时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四通换向阀分别与室内机和第一电磁阀连通;室内机与干燥过滤器连通,干燥过滤器与第二电子膨胀阀连通,第一电磁阀分别与第二电磁阀室外机连通,室外机与第一电子膨胀阀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均与第四电磁阀连通,第四电磁阀与设置在压缩机的壁面上的换热装置连通;第二电磁阀与四通换向阀连通,四通换向阀与第三电磁阀连通,第三电磁阀分别与气液分离器和加热管连通,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连通,加热管与压缩机的换热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热泵连续供热除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热除霜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源热泵在冬季运行时,风冷热泵机组室外机组部分会结霜,当霜层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制热量显著衰减,必须进行除霜。常用的除霜方式主要有逆循环除霜和热气旁通除霜两种。逆循环除霜是采用最为普遍的除霜方式。但是此除霜方式存在很多缺点1、除霜时要从房间吸热,室温会降低5 6°C,影响室内的舒适性;2、切换制热和除霜模式时,系统压力波动剧烈,产生的机械冲击比较大;3、除霜时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表面温度低达-20 -25°C,当恢复制热后,较长一段时间吹不出热风;4、在启动和终止除霜时,四通阀 换向产生较大的气流噪声,同时四通换向阀频繁换向后容易造成四通换向阀泄露,从而导致系统性能降低。热气旁通除霜方式可以克服逆循环除霜方式的上述缺点,除霜过程中系统参数变化平缓,制热和除霜模式切换时对压缩机的机械冲击较小,不从房间取热,恢复制热即吹出热风,舒适性较好,四通换向阀不需要换向,气流噪声小。但同时也存在其它方面的问题,比如除霜能量来自压缩机的部分高温排气,延长了除霜时间,同时吸气过热度低,但是,高温排气压力较高,对压缩及产生一定冲击,危机压缩机的安全等。如何有效地结合逆循环除霜和热气旁通除霜的优点,合理的规避其缺点,解决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将成为制约空气源热泵进一步应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消除不同除霜方式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改善除霜效果和减少除霜时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连续供热除霜系统。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机、干燥过滤器、室外机和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的其中一个通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加热丝、加热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换热装置,四通换向阀的剩余三个通口中的一个分别与室内机的进口端和第一电磁阀的进口端连通;室内机的出口端与干燥过滤器的进口端连通,干燥过滤器的出口端与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电磁阀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电磁阀的进口端和室外机的进/出口端连通,室外机的出/进口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均与第四电磁阀的进口端连通,第四电磁阀的出口端与设置在压缩机的壁面上的换热装置连通;第二电磁阀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剩余二个通口中的一个连通,四通换向阀剩余二个通口中的另一个与第三电磁阀的进口端连通,第三电磁阀的出口端分别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端和加热管的一端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进口端连通,加热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换热装置连接,加热管上设有电加热丝。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系统结构简单合理,成本造价低;避免了逆循环除霜过程中的四通换向阀换向,减小了四通换向阀的气流噪声和泄露的可能性。除霜过程中,同时向室内供热,至少避免了从室内机取热,因此有效地提高了除霜过程中室内的热舒适性。除霜过程中,流通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高压制冷剂分别实现节流,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节流程度,改变各自环路中的制冷剂流量,从而有效缩短除霜时间。利用换热装置储存压缩机的废热,用来加热低温制冷剂,从而实现了废热回收。利用压缩机的废热来加热低温制冷齐U,从而实现了废热回收。同时电加热丝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系统包括压缩机I、四通换向阀2、室内机3、干燥过滤器4、室外机5和气液分离器6,压缩机I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2的其中一个通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加热丝7、加热管8、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第四电磁阀12、第一电子膨胀阀13、第二电子膨胀阀14和换热装置,四通换向阀2的剩余三个通口中的一个分别与室内机3的进口端和第一电磁阀9的进口端连通;室内机3的出口端与干燥过滤器4的进口端连通,干燥过滤器4的出口端与第二电子膨胀阀14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电磁阀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电磁阀10的进口端和室外机5的进/出口端连通,室外机5的出/进口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13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13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4均与第四电磁阀12的进口端连通,第四电磁阀12的出口端与设置在压缩机I的壁面上的换热装置连通;第二电磁阀10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2剩余二个通口中的一个连通,四通换向阀2剩余二个通口中的另一个与第三电磁阀11的进口端连通,第三电磁阀11的出口端分别与气液分离器6的进口端和加热管8的一端连通,气液分离器6的出口端与压缩机I的进口端连通,加热管8的另一端与压缩机I的换热装置连接,加热管8上设有电加热丝7。