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淼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85193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是以生地黄6~18份、赤芍5~15份、白芍5~15份、麦冬6~18份、炙甘草3~8份、当归5~15份、黄芪15~45份、地龙5~15份、丹参5~15份、木瓜5~15份、丝瓜络5~15份、桑枝6~18份、知母5~15份、桑寄生6~18份、炒全蝎3~8份为原料,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性,分别以粉碎、浓缩提取干燥再粉碎等方法处理后,按比例配制,再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丸剂、片剂、胶囊剂、散剂等剂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实际治愈率,不产生耐药性,无毒副作用,适用人群广,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 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成人在免疫力低下的状态下,也会由于感冒等症状引发化脓性脑膜炎,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髄膜炎。流行性脑脊髄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 道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 炎。目前,我们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其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也消灭了一部分有益细菌,使人体菌群失调,造成机体功能紊乱,更可怕的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在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时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该药物能有效提高化脓性脑膜炎的实际治愈率,不产生耐药性,无毒副作用,适合各类人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认为化脓性脑膜炎的基本病机是由于外感风热,郁而化火,热扰神明,蒙蔽心窍,出现高热神昏;邪热伤津耗血,目失滋养,故出现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精神萎靡;“舌为心窍”。“言为心声”,邪热伤津未复,舌动失灵,故舌体颤动,语言蹇涩;邪热伤津,水精不能四布,且热灼津液为痰,痰浊阻络,筋脉失于滋养濡润,故出现肢体痿软,手指拘急;舌红稍紫,少苔,脉沉弱均属阴虚血瘀之象。瘀阻络脉,阴虚生风宜养阴补气,行瘀通络。本专利技术药物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生地黄、赤芍、白芍、麦冬、炙甘草、当归、黄芪、地龙、丹參、木瓜、丝瓜络、桑枝、知母、桑寄生、炒全蝎。方中生地黄、白芍、麦冬、当归、木瓜、知母养阴生律,缓急舒筋;赤芍、丝瓜络凉血活血通络;地龙、全蝎熄风化痰通络;黄芪、炙甘草补气;丹參活血行瘀;桑寄生壮腰补肾;桑枝祛风通经络,方中重用黄芪,取其カ专性走,周行全身之功,以推动诸药发挥效力,使气血畅行,瘀祛络通。本专利技术药物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生地黄6 18份、赤苟5 15份、白苟5 15份、麦冬6 18份、炎甘草3 8份、当归5 15份、黄芪15 45份、地龙5 15份、丹參5 15份、木瓜5 15份、丝瓜络5 15份、桑枝6 18份、知母5 15份、桑寄生6 18份、炒全蝎3 8份。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生地黄8 14份、赤芍8 12份、白芍8 12份、麦冬8 14份、炙甘草4 7份、当归8 12份、黄芪20 40份、地龙8 12份、丹參8 12份、木瓜8 12份、丝瓜络8 12份、桑枝8 14份、知母8 12份、桑寄生8 14份、炒全蝎4 7份。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生地黄12份、赤芍10份、白芍10份、麦冬12份、炙甘草5份、当归10份、黄芪30份、地龙10份、丹參10份、木瓜10份、丝瓜络10份、桑枝12份、知母10份、桑寄生12份、炒全蝎5份。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エ艺可以将上述原料直接研磨成粉或经过本领域常规提取技 术如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的提取精制得到作为本专利技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药物的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组合制成各种药学剂型如散剤、丸剤、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其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根据不同的剂型而选择,所用的这些载体或赋形剂对于制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可以決定的。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方法制备第一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I)按照上述用量称取原料中药材;(2)将上述中药材干燥粉碎成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一起制成片剂、胶囊齐U、散剂、丸剂、颗粒剂等剂型。第二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I)按照上述用量称取原料中药材;(2)将炒全蝎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生地黄、赤芍、白芍、麦冬、炙甘草、当归、黄芪、地龙、丹參、木瓜、丝瓜络、桑枝、知母、桑寄生加水煎煮二次,每次I I. 5小时,滤过,合并煎液,浓缩至稠膏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一起制成片剂、胶囊剂、散剂、丸剤、颗粒剂等剂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高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实际治愈率,不产生耐药性,无毒副作用,适用人群广,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上述最佳优选实施方案所提到的中药材的来源如下生地黄为玄參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等症。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津伤ロ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炙甘草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症。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參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错,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等症。丹參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等症。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維管束,具有祛风,通络,活血,下乳的功效。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汗不通,乳痈肿痛等症。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等症。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等症。炒全蝎为全蝎的干燥加工品。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用于肝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效原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药剂:生地黄6~18份、赤芍5~15份、白芍5~15份、麦冬6~18份、炙甘草3~8份、当归5~15份、黄芪15~45份、地龙5~15份、丹参5~15份、木瓜5~15份、丝瓜络5~15份、桑枝6~18份、知母5~15份、桑寄生6~18份、炒全蝎3~8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淼
申请(专利权)人:张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