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气膜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8889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透气膜施工方法,所述方法步骤依次为:防水透气膜用双面丁基胶带黏贴在挤塑保温板上面;防水透气膜采用上下搭接,搭接宽度为150mm,搭接处用胶带密封;从墙角水平打开防水透气膜,预留150~300mm的搭接长度;防水透气膜平整地搭接,用胶带加以密封,保证水密性及气密性;防水透气膜的固定间距为:水平300~600mm,竖直300mm;水平展开防水透气膜进行铺装,遇门窗洞口时直接铺过,不间断;用专用胶带对防水透气膜搭接处进行密封;安装门窗前对防水透气膜的准备;安装门窗;进一步完善施工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施工方便,易于操作,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缩短了整个幕墙的工程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方法,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装饰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建筑装饰中,各类新技术新工艺也得以开发、发展。在建筑幕墙方面,以前老旧的防水材料等却难以跟着新材料运用速度发展。老旧的防水防潮材料只能做到建筑防水的作用,却无法保证建筑内部的潮气释放,防水材料内部的墙体的防霉等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防水透气膜在高分子透气膜中添加了亲水基,通过亲水基的亲水特性使水滴无法穿透从而保证了防水透气膜的防水性,添加亲水基的防水透气膜又使室内的水汽可以自由透过,有效避免霉菌和冷凝水在墙体的生成,保证产品本身透气防水性能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耐久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方法步骤为A)防水透气膜用双面丁基胶带黏贴在挤塑保温板上面;B)防水透气膜采用上下搭接,搭接宽度为150mm,搭接处用胶带密封;C)从墙角水平打开防水透气膜,预留150 300mm的搭接长度;D)防水透气膜平整地搭接,用胶带加以密封,保证水密性及气密性;E)防水透气膜的固定间距为水平300 600mm,竖直300mm ;F)水平展开防水透气膜进行铺装,遇门窗洞口时直接铺过,不间断;G)用专用胶带对防水透气膜搭接处进行密封;H)安装门窗前对防水透气膜的准备;I)安装门窗;J)进一步完善施工步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H具体为a)在越过门窗洞口部位的防水透气膜之上实施“I”字形的切口,即先沿洞口的上皮水平切裁,再从上皮中部自上而下竖向切裁约洞口高度的2/3,并在此分别沿洞口两地叫延长线切裁至底角;b)将洞楣上部的防水透气膜切裁成掀起的翼片形式,以便在窗(门)楣上安装泛水;c)将洞口上部及下部裁开的防水透气膜向内部洞口卷起,并在洞口后部固定,将洞口上部裁开的防水透气膜上翻,并临时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I具体为d)切割一段柔性泛水,其长度至少比传呼宽度长300mm ;e)揭开第一层不粘胶,将柔性泛水沿窗台平铺,沿窗台水平粘贴固定,两端各留至少150mm长,眼窗框两侧向上卷起分别固定;f)揭开第二层不粘胶;g)将洞口两底角处的柔性泛水用力展开成扇形并粘贴固定于洞口外侧;h)用力挤压窗台泛水以确保其满粘于基层上;i)将洞口两底角处铲形展开的柔性泛水边缘用胶带固定,以防止其卷边;j)除窗台处外,在洞口四周用密封胶固定; k)窗台部位不能加密封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J具体为m)门窗安装完毕后,切割两段直线柔性泛水作为窗楣泛水,粘贴于窗框两侧,并于窗楣及窗台安装翼处延伸25mm用力挤压,以使泛水牢固粘贴于窗框之上;η)切割一段直线泛水作为窗楣泛水,将其牢固粘贴于窗楣之上并将窗楣安装翼安全覆盖,其长度应能在窗楣或窗框相交出覆盖窗框两侧泛水;ρ)释放窗楣处临时上翻的防水透气膜,使其完整的覆盖于窗楣泛水之上;q)用胶带将防水透气膜所有的切口处及其窗楣搭接处密封;s)用密封胶对窗(门)与洞口内测的结合处进行密封,窗台底部要打满密封胶,并有两底角开始在窗框两侧打满至少300mm高的密封胶。