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属于电子锁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密码芯片钥匙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带传感器的机电双控防盗锁,包括锁具和密码钥匙(4),锁具包括锁体(2)、位于锁体(2)内的锁芯(1)和齿轮齿条电机闭锁装置(3);锁芯(1):包括防盗传感器、锁芯弹子(113)和锁体弹子(114)组成的密码读取闭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带电子密码的机械钥匙开启锁具,密码正确时机电闭锁部分不工作,从而使可靠性达到了普通机械锁的水平;由于在锁芯上采用了带闭锁功能的检测技术,在锁体内采用了电机闭锁装置,并增加了电子部件防护检测,防盗检测及时准确,并在防技术、暴力及破拆开启三个方面,达到了B级锁标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属于电子锁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带密码芯片钥匙和电机闭锁机构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的防盗门插芯锁。
技术介绍
机械防盗锁只要使锁芯转动就可以开锁,在防技术开启和暴力开启方面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防盗要求,电子防盗锁是指以电子方式识别、处理相关信息并控制机械执行机构实施启闭且具有一定防破坏能力的锁。现代电子锁具的电子密钥量可以是机械锁的百万倍,电控闭锁点可以灵活设置,使闭锁点不受锁芯转动控制,为防暴力开启提供了无限的设计空间。但是现有的电子锁具包括遥控锁、按键锁、指纹锁等由于其密码输入与识别过程的复杂性,使得这类锁具只能以机电闭锁机构为常闭状态进行工作,即只要闭锁或开锁,机电 部分就要执行一次就控制动作。这一工作原理带来两个致命问题,一是耗电量大,一般的电子防盗锁为提高可靠性机电闭锁部分均采用电磁装置,如专利200810140870.3机电智能防盗锁闭锁装置、200820046253. 2ID数码锁的复位装置所采用的技术,采用电磁装置做闭锁机构在状态变化时需要保持大电流供电才能维持状态,使耗电量增加。二是故障率高,闭锁后一旦发生人为或自然事故,造成掉电、密码读取机构故障、机电部分故障等都会造成内外均无法开锁的严重后果。为此,电子防盗锁需采用机械锁芯作备用开启机构,也有为提高可靠性将以上几种密码输入方式合在一起使用的电子防盗锁,但仍不能保证使用安全性。机电双控防盗锁是一种机电闭锁机构为常开状态,在没有读到合法密码时,插入非法钥匙便会引起电控闭锁机构动作,使锁具无法打开,而在室内可以通过电子按键保证快速开启电子闭锁机构,确保发生任何意外自然事故造成掉电、密码读取机构故障、机电部分故障等都不会造成内外均无法开锁的严重后果,除非发生非法开启并使机电部分损坏才会发生不能正常开锁事件。但采用直流电机作控制电路一般都需要采用变速以提高输出驱动力,需要采用限位控制开关,作为反馈控制元件以保持定位精度,会使结构复杂化。另外,采用机电闭锁装置还必须解决对非法开启的准确判断和控制系统的反应灵敏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在锁芯上采用了防盗闭锁传感器技术,有效解决了对非法开启的准确判断和为控制系统提供了足够的执行时间,解决了反应灵敏度的问题;在锁体内采用了电机闭锁装置,并通过对电子部件的防护,保证在外力破坏电子部件之前可靠闭锁,在外力破坏电子部件之后保持闭锁,有效增加了采用电动工具破拆的难度,在防技术开启、防暴力开启及防破拆开启三个方面,可以达到公安部B级锁标准。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带传感器的机电双控防盗锁,包括锁具和密码钥匙4 锁具包括锁体2、位于锁体2内的锁芯I和防盗锁齿轮齿条电机闭锁装置3 ;锁体内部主要结构包括内锁舌3318,主锁舌331,防风锁舌3319,侧面板3320,天地杆3321,天地杆滑动柱3328,内锁舌拨叉3322,锁体板3323,防风锁舌复位弹簧3324,防风锁舌复位弹簧3324,防风锁舌拨杆3325,防风锁舌转轴336,防风锁舌联动杆3326,锁体固定柱3327,移动定位片332,移动定位片复位弹簧3313,电机防护板3317,及防盗锁齿轮齿条电机闭锁装置3 ;防盗锁齿轮齿条电机闭锁装置3 :其由主锁舌331、移动定位片332,齿轮333、齿条334、电机335、防风锁舌转轴336、弹簧触点337、锁芯拨叉338和多点控制单元339组成;主锁舌331上下两侧各设有弧形凹槽3310,其能够左右移动;移动定位片332上设有顶杆3311和卡轴3312,其能够上下移动;主锁舌331与移动定位片332相互垂直,移动定位片332的卡轴3312卡在主锁舌331上侧的弧形凹槽3310内,在移动定位片332的顶杆3311上套有复位弹簧3313,复位弹簧3313顶在挡板3316下端,可使移动定位片332复位;在移动定位片332的顶杆3311上端设有齿轮齿条盒3314,顶杆3311可穿过齿轮齿条盒3314,在齿轮齿条盒3314内两端各设有一个齿轮齿条盒弹簧3315,在两个齿轮齿条盒弹簧3315 