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治疗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0738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6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烫伤治疗药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药剂的原料包括酒精溶液、中草药和冰片;其中酒精溶液与所述中草药的质量比为1.5:1~2.5:1;中草药按质量计包括:大黄750~1250份;地榆750~1250份;儿茶750~1250份;红花250~750份;黄柏750~1250份;黄连750~1250份;黄芩750~1250份;金银花750~1250份;榆树皮750~1250份;冰片按质量计为0.2~0.4份。该方法包括将中草药放入酒精溶液中并在25~40℃下密封浸泡14~16天;之后加入冰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获得的烧烫伤治疗药剂可以缩短创面痊愈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烫伤。烧烫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烫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烧烫伤深度,烧烫伤深度可分为I度、II度和III度。I度烧烫伤损伤最轻。烧烫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II度烧烫伤又分为浅II度烧烫伤和深II度烧烫伤两种。·浅II度烧烫伤伤及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水疱,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肤功能良好。深II度烧烫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局部肿胀,间或有较小水疱。由于残存真皮内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仍可再生上皮,如无感染,一般3 — 4周可自行愈合。愈合后可有瘢痕和瘢痕收缩引起的局部功能障碍。III度烧烫伤损伤最深。烧烫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烫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烫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III度烧烫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烧烫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II度与III度烧烫伤。现有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一般都是比较粘稠的膏药,使用时将膏药敷在烧烫伤创面,让药力被创面吸收,促进机体生长。但由于膏药内的液体较少,导致流动性较差,其中的药力很难快速转移至创面,痊愈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I度烧烫伤创面2 3天内症状消退,3 5天全愈。浅II度烧烫伤若无感染,I 2星期痊愈。深II度烧烫伤一般3 4星期痊愈。III度烧烫伤创面3 4星期焦痂脱落,需要植皮后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烧烫伤治疗药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提供的能够缩短烧烫伤痊愈时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烧烫伤治疗药剂,其原料包括酒精溶液、中草药以及冰片;其中,所述酒精溶液与所述中草药的质量比为I. 5:1 2. 5:1 ;所述中草药按质量计包括大黄750 1250份;地榆750 1250份;儿茶750 1250份;红花250 750份;黄柏750 1250份;黄连750 1250份;黄芩750 1250份;金银花750 1250份;榆树皮750 1250份;所述冰片按质量计为O. 2 O. 4份。进一步地,前述的烧烫伤治疗药剂中,所述酒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75% 95%。进一步地,前述的烧烫伤治疗药剂中,所述中草药按质量计包括大黄900 1100份;地榆900 1100份;儿茶900 1100份;红花400 600份;黄柏900 1100份;黄连900 1100份;黄芩900 1100份;金银花900 1100份;榆树皮900 1100份。进一步地,前述的烧烫伤治疗药剂中,所述酒精溶液与所述中草药的质量比为2:1。进一步地,前述的烧烫伤治疗药剂中,所述冰片按质量计为O. 25 O. 35份。 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所述中草药放入所述酒精溶液中形成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在25 40°C下密封浸泡14 16天;将所述冰片加入所述混合液中溶解;取所述混合液中的液体,得到所述烧烫伤治疗药剂。进一步地,前述的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中,在将所述中草药放入所述酒精溶液中形成浸泡液之前进一步包括将所述中草药中的大黄、地榆、儿茶、黄柏、黄连、黄芩以及榆树皮切碎。进一步地,前述的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中,在将所述中草药放入所述酒精溶液中形成浸泡液之前进一步包括用纱布分别将每种所述中草药包裹起来。进一步地,前述的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取所述混合液中的液体的步骤具体为使用过滤网对所述混合液进行过滤,取过滤后的滤液。进一步地,前述的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中,在将所述浸泡液在25 40°C下密封浸泡14 16天的步骤中,所述浸泡液的浸泡温度为30 35°C,浸泡时间为15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过将多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草药与酒精溶液混合,并在25 40°C下密封浸泡14 16天,可以使种草药中的药物成分溶入酒精溶液中。之后再向浸泡过后的混合液中加入具有消炎、消肿作用的冰片并使其溶解,这样得到的液体便可具有治疗烧烫伤的功效。在使用时,可将烧烫伤治疗药剂喷涂在创面处,由于药剂为液体状,所以很容易被创面吸收,这样创面可以更快愈合,从而缩短痊愈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提供的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所提供的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烧烫伤治疗药剂,其原料包括质量浓度75%的酒精 溶液、中草药以及冰片;其中,所述酒精溶液与所述中草药的质量比为2. 5:1 ;所述中草药按质量计包括大黄750份;地榆750份;儿茶750份;红花250份;黄柏750份;黄连750份;黄芩750份;金银花750份;榆树皮750份;所述冰片按质量计为O. 2份。如图I所示,该烧烫伤治疗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01)将所述中草药放入所述酒精溶液中形成混合液;102)将所述混合液在25°C下密封浸泡14天;103)将所述冰片加入所述混合液中溶解;104)取所述混合液中的液体,得到所述烧烫伤治疗药剂。通过上述制备方法便可得到具有治疗烧烫伤功效的烧烫伤治疗药剂。在使用时,可将烧烫伤治疗药剂喷涂在创面处,由于药剂为液体状,所以很容易被创面吸收,这样创面可以更快愈合,从而缩短痊愈时间。此外,传统的膏药由于在治疗时会敷在创面上,导致创面与外界隔绝,再加上膏药本身的粘稠状特性,创面部位不容易干燥,很容易滋生细菌造成感染,进一步延缓痊愈时间。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烧烫伤治疗药剂是喷涂在创面上的,不会使创面与外界隔绝,并且其中含有的黄连可使创面部位的皮肤快速干燥,外面的细菌无法进入内部引发炎症,创面愈合的更快,进一步缩短了痊愈时间。创面愈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基础是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的一系列活动。炎症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等,修复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等。修复细胞可使创面正常生长,形成新的皮肤;而烧烫伤创面感染可使炎症细胞在创面聚集,使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疤痕。黄芩、黄柏以及儿茶中存在较多的TGF — β,b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烧烫伤治疗药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酒精溶液、中草药以及冰片;其中,所述酒精溶液与所述中草药的质量比为1.5:1~2.5:1;所述中草药按质量计包括:大黄750~1250份;地榆750~1250份;儿茶750~1250份;红花250~750份;黄柏750~1250份;黄连750~1250份;黄芩750~1250份;金银花750~1250份;榆树皮750~1250份;所述冰片按质量计为0.2~0.4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尼瓦江·艾尔肯
申请(专利权)人:艾尼瓦江·艾尔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