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I、防水透气膜的施工比较简便,利用丁基胶带即可以固定施工;2、防水透气膜材质比较轻,工人的是工作也比较轻松,施工质量能够更好的控制;3、防水透气膜的施工不需要粘合剂无刺激性气味,施工过程更加环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所述方法步骤为A)防水透气膜用双面丁基胶带黏贴在挤塑保温板上面;B)防水透气膜采用上下搭接,搭接宽度为150mm,搭接处用胶带密封;C)从墙角水平打开防水透气膜,预留150 300mm的搭接长度;D)防水透气膜平整地搭接,用胶带加以密封,保证水密性及气密性;E)防水透气膜的固定间距为水平300 600mm,竖直300_ ;F)水平展开防水透气膜进行铺装,遇门窗洞口时直接铺过,不间断;G)用专用胶带对防水透气膜搭接处进行密封;H)安装门窗前对防水透气膜的准备;1)安装门窗;J)进一步完善施工步骤。所述步骤H具体为a)在越过门窗洞口部位的防水透气膜之上实施“I”字形的切口,即先沿洞口的上皮水平切裁,再从上皮中部自上而下竖向切裁约洞口高度的2/3,并在此分别沿洞口两地叫延长线切裁至底角山)将洞楣上部的防水透气膜切裁成掀起的翼片形式,以便在窗(门)楣上安装泛水;c)将洞口上部及下部裁开的防水透气膜向内部洞口卷起,并在洞口后部固定,将洞口上部裁开的防水透气膜上翻,并临时固定。所述步骤I具体为d)切割一段柔性泛水,其长度至少比传呼宽度长300mm ;e)揭开第一层不粘胶,将柔性泛水沿窗台平铺,沿窗台水平粘贴固定,两端各留至少150mm长,眼窗框两侧向上卷起分别固定;f)揭开第二层不粘胶;g)将洞口两底角处的柔性泛水用力展开成扇形并粘贴固定于洞口外侧;h)用力挤压窗台泛水以确保其满粘于基层上;i)将洞口两底角处铲形展开的柔性泛水边缘用胶带固定,以防止其卷边;j)除窗台处外,在洞口四周用密封胶固定;k)窗台部位不能加密封胶。所述步骤J具体为m)门窗安装完毕后,切割两段直线柔性泛水作为窗楣泛水,粘贴于窗框两侧,并于窗楣及窗台安装翼处延伸25mm用力挤压,以使泛水牢固粘贴于窗框之上;n)切割一段直线泛水作为窗楣泛水,将其牢固粘贴于窗楣之上并将窗楣安装翼安全覆盖,其长度应能在窗楣或窗框相交出覆盖窗框两侧泛水;p)释放窗楣处临时上翻的防水透气膜,使其完整的覆盖于窗楣泛水之上;q)用胶带将防水透气膜所有的切口处及其窗楣搭接处密封;s)用密封胶对窗(门)与洞口内测的结合处进行密封,窗台底部要打满密封胶, 并有两底角开始在窗框两侧打满至少300mm高的密封胶。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为 A)防水透气膜用双面丁基胶带黏贴在挤塑保温板上面; B)防水透气膜采用上下搭接,搭接宽度为150_,搭接处用胶带密封; C)从墙角水平打开防水透气膜,预留150 300mm的搭接长度; D)防水透气膜平整地搭接,用胶带加以密封,保证水密性及气密性; E)防水透气膜的固定间距为冰平300 600mm,竖直300mm; F)水平展开防水透气膜进行铺装,遇门窗洞口时直接铺过,不间断; G)用专用胶带对防水透气膜搭接处进行密封; H)安装门窗前对防水透气膜的准备; I)安装门窗; J)进一步完善施工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具体为 a)在越过门窗洞口部位的防水透气膜之上实施“I”字形的切口,即先沿洞口的上皮水平切裁,再从上皮中部自上而下竖向切裁约洞口高度的2/3,并在此分别沿洞口两地叫延长线切裁至底角; b)将洞楣上部的防水透气膜切裁成掀起的翼片形式,以便在窗(门)楣上安装泛水; c)将洞口上部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透气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为:A)防水透气膜用双面丁基胶带黏贴在挤塑保温板上面;B)防水透气膜采用上下搭接,搭接宽度为150mm,搭接处用胶带密封;C)从墙角水平打开防水透气膜,预留150~300mm的搭接长度;D)防水透气膜平整地搭接,用胶带加以密封,保证水密性及气密性;E)防水透气膜的固定间距为:水平300~600mm,竖直300mm;F)水平展开防水透气膜进行铺装,遇门窗洞口时直接铺过,不间断;G)用专用胶带对防水透气膜搭接处进行密封;H)安装门窗前对防水透气膜的准备;I)安装门窗;J)进一步完善施工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鼎陈天虹范国荣杜斌顾宇朱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明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