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力专利>正文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8536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1:20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方法,其特殊之处是:将现场充气的氦气球或热气球下部吊篮与车载卷扬机机组Ⅰ上的卷扬绳索固定连接,使其形成一根主控索和两根辅控索,车载卷扬机机组Ⅰ释放主控索和辅控索并移动成品字形停放,使氦气球或热气球稳定升空到达发生火灾的高层建筑的迎风侧上方位置,通过车载卷扬机Ⅱ将救援人员Ⅰ吊升到第一处救援楼层位置,救援人员Ⅰ开辟多道救援通道以便地面的救援人员Ⅱ通过救援通道实施救援和灭火。其具有不受火灾现场高度限制、操作方便、救援成本低、便于普及、多点施救、救援效率高、可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救援领域,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火灾是世界公认的救援难度最大的火灾类型之一,一直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消防人员普遍采取的救援方法主要是利用云梯消防车和消防人员楼内强攻进行灭火救人。但目前最高的云梯消防车也不过108米,对于超高层的建筑来说,仍不能满足其高度要求,而且云梯消防车体积庞大,受道路交通限制,同时也受操控空间的限制使其运行迟缓,救援能力大大降低。而消防人员楼内强攻的方式受限于楼内的消防通道及火势的具体情況,不适于高层建筑,并且严重消耗消防人员的体能、威胁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 CN102058943A公开了ー种直升机或飞艇吊升高楼火灾救生舱及灭火射水枪设计方案,其主要是利用直升机或飞艇吊升高楼火灾救生仓,升空到不受楼高限制的所需位置,再通过救生仓伸出救生天桥接通高楼火灾楼层,遇险人员通过救生天桥进入救生仓,而后启动救生仓的升降装置使其降至地面,从而解救高楼层内的遇险人员;在救援遇险人员的同时实施灭火,在救生仓上方设置的射水吊枪,通过高压供水消防车的供水软管喷射高压水流或灭火泡沫。这种救援方案存在如下缺点1、直升机或飞艇体积大,操作复杂,准备时间长,对于高楼林立的市区来说,其活动空间受限,不便于展开救援;2、直升机或飞艇购买、使用及维护费用较大,作为消防设施配备成本较大,普及应用范围受限;3、灭火时,与射水吊枪连接的高压供水消防车的供水软管一直悬挂在救生舱上,当楼层较高时,供水软管在重力和水流的作用下易破裂,也影响着直升机或飞艇的转向、悬停,严重影响救援工作;4、当高楼的多层多点位置均需救援时,救援工作非常急迫,而ー架直升机或飞艇只能配合一台救生舱实现救援,当完成ー处救援再到另ー处时,会延误救援时间,救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受火灾现场高度限制、操作方便、救援成本低、便于普及、多点施救、救援效率高、可靠性高的,既能运送救援人员、器材到达指定高层火灾救援位置,又能帮助被困人员逃离火灾现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该,其特殊之处是,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现场充气的氦气球或热气球下部吊篮与车载卷扬机机组I上的卷扬绳索固定连接,使其形成一根主控索和两根辅控索,所述车载卷扬机机组I释放主控索和辅控索并移动成品字形停放,使氦气球或热气球稳定升空到达发生火灾的高层建筑的迎风侧上方位置,所述氦气球或热气球下部吊篮设有定滑轮I,所述定滑轮I上设有工作索I ; 2、所述工作索I一端与车载卷扬机II相连并受其控制,当氦气球或热气球稳定悬停后,救援人员I与工作索I的另一端绑定,并通过所述车载卷扬机II回收工作索I将其吊升到第一处救援楼层位置,所述救援人员I随身携帯固定架及设有悬挂定滑轮的工作索II; 3、救援人员I破窗进入第一处救援楼层内,同时解除与工作索I的连接,将所述固定架固定于窗或墙体上,将工作索II上的悬挂定滑轮悬挂于固定架的悬挂孔上,这时救援人员I完成第一条通过楼外地面车载卷扬机提升的救援通道的打通任务,以便利用这条通道将地面救援人员及器材运送到第一处救援楼层下方的各个楼层内,根据现场情况,安装固定架及悬挂工作索、逃生索展开施救和灭火工作; 4、第一条救援通道打通后,根据火灾现场情况,调整地面的车载卷扬机机组I的位置和主控索、辅控索的长度,使氦气球或热气球水平移动为开辟下一救援通道做准备,重复上述步骤2、3动作,以此类推直至此次救援行动不需要为止。5、多名救援人员II通过新铺设打通的救援通道逐层将与消防供水车相连的消防水管通过固定架安装固定在高层建筑的外部墙体上,使消防水管最終到达火灾点位置实施灭火。 上述的,工作索II的一端与地面车载卷扬机III相连,另ー端与地面的救援人员II锁定,救援人员II携帯救援器材通过车载卷扬机III吊升到救援楼层位置參与救援,所述的工作索II根据需要设为多个,与其配套的固定架、车载卷扬机、救援人员、器材相应增加。