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094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组件,适用于对两板件进行连接及打开,包括连接杆及连接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出枢接杆,所述枢接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枢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板件固定,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向下弯折延伸出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枢接杆枢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组件能对两板件实现连接及打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对两板件实现连接及打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连接组件是一种能将两分离的板件连接成一体以方便使用的连接机构。日常生活中一般使用的连接件是轴件,例如箱体与箱盖之间的连接就是通过将一转动轴,使转动轴的两端枢接于所述箱体边缘上,箱盖与转动轴套接固定,当打开箱盖时,箱盖带动所述转动轴绕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转动,从而将箱体空间打开。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是,由于需要连接的两板件端部在转动一定角度后会产生相互干扰,因此,这种转动轴连接的方式不能使两板件实现完全打开状态,即折叠或重合状态;而要实现折叠或重合状态则需要使用其他连接机构实现,而目前这些连接机构的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使用不太方便,不能满足使 用要求。基于上述的不足,因此,需要一种能对两板件实现连接及打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连接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两板件实现连接及打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连接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连接组件适用于对两板件进行连接及打开,包括连接杆及连接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出枢接杆,所述枢接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枢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板件固定,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向下弯折延伸出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枢接杆枢接。较佳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螺钉及螺母,所述固定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板件上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螺钉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及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利用所述螺钉及螺母配合连接的方式可以将所述两板件及固定部连接得非常牢固,而且可以实现随时拆卸,装拆非常方便。具体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接于所述螺钉上并设置于所述螺母与所述板件之间。由于所述螺钉及螺母配合连接需要人工拧动,在紧固时,增加所述垫片可以防止因人为拧动太紧而损坏所述板件,从而有效保护所述板件。具体地,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有定位凸,所述板件的下表面对应开设有定位凹,所述定位凸与所述定位凹配合定位。由于所述螺钉与螺母连接时需要保证所述固定孔与所述通孔正对,因此,使用所述定位凸与所述定位凹配合能准确地对位,从而实现快速地安装固定。较佳地,所述枢接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枢接杆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形成锐角。通过将所述枢接杆设置成与所述连接杆成锐角,在两板件相互打开或折叠时,能使两板件相互合并靠近,从而使整个连接组件结构更紧凑合理。由于本技术通过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向上弯折延伸出所述枢接杆,并在所述枢接杆上枢接所述连接件,通过将所述连接件与两所述板件固定连接,使所述连接件绕与所述枢接杆枢接的枢接点转动,从而实现两板件之间能相互打开成折叠状态或连接成水平状态,不但能实现连接及打开,而且结构十分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非常广泛。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组件将两板件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连接组件100适用于对两板件200进行连接及打开,所述连接组件100包括连接杆I、连接件2及固定组件3。所述连接杆I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出枢接杆4,所述枢接杆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枢接杆4与所述连接杆I之间形成锐角;将所述枢接杆4设置成与所述连接杆I成锐角,在两板件200相互打开或折叠时,能使两板件200相互合并靠近,从而使整个连接组件100结构更紧凑合理。所述枢接杆4的末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2枢接,所述连接件2包括固定部21,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板件200固定,所述固定部21的一侧竖直向下弯折延伸出枢接部22,所述枢接部22与所述枢接杆4枢接。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螺钉31、螺母32及垫片33,所述固定部21开设有固定孔21a,所述板件200上对应开设有通孔200a,所述螺钉31 —端穿过所述通孔200a及所述固定孔21a与所述螺母32螺纹连接。所述垫片33套接于所述螺钉31上并设置于所述螺母32与所述板件200之间。由于所述螺钉31及螺母32配合连接需要人工拧动,在紧固时,增加所述垫片33可以防止因人为拧动太紧而损坏所述板件200,从而有效保护所述板件200。而利用所述螺钉31及螺母32配合连接的方式可以将所述两板件200及固定部21连接得非常牢固,而且可以实现随时拆卸,装拆非常方便。所述固定部2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有定位凸21b,所述板件200的下表面对应开设有定位凹200b,所述定位凸21b与所述定位凹200b配合定位。由于所述螺钉31与螺母32连接时需要保证所述固定孔21a与所述通孔200a正对,因此,使用所述定位凸21b与所述定位凹200b配合能准确地对位,从而实现快速地安装固定。综合上述并结合图I至图3,所述板件200连接时,所述连接杆I处于水平状态,两端的枢接杆4向上倾斜且相互靠近,所述枢接部22与所述枢接杆4枢接且处于所述枢接杆4的正上方,所述固定部21处于水平状态,此时两所述板件200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板件200打开成折叠状态时,向上转动其中一板件200,该板件200转动带动所述固定部21,所述固定部21带动所述枢接部22,由于所述板件200向上移动,因此,所述枢接部22带动所述枢接杆4及连接杆I向上转动,此时所述枢接杆4与所述连接杆I绕另一枢接杆4上的枢接点转动,当另一枢接杆4转动成水平状态时,两板件200处于上下位置,调整处于上方的所述板件200,使其与下方的板件200平行,最后使两板件200合并而处于折叠状态。由于本技术通过将所述连接杆I的两端向上且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延伸出所述枢接杆4,并在所述枢接杆4上枢接所述连接件1,通过将所述连接件I与两所述板件200固定连接,使所述连接件1绕与所述枢接杆4枢接的枢接点转动,从而实现两板件200之间能相互打开成折叠状态或连接成水平状态,不但能实现连接及打开,而且结构十分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组件,适用于对两板件进行连接及打开,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及连接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出枢接杆,所述枢接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枢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板件固定,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向下弯折延伸出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枢接杆枢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螺钉及螺母,所述固定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板件上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螺钉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及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接于所述螺钉上并设置于所述螺母与所述板件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有定位凸,所述板件的下表面对应开设有定位凹,所述定位凸与所述定位凹配合定位。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枢接杆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形成锐角。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组件,适用于对两板件进行连接及打开,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及连接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出枢接杆,所述枢接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枢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板件固定,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向下弯折延伸出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枢接杆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原邦曹智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泰卓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