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176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灯罩结构,于灯罩主体设有弧凹状反射面,且使该弧凹状反射面形成有相对设立的第一、第二反射面及第三、第四反射面,并使第一、第二反射面于中间处成形突起的棱线,且由棱线往两侧斜降,而于棱线两侧形成倾斜面部,另使第三、第四反射面设有多个阶梯段,每一阶梯段上设有反射凸粒。借此,利用第一、第二反射面的倾斜面部设计,便可使光线往灯罩主体前、后侧呈大角度发散,另藉由第三、第四反射面所设有的阶梯段则可使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形成逐渐扩大且直下射出的射线,又利用反射凸粒反射,以产生高密集的光线,藉此,以达到高广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远照性的照明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灯罩结构,尤指一种可广生闻广角、闻売度、闻均光性及闻远照性照明效果的增进发光效率的灯罩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人受惠于科技进步,于夜晚也有照明设备提供光源,以使人们可以于黑夜自由的进行任何活动。照明设备种类繁多,举凡路灯、车灯、台灯及手电筒等,都在各个不同环境为人们于夜间或光线不明处行进与作业提供明亮、安全的环境。一般照明设备主要皆会设有发光体及灯罩,利用灯罩除可保护发光体外,更可反射发光体发出的光源,以帮助增强发光体投射光线的亮度,现有灯罩皆形成一弧凹面,当发光体发光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其向后照射的光线会投射于弧凹面,以由弧凹面将光线导 向前方,而获得更高的光照强度,再者,现有灯罩还会进一步于其弧凹面镀上镜面般的镀膜,以提高灯罩反射效果,然而,该灯罩镀膜价格相当昂贵,于使用上较难普及化,于是,有业者研拟于灯罩弧凹面上成形方形鳞片状排列的纹路,以于灯罩弧凹面上形成多个反射面,藉由多个反射面设计,以期提高光线反射密度,达到获得更高光照强度的效果。然而,该由方形鳞片排列形成的纹路,因其方形鳞片仅为单纯平面,故发光体发出的光线于投射在方形鳞片后所反射的光线,皆为单一角度的反射,因此,所能增强光线的反射密度及均匀度效果相当有限,在实际实施使用上仍有亮度不足及光线照射力不佳等缺失,而尚存有极大的改进空间。于是,设计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灯罩结构,以期达到具有更佳的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灯罩结构,尤其是一种可提供高广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远照性照明效果的灯罩结构。上述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灯罩结构,设有灯罩主体,并于灯罩主体设有弧凹状反射面,该弧凹状反射面形成有相对设立的第一、第二反射面及第三、第四反射面,且第一、第二反射面于中间处成形有横向突起的棱线,且由棱线往两侧斜降,而于棱线两侧形成倾斜面部,另第三、第四反射面分别形成有多个阶梯段。如上所述的灯罩结构,该灯罩主体的第一、第二反射面的两个倾斜面部上设有多个反射凸粒。如上所述的灯罩结构,该反射凸粒的每相邻两排对齐排列设立。如上所述的灯罩结构,该灯罩主体的第三、第四反射面进一步于各阶梯段上设有多个反射凸粒。如上所述的灯罩结构,该第三、第四反射面的每个阶梯段上多个反射凸粒的每相邻两排交错排列设立。如上所述的灯罩结构,该灯罩主体的弧凹状反射面进一步于第三、第四反射面与第一、第二反射面间形成的中央部位设有平整的底面,并于该底面设有多个反射凸粒,且于底面设有透孔。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第一、第二反射面的倾斜面部的设计,便可使光线往灯罩主体前、后侧呈大角度发散,另藉由第三、第四反射面所设有的阶梯段则可使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形成逐渐扩大且直下射出的射线,又利用反射凸粒反射,以产生高密集的光线,借此,以达到高广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远照性的照明效果。附图说明 图I :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 :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3 :本技术的第三、第四反射面局部放大图图4 :本技术的反射凸粒剖视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 灯罩主体11反射面111第一反射面112第二反射面113第三反射面114第四反射面115底面116透孔2 棱线21倾斜面部3 反射凸粒4 阶梯段5 发光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元件标号。