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驱动电源用稳压恒流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5、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二极管D16和二极管D17;集成电路U5的1脚接二极管D16的负极、电容C13的一端,二极管D16的正极接光电耦合器OC的一个输入端、二极管D17的正极并经电容C14接地,电阻R28的阻值为27K,集成电路U5的型号为AP4310,输出电压稳定,电流恒定,恒流控制精确度更高,电流准确稳定在1A,故恒流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驱动电源,适用于LED光源的驱动,具体地说,涉及ー种LED驱动电源用稳压恒流电路,属于电子
技术介绍
目前,在照明灯具行业,LED灯具获得消费者的一致好评。LED灯具用于贸易、办公、商务等场合,其亮度高、光线平均,美观,节能环保。 LED灯具在广受称赞的同时,其重要构成部件一驱动电源也不断为人所注重。由于LED灯具的驱动电源质量直接制约了LED灯具的可靠性。LED器件对驱动电源的要求近乎苛刻,LED灯具不像传统的白炽灯,可以直接使用220V的交流市电。LED灯具需要在2 3. 5伏的低电压下驱动,需要设计复杂的变换电路,不同的LED灯具,需要装备不同的驱动电源。为保证LED灯具正常工作,目前 LED灯具均采用恒流供电。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电路采用一体化设计,贴片元件与直插元件混装在同一块线路板上,制造エ艺相对复杂,不利于生产调试,更不利于日后的维修维护;因输出滤波电容一般采用铝电解电容,而铝电解电容的寿命却制约着电源的寿命,目前LED驱动电源中滤波电容直接与整流管负极连接,滤波电容在电源工作期间均处于工作状态,而且处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寿命较短,严重制约了电源的整体寿命。造成目前LED驱动电源寿命较短;LED驱动电源的PF值提高到O. 6左右,性能稳定性差;稳压恒流电路中的电阻R4采用33K,使电源输出电路较低,无法达到设计值1A,恒流控制精确度低,恒流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ー种LED驱动电源用稳压恒流电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驱动电源中恒流控制精确度低的缺陷,采用所述的LED驱动电源用稳压恒流电路后,恒流控制精确度更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ー种LED驱动电源用稳压恒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恒流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5、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ニ极管D16和ニ极管D17 ;集成电路U5的I脚接ニ极管D16的负极、电容C13的一端,ニ极管D16的正极接光电耦合器OC的一个输入端、ニ极管D17的正极并经电容C14接地。一种优化方案,电容C13的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5的2脚、电阻R26的一端并经电阻R24接地,电阻R26的另一端接ニ极管D7的负极,集成电路U5的3脚接电阻R27、电阻R28的一端。另ー种优化方案,电阻R27的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5的8脚、ニ极管D8的负极、电阻R29的一端并经电容C15接地,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光电耦合器OC的另ー个输入端。再一种优化方案,集成电路U5的6脚接电容C16、电阻R30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5的7脚、ニ极管D16的负极,电阻R30的另一端接ニ极管D9的正扱。进ー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电阻R28的阻值为27K。再进ー步的优化方案,所述集成电路U5的型号为AP431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稳压恒流电路的集成电路U5采用AP4310,使输出电压稳定,电流恒定,恒流控制精确度更高,将R28由原来的33K改为27K,将电流准确稳定在1A,故恒流效果更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中LED驱动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PF校正电路的原理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稳压恒流电路的原理图;图中,I-整流滤波电路,2- PF校正电路,3-浪涌吸收电路,4-稳压恒流电路,5_电容驱动电路,6-电流检测电路,7-单片机控制电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I所示,ー种LED驱动电源用稳压恒流电路,LED驱动电源包括电连接的整流滤波电路I,将220V交流市电转换成300V直流电;PF校正电路2,将电路PF值提高到O. 95以上。浪涌吸收电路3,吸收功率管截止瞬间变压器初级绕组产生的尖峰脉冲,保护功率管不被击穿;稳压恒流电路4,将输出端电流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并将此电压送到恒流电路;电容驱动电路5,控制滤波电容的通断;电流检测电路6,检测输出电流,并将电流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单片机控制电路7,控制电容驱动电路工作。整流滤波电路I包括由ニ极管D1、ニ极管D2、ニ极管D3和ニ极管D4组成的整流全桥及滤波电容Cl,整流全桥的输入端接电源,滤波电容Cl并联在整流全桥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浪涌吸收电路3包括电容C2、电阻R2和ニ极管D5,电容C2、电阻R2的一端接整流全桥的输出端,电容C2、电阻R2的另一端接ニ极管D5的负极,ニ极管D5的正极接场效应管Ql的漏极D,场效应管Ql的栅极G、源极S接PF校正电路2,场效应管Ql的源极S经电阻R3接地,整流全桥的输出端经电阻Rl接电阻R4、电容C3的一端、PF校正电路2及光电耦合器OC的ー个输出端,光电耦合器OC的另ー个输出端接PF校正电路2,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接ニ极管D6的负极,ニ极管D6的正极接PF校正电路2并经变压器Tl的ー组初级线圈接地,ニ极管D5的正极经变压器Tl的另ー组初级线圈接整流全桥的输出端,变压器Tl次级线圈的一端接ニ极管D7的正极和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ー端经电阻R5接ニ极管D7的负极、稳压恒流电路4和电容驱动电路5,变压器Tl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接ニ极管D8的正扱,ニ极管D8的负极经电容C5接地并接稳压恒流电路4,光电耦合器OC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稳压恒流电路4。电容驱动电路5包括ニ极管D18、ニ极管D19、继电器J1、继电器J2、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ニ极管D18的负极、ニ极管D19的负极、继电器Jl线圈的一端、继电器J2线圈的一端接控制电源,ニ极管D18的正极、继电器Jl线圈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ニ极管D19的正极、继电器J2线圈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继电器Jl的常闭触点与滤波电容C6串联在ニ极管D7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之间,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与滤波电容C7串联在ニ极管D7的负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之间,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电流检测电路6,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7。单片机电源包括变压器T2、由ニ极管D10、ニ极管DlI、ニ极管D12和ニ极管D13组成的整流全桥及滤波电容C8,整流全桥的输入端接电源,滤波电容C8并联在整流全桥的输出端与地之间,三端稳压器Ul的输入端接整流全桥的输出端,滤波电容C17接三端稳压器·Ul的输出端,三端稳压器U2的输入端接三端稳压器Ul的输出端,单片机U3连接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三端稳压器Ul为7812,三端稳压器U2为7805。单片机控制电路7包括单片机U3,单片机U3的ー个输出端经电阻R31接三极管Q2的基板,单片机U3的另ー个输出端经电阻R32接三极管Q3的基板。电流检测电路6包括电阻R6和ニ极管D9,电阻R6的一端和ニ极管D9的负极分别接滤波电容C6和滤波电容C7,电阻R6的另一端和ニ极管D9的正极接稳压恒流电路4 ;如图2所示,PF校正电路2包括集成电路U4、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lO、电阻R11、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驱动电源用稳压恒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恒流电路(4)包括集成电路(U5)、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二极管(D16)和二极管(D17);集成电路(U5)的1脚接二极管(D16)的负极、电容(C13)的一端,二极管(D16)的正极接光电耦合器(OC)的一个输入端、二极管(D17)的正极并经电容(C14)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祖社,李建军,刘春庆,桑旭春,邱纯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彩霆生态照明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