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I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蓄热罐15和换热管16,蓄热罐15内装有换热管16,优点是利用蓄热罐有效的储存压缩机的废热,为换热管内低温制冷剂提供充足的热量,能有效地保护压缩机稳定工作。其它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工作原理当本系统处于正常供热状态时,打开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第一电子膨胀阀13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4,关闭第一电磁阀9和第四电磁阀12,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经过四通换向阀2后到达室内机3供热,之后经过干燥过滤器4,再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14和第一电子膨胀阀13后被节流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到室外机5内取热变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再通过打开的第二电磁阀10回到四通换向阀2后流经第三电磁阀11回到气液分离器6,最后回到压缩机I的吸气端,从而完成室内机3供热循环;当本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打开第一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2、第一电子膨胀阀13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4,关闭第二电磁阀10和第三电磁阀11,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经过四通换向阀2后分成两路运行其中一路,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经过四通换向阀2后到达室内机3供热,然后流经干燥过滤器4后在第二电子膨胀阀14中节流;另一路制冷剂则通过第一电磁阀9流入室外机5中,在室外机5中散热融化和蒸发室外机5壁面霜层,之后流到第一电子膨胀阀中13节流;两路节流后的制冷剂汇合后流经第四电磁阀12到达压缩机I壁面上的换热装置与压缩机I的壁面进行换热。在此,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吸收压缩机I的废热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之后回到气液分离器6的进口处;当压缩机I的废热不能满足低温低压制冷剂吸收热量时,则打开加热管8上的电加热丝7进一步加热制冷剂,从而保证了低温低压制冷剂的完全蒸发。此外,除霜过程中通过改变第一电子膨胀阀13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4的开度,可以有效调节流经室内机3和室外机5的制冷剂流量,从而可以有效的缩短除霜时间和改善除霜过程中室内供热环境。当除霜结束时,再次打开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和第一电子膨胀阀13,关 闭第一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2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4。本系统再次处于供热状态,由于除霜过程中室内机3的铜管壁面温度较高,因此恢复供热时间较短,甚至除霜结束后就可以正常供热。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源热泵连续供热除霜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压缩机(I)、四通换向阀(2)、室内机(3)、干燥过滤器(4)、室外机(5)和气液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源热泵连续供热除霜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内机(3)、干燥过滤器(4)、室外机(5)和气液分离器(6),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2)的其中一个通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加热丝(7)、加热管(8)、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第四电磁阀(12)、第一电子膨胀阀(13)、第二电子膨胀阀(14)和换热装置,四通换向阀(2)的剩余三个通口中的一个分别与室内机(3)的进口端和第一电磁阀(9)的进口端连通;室内机(3)的出口端与干燥过滤器(4)的进口端连通,干燥过滤器(4)的出口端与第二电子膨胀阀(14)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电磁阀(9)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电磁阀(10)的进口端和室外机(5)的进/出口端连通,室外机(5)的出/进口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13)的进口端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13)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4)均与第四电磁阀(12)的进口端连通,第四电磁阀(12)的出口端与设置在压缩机(1)的壁面上的换热装置连通;第二电磁阀(10)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2)剩余二个通口中的一个连通,四通换向阀(2)剩余二个通口中的另一个与第三电磁阀(11)的进口端连通,第三电磁阀(11)的出口端分别与气液分离器(6)的进口端和加热管(8)的一端连通,气液分离器(6)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通,加热管(8)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的换热装置连接,加热管(8)上设有电加热丝(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益强董建锴姚杨
申请(专利权)人:姜益强董建锴姚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