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 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成人在免疫力低下的状态下,也会由于感冒等症状引发化脓性脑膜炎,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髄膜炎。流行性脑脊髄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 道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 炎。目前,我们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其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也消灭了一部分有益细菌,使人体菌群失调,造成机体功能紊乱,更可怕的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在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时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该药物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效原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药剂:生地黄6~18份、赤芍5~15份、白芍5~15份、麦冬6~18份、炙甘草3~8份、当归5~15份、黄芪15~45份、地龙5~15份、丹参5~15份、木瓜5~15份、丝瓜络5~15份、桑枝6~18份、知母5~15份、桑寄生6~18份、炒全蝎3~8份。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