首先,请参阅图I 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灯罩结构立体外观及正面示意图,本技术的灯罩结构设有一端呈开放端、另端呈封闭端及内部呈中空的灯罩主体1,并于灯罩主体I的封闭端内面成形弧凹状反射面11,而弧凹状反射面11包含有形成相对设立的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及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与位于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及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中央的平整底面115,其中于底面115中央处设供发光体5组设的透孔116,而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中间处成形有横向突起的棱线2,且使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由棱线2往两侧斜降,且形成倾斜面部21,并于倾斜面部21上设有多个反射凸粒3,且使该反射凸粒3的每相邻两排对齐排列设立,而该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分别形成多个阶梯段4,每一阶梯段4上设有多个反射凸粒3,并使该多个反射凸粒3的每相邻两排交错排列设立,再于底面115设具反射凸粒3。当使用实施时,请再参阅图I 图4所示,将发光体5组设于灯罩主体I的透孔116中,以使发光体5位于灯罩主体I的反射面11内,然后,启动发光体5作动,此时,发光体5发出的光线投射于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其中间隆起的棱线2两侧倾斜面部21及其反射凸粒3上,以及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的阶梯段4上所设反射凸粒3,与底面115设具的反射凸粒3上。藉此,投射于灯罩主体I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的两个倾斜面部21上的光线,会加大发光体5光线往灯罩主体I开放端前、后侧呈大角度射出的效果,另投射于灯罩主体I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的阶梯段4的光线,会沿着灯罩主体I的弧面,而形成往灯罩主体I开放端两侧呈逐渐扩大且直下射出的射线,而产生高广角、高远照性的投射功效,此外,投射于反射凸粒3上的光线,会沿着反射凸粒3的曲面上产生多个角度反射的射线,并在灯罩主体I的弧凹状反射面11内来回交错的反射,以产生高密集的光线,增加发光体5发出光线的亮度及均光性,如此,利用本技术的灯罩设计,即可投射出具高广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远照性的光线,以提供路灯、车灯、台灯及手电筒等照明设备使用,使人们于夜晚、或光线不明处进行活动时,有充足、明亮的光线作为照明,使人们可更安全、顺利地进行活动,尤其在设计于路灯时,利用其高广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远照性投射的特性,即可加大路灯的设置距离,减少路灯的设置数量,达到降低路灯设置成本及电能消耗成本的功效,并更进一步达到节能减碳的环保效益。由上述结构及实施方式可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I.本技术的灯罩结构,于灯罩的反射面形成第一、第二反射面,并使第一、第二反射面设具两侧斜降的倾斜面部,利用该倾斜面部设计,便可加大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往灯罩主体前、后侧呈大角度发散射出的功效。2.本技术的灯罩结构,于灯罩的反射面形成第三、第四反射面,并于第三、第四反射面上设具多个阶梯段,藉此阶梯段设置,可使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经阶梯段反射后,形成逐渐扩大直下射出的射线,使光线于灯罩两侧呈高广角及高远照性射出的效果。3.本技术的灯罩结构,于灯罩的反射面上设具反射凸粒,利用该反射凸粒设置,即可使投射于反射凸粒上的光线,沿着反射凸粒的曲面上产生多个角度反射的射线,并于弧凹状的反射面内来回交错反射,产生高密集的光线,依此,以提高发光体发出光线的亮度及均光性。以上所举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灯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灯罩主体,并于灯罩主体设有弧凹状反射面,该弧凹状反射面形成有相对设立的第一、第二反射面及第三、第四反射面,且第一、第二反射面于中间处成形有横向突起的棱线,且由棱线往两侧斜降,而于棱线两侧形成倾斜面部,另第三、第四反射面分别形成有多个阶梯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樵
申请(专利权)人:浤宇科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