上述的,所述车载卷扬机机组I由车载卷扬机A、车载卷扬机B、车载卷扬机C组成,所述车载卷扬机A上设有与氦气球或热气球下部相连的主控索,并设有便于调整主控索位置的伸缩臂,所述车载卷扬机B和车载卷扬机C上分别设有与氦气球或热气球下部相连的辅控索。上述的,所述的固定架由悬臂梁、与悬臂梁相连的夹板、设于夹板上的牙钉和螺旋夹紧机构组成,所述悬臂梁伸向墙体或窗外部的端部设有悬挂孔,所述夹板上设有用于装夹消防水管的半圆箍板。上述的,被困人员利用逃生索逃生时,使用缓解安全帯,以防止意外发生,缓解安全带由救援人员II带上救援楼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不受火灾现场高度限制,利用氦气球或热气球的浮力及通过调整其下方相连的各个车载卷扬机位置和控制绳索的长度,可将气球慢慢靠近火灾高层建筑迎风侧的上方,并将其系留于能够开展救援工作的所需安全高度和位置上。氦气球或热气球充气前体积小、易运输、充气等操作方便、氦气用后可回收,车载卷扬机体积小、灵活机动,适用性强,故救援成本低、便于普及。2、先利用热气球或氦气球将ー个救援人员吊起,以便于其安装固定架及悬挂工作索最终达到打开救援通道的目的,再通过这个通道可将多个救援人员及器材吊送到各个救援楼层,实现多点施救、提高了救援效率。3、救援人员通过工作索及固定架可将与消防供水车相连的消防水管固定在高层建筑的外部墙体上,使其最終到达火灾点位置,完成灭火,使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水源得到保障,且不影响其他救援工作的进行,与悬挂的消防水管相比,可靠性更高。4、既能运送救援人员、器材到达火灾点救援位置,又能帮助被困人员逃离火灾现场,各工作点间互不干渉,更有利于救援工作面的扩展和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争取救援时间。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状态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架与墙体的安装示意图。图中氦气球I、定滑轮I 2、高层建筑3、辅控索4、主控索5、工作索I 6、救援人员I 7、车载卷扬机B 8、车载卷扬机A 9、车载卷扬机C 10、车载卷扬机II 11、车载卷扬机III12、固定架13、悬臂梁1301、夹板1302、螺旋夹紧机构1303、半圆箍板1304、悬挂孔1305、牙钉1306、逃生索14、被困人员15、救援人员II 16、工作索II 17、消防水管18、墙体19。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该,其包括如下步骤 I、将现场充气的氦气球I下部(或热气球下部吊篮)与安装在地面的车载卷扬机机组I上的卷扬绳索固定连接,所述的车载卷扬机机组I由车载卷扬机A 9、车载卷扬机B 8、车载卷扬机C 10组成,车载卷扬机A9上设有与氦气球I (或热气球)下部相连的主控索5,车载卷扬机B8和车载卷扬机ClO上分别设有与氦气球I (或热气球)下部相连的辅控索4,车载卷扬机A 9、车载卷扬机B 8和车载卷扬机C 10释放控制绳索并移动成品字形停放,使氦气球(或热气球)升空到达发生火灾的高层建筑3的迎风侧上方位置,所述氦气球I下部(或热气球下部吊篮)设有定滑轮I 2,所述定滑轮I 2上设有工作索I 6。主控索5和辅控索4形成对氦气球I (或热气球)悬空位置的稳定控制。2、所述工作索I 6 —端与车载卷扬机II 11相连并受其控制,当氦气球I (或热气球)稳定悬停后,救援人员I 7与工作索I 6的另一端绑定,地面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现场充气的氦气球或热气球下部吊篮与车载卷扬机机组Ⅰ上的卷扬绳索固定连接,使其形成一根主控索和两根辅控索,所述车载卷扬机机组Ⅰ释放主控索和辅控索并移动成品字形停放,使氦气球或热气球稳定升空到达发生火灾的高层建筑的迎风侧上方位置,所述氦气球或热气球下部吊篮设有定滑轮Ⅰ,所述定滑轮Ⅰ上设有工作索Ⅰ;2)、所述工作索Ⅰ一端与车载卷扬机Ⅱ相连并受其控制,当氦气球或热气球稳定悬停后,救援人员Ⅰ与工作索Ⅰ的另一端绑定,并通过所述车载卷扬机Ⅱ回收工作索Ⅰ将其吊升到第一处救援楼层位置,所述救援人员Ⅰ随身携带多个固定架及设有悬挂定滑轮的工作索Ⅱ;??3)、救援人员Ⅰ破窗进入第一处救援楼层内,同时解除与工作索Ⅰ的连接,将所述固定架固定于窗或墙体上,将工作索Ⅱ上的悬挂定滑轮悬挂于固定架的悬挂孔上,这时救援人员Ⅰ完成第一条通过楼外地面车载卷扬机提升的救援通道的打通任务,以便利用这条通道将地面救援人员Ⅱ及器材运送到第一处救援楼层下方的各个楼层内,根据现场情况,安装固定架及悬挂工作索、逃生索展开施救和灭火工作;4)、第一条救援通道打通后,根据火灾现场情况,调整地面的车载卷扬机机组Ⅰ的位置和主控索、辅控索的长度,使氦气球或热气球水平移动为开辟下一救援通道做准备,重复上述步骤2)、3)动作,以此类推直至此次救援行动不需要为止;5)、多名救援人员Ⅱ通过新铺设打通的救援通道逐层将与消防供水车相连的消防水管通过固定架安装固定在高层建筑的外部墙体上,使消防水管最终到达火灾点位置实施灭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张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