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膜送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766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6 21:23
一种药膜送入装置,包括胃镜管、透明帽、弹性薄膜、药膜、操作杆;透明帽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小端安装在胃镜管的前端,大端端面为斜面,靠近斜面顶部管壁上开有两个对通的U形槽,靠近U形槽的内管壁上有两个横支梁;弹性薄膜呈矩形,四角各有一线状裂隙,背面有两凸块,凸块上开有固定孔;药膜呈矩形,略小于弹性薄膜;药膜覆在弹性薄膜工作面上,四角插入弹性薄膜四角的线状裂隙中;弹性薄膜在覆盖药膜后向内折叠成矩形状,插入透明帽大端的U形槽中,弹性薄膜背面凸块的固定孔安装在透明帽的横支梁上;操作杆安装在胃镜管中,可从胃镜活检口探出,顶出U形槽中折叠的弹性薄膜和药膜。结构紧凑,成本低廉,有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把药膜送入人体空腔脏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各种医用内窥镜技术的介导下,许多空腔脏器的病变可以在内窥镜直视下进行观察、活检及手术微创治疗。但对于无法根 治的局灶性病变,虽可通过内窥镜喷洒给药,但由于空腔脏器蠕动等因素,药物不能持续作用于病变区域,因此专利技术了一种可以吸附药物的药膜,药膜是一种柔软轻薄、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纸状膜,可以持续贴覆在有水分的病变表面,让吸附的药物持续释放,直接作用于病变,有利于病变快速愈合,同时减少用药量和副作用。由于人体空腔脏器连接体外的开口部往往较狭窄,而药膜柔软轻薄,又具有亲水性,通过内窥镜送入空腔脏器病变部位前,极易和狭窄部粘膜表面的粘液接触而浸满水分,导致药膜互相粘连成团块状,到达病变部位时无法展开,不能有效覆盖在病变表面上,因此达不到治疗效果。为了避免药膜被水浸湿而无法使用,目前的方法是将药膜缠绕在内窥镜用圈套器前端,通过活检孔导入,这样虽然能减少药膜和粘膜表面粘液接触的机会,防止药膜粘成团块,但由于内窥镜的活检孔较小,每次导入的药膜面积很小(小于2. 0X2. 0cm2),影响了使用效果;另一个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膜送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胃镜管(1)、透明帽(4)、弹性薄膜(7)、药膜(9)、操作杆(2);透明帽(4)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小端(3)安装在胃镜管(1)的前端,大端(5)端面为斜面,靠近斜面顶部管壁上开有两个对通的U形槽(8),靠近U形槽(8)的内管壁上有两个横支梁(6);弹性薄膜(7)呈矩形,四角各有一线状裂隙(10),背面有两个凸块(12),凸块(12)上开有固定孔(11);药膜(9)呈矩形,略小于弹性薄膜(7);药膜(9)覆在弹性薄膜(7)工作面上,四角插入弹性薄膜(7)四角的线状裂隙(10)中;弹性薄膜(7)在覆盖药膜(9)后向内折叠成矩形状,插入透明帽(4)大端的U形槽(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涛谢艳王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