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部件,具体是指一种脚手架连墙体。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以下简称《脚手架规范》)第6. 4节对连墙件作了具体规定“对于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对24m以上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刚性连墙件指的是采用钢管、扣件或预埋件组成的连墙件。”但是该规范中并未具体规定刚性连墙件的做法,导致了目前各地连墙件设计错误、做法不一的现象,而且部分做法还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国内常见的建筑施工连墙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普通拉撑结合法,优点是 ①成本低;②施工简便砖墙砌筑后无需补洞;④造价低。缺点是①承载力差、横向刚度弱施工规范中强制性条文规定其不得用于搭设超过24m的建筑施工,应用范围小。2、预埋钢管法,优点是①整体刚度大埋设位置准确设置较方便。缺点是①切割需明火,拆卸不方便;②材料浪费大,成本高;③预留洞口需封堵,易造成墙体渗水。3、箍柱法,优点是①横向刚度大;②施工灵活方便。缺点是①对柱依赖度大,无柱处不便于设置需钢管数多,经济性差;③竖向无可靠拉结,存滑移等安全隐患。4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手架连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1),头部制有螺纹;第一螺帽(2)和第二螺帽(3),自上述钢筋(1)头部向后依次旋紧固定在该钢筋的螺纹上;第一紧固件,开有供上述第一螺帽(2)和第二螺帽(3)置入并相紧配的第一通孔,且该第一紧固件能沿上述第一通孔方向插入并紧配在预设在墙体(6)上的安装孔(7)内;第二紧固件,开有供上述钢筋(1)穿过并相紧配的第二通孔,且该第二紧固件能沿上述第二通孔方向插入并紧配在上述的安装孔(7)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忠平,彭华,张继波,丁银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