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空调器和空调器的送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1380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空调器和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中,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10);第一电机(20),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1)上;第二电机(30),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1)上;第一导风连杆组件(40),连接在第一电机(20)和导风板(10)之间;第二导风连杆组件(50),连接在第二电机(30)和导风板(10)之间;导风板(10)具有朝下送风的第一位置和朝上送风的第二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口处具有缝隙以及送风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尤其是壁挂式空调器的导风板一般都是绕定轴枢转的,在转动过程中,为了避免空调器壳体和导风板之间的摩擦,在导风板闭合状态下,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均具有缝隙(左右、上下均有),外观不美观。 同时,由于导风板绕定轴枢转,空调器的送风角度固定,进而送风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口处具有缝隙以及送风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第一电机,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二电机,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一导风连杆组件,连接在第一电机和导风板之间;第二导风连杆组件,连接在第二电机和导风板之间;导风板具有朝下送风的第一位置和朝上送风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第一导风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空调器的壳体铰接,第二连杆的中部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导风板上的第一铰接部连接;第二导风连杆组件,包括第四连杆,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第五连杆,第五连杆的第一端与第四连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导风板上的第二铰接部连接;其中,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的枢转轴线平行。进一步地,第一导风连杆组件为多组,且多组第一导风连杆组件沿平行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方向均匀布置。进一步地,第一导风连杆组件还包括第六连杆,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中部分别铰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套筒,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转轴之间;第二转轴,与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套筒,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套筒和第二连接套筒均包括柱形主体;第一安装套筒,位于柱形主体的第一端,第一安装套筒的内壁上具有第一限位切面;第二安装套筒,位于柱形主体的第二端,第二安装套筒的内壁上具有第二限位切面。进一步地,第一铰接部为设置在导风板上的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部为设置在导风板上的第二铰接座,导风板通过第一、第二铰接座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五连杆铰接。进一步地,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均为两个,两个第五连杆之间设有垂直于第五连杆的连接筋。进一步地,第五连杆呈弯折形或弯曲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导风机构为上述的导风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制热工作时,采用第一送风模式,导风板处于朝下送风的第一位置,空调器的送风方向朝下;制冷工作时,采用第二送风模式,导风板处于朝下送风的第二位置,空调器的送风方向朝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导风连杆组件和第二导风连杆组件。第一、第二电机均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上;第一导风 连杆组件连接在第一电机和导风板之间,该第一导风组件的作用是改变导风板转动轴心,增加导风板转动空间与出风口的距离,使导风板尽量远离风口 ;第二导风连杆组件连接在第二电机和导风板之间,该第二导风组件的作用是拉动导风板,让其绕着旋转轴心来回转动,从而改变出风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机构在运行时,先通过第一导风连杆组件和第二导风连杆组件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导风板朝向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使得导风板完全避开出风口,然后,在第一导风连杆组件和第二导风连杆组件的配合作用下进行导风。由于导风板的运动空间在出风口外侧,导风板在运动过程中避免了与空调器壳体之间的摩擦,这样,实现了导风板在闭合状态下完全封闭出风口,即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无缝隙的配合,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更美观。同时,导风板在第一导风连杆组件和第二导风连杆组件的共同配合作用下,转动角度多样,可实现多角度送风,扩大了空调器的送风范围,进而增强了用户体验,提高舒适度。在导风过程中,导风板具有朝下送风的第一位置和朝上送风的第二位置,在空调器制热时,使得导风板在朝下送风的第一位置,在空调器制冷时,使得导风板在朝上送风的第二位置。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舒适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中的第一导风连杆组件和第一电机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中的第二导风连杆组件和第二电机连接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的导风板位于关闭位置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的导风板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的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中的第一导风连杆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和第一电机连接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I中导风机构中的第一连接套筒或第二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I中导风机构中的第一连接套筒或第二连接套筒的连接电机端的结构示意图11示出了导风机构中的第一连接套筒或第二连接套筒的连接转轴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导风板位于关闭位置的示意图;图13示出了图12的空调器的导风板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以及图14示出了图12的空调器的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图I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中的第一导风连杆组件和第一电机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I的导风机构中的第二导风连杆组件和第二电机连接示意图。结合参见图I至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10、第一电机20、第二电机30、第一导风连杆组件40和第二导风连杆组件50。其中,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30均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I上;第一导风连杆组件40连接在第一电机20和导风板10之间,用于改变导风板10转动轴心,增加导风板10转动空间与出风口的距离,使导风板10尽量远离风口 ;第二导风连杆组件50连接在第二电机30和导风板10之间,用于拉动导风板10,让其绕着旋转轴心来回转动,从而改变出风方向;导风板10具有朝下送风的第一位置和朝上送风的第二位置。结合参见图5至图7,本实施例的导风机构在运行时,先通过第一导风连杆组件40和第二导风连杆组件50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导风板10朝向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使得导风板10完全避开出风口,然后,在第一导风连杆组件40和第二导风连杆组件50的配合作用下进行导风。由于导风板10的运动空间在出风口外侧,导风板10在运动过程中避免了与空调器壳体I之间的摩擦,这样,实现了导风板10在闭合状态下完全封闭出风口,即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无缝隙的配合,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更美观。同时,导风板10在第一导风连杆组件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板(10);第一电机(20),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1)上;第二电机(30),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壳体(1)上;第一导风连杆组件(40),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20)和导风板(10)之间;第二导风连杆组件(50),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30)和导风板(10)之间;所述导风板(10)具有朝下送风的第一位置和朝上送风的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彬古汤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