中间活动置有齿条334,齿条334可在齿轮齿条盒3314内移动,其位于靠近顶杆3311—端处可挡住顶杆3311 ;电机335轴上安装有齿轮333,齿轮333与齿条334啮合,电机335正反旋转可带动齿条334左右移动;在齿轮齿条盒3314上方,正对顶杆11处设有防风锁舌转轴336 ;弹簧触点337设于锁芯拨叉338 —侧,锁芯拨叉338旋转能够与弹簧触点337相接触,多点控制单元339分别与电机335、弹簧触点337和锁芯拨叉338电连接;所述齿条(334)在靠近顶杆(3311) —端没有齿,当齿轮(333)将齿条(334)移动到最后一个齿位后,将出现空转,并通过两端的齿轮齿条盒弹簧(3315)将齿条(334)与齿轮(333)的间隙消除;锁芯I、包括弹子闭锁机构、防盗传感器和若干组锁芯弹子113和与其相配的锁体弹子114组成的密码读取机构;其中一组或多组的T形的锁体弹子114上部连接有锁体弹子弹簧115,所述锁体弹子弹簧115另一端连接有防盗传感器绝缘套116,所述防盗传感器绝缘套116内部设有传感器探测弹子117,所述探测弹子117上部连接有探测弹子弹簧118,所述探测弹子弹簧118另一端通过金属端盖119与传感器弓I出线1110连接;另有一组或多组弹子闭锁机构,其锁芯弹子113外部设有锁芯弹子绝缘套1111,锁体弹子114外部设有锁体检测弹子绝缘套1113,锁体弹子114与锁体检测弹子引出线1115通过锁体检测弹子端盖1114相连接;所述锁芯弹子113与传感器探测弹子117保持0. 25 0. 5mm的间距;所述端盖119及锁体检测弹子端盖1114与锁体2均为紧配合;密码钥匙4 :包括钥匙前端的齿446以及钥匙柄448和触碰式存储卡密码钥匙锁探头,在钥匙柄448中间设一触碰式TM存储卡445,钥匙胚441与钥匙柄448连接部位外围设绝缘层444,在此绝缘层444外围设导电层442,所述触碰式TM存储卡445的接地极与钥匙胚441相连接,触碰式TM存储卡445的数据引出线443与导电层442相连接;触碰式存储卡密码钥匙锁探头,包括锁芯防护罩4426,锁芯防护罩4426内设绝缘罩4421,在此绝缘罩4421内设导电弹性体4422,导电弹性体4422外设导电防钻片4423,导电弹性体4422底部引出数据线4424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锁芯内的弹子闭锁机构为叶片闭锁机构。密码读取机构置于锁芯防护罩(4426)内,所述密码读取机构与控制电路相连接;在钥匙胚(441)与钥匙柄(448 )连接部位的中间设一绝缘条带(444 ),在此绝缘条带(444)的前端设有凸起的导电触头(442),导电触头通过设在绝缘条带(444)中间的数据引出线(443 )与触碰式TM存储卡(445 )的数据线相连接;触碰式TM存储卡(445 )的接地极焊接在金属钥匙胚(441)延伸的半圆弧圈(447)内。防盗锁齿轮齿条电机闭锁装置,采用凸轮机构。 本技术在工作模式上与现有电子防盗锁不同采用带密码的机械钥匙开锁方式,电子闭锁为常开状态,密码正确时机电闭锁装置不工作,机电双控锁等同于机械锁,只有在非法开启时,电子闭锁机构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传感器的机电双控防盗锁,包括锁具和密码钥匙(4),其特征在于:锁具:包括锁体(2)、位于锁体(2)内的锁芯(1)和防盗锁齿轮齿条电机闭锁装置(3);锁芯(1):包括弹子闭锁机构、防盗传感器和若干组锁芯弹子(113)和与其相配的锁体弹子(114)组成的密码读取机构;其中一组或多组的T形的锁体弹子(114)上部连接有锁体弹子弹簧(115),所述锁体弹子弹簧(115)另一端连接有防盗传感器绝缘套(116),所述防盗传感器绝缘套(116)内部设有传感器探测弹子(117),所述探测弹子(117)上部连接有探测弹子弹簧(118),所述探测弹子弹簧(118)另一端通过金属端盖(119)与传感器引出线(1110)连接;另有一组或多组弹子闭锁机构,其锁芯弹子(113)外部设有锁芯弹子绝缘套(1111),锁体弹子(114)外部设有锁体检测弹子绝缘套(1113),锁体弹子(114)与锁体检测弹子引出线(1115)通过锁体检测弹子端盖(1114)相连接;所述锁芯弹子(113)与传感器探测弹子(117)保持0.25~0.5mm的间距;所述端盖(119)及锁体检测弹子端盖(1114)与锁体(2)均为紧配合;防盗锁齿轮齿条电机闭锁装置(3):其由主锁舌(331)、移动定位片(332),齿轮(333)、齿条(334)、电机(335)、防风锁舌转轴(336)、弹簧触点(337)、锁芯拨叉(338)和多点控制单元(339)组成;主锁舌(331)上下两侧各设有弧形凹槽(3310),其能够左右移动;移动定位片(332)上设有顶杆(3311)和卡轴(3312),其能够上下移动;主锁舌(331)与移动定位片(332)相互垂直,移动定位片(332)的卡轴(3312)卡在主锁舌(331)上侧的弧形凹槽(3310)内,在移动定位片(332)的顶杆(3311)上套有复位弹簧(3313),复位弹簧(3313)顶在挡板(3316)下端,可使移动定位片(332)复位;在移动定位片(332)的顶杆(3311)上端设有齿轮齿条盒(3314),顶杆(3311)可穿过齿轮齿条盒(3314),在齿轮齿条盒(3314)内两端各设有一个齿轮齿条盒弹簧(3315),在两个齿轮齿条盒弹簧(3315)中间活动置有齿条(334),齿条(334)可在齿轮齿条盒(3314)内移动,其位于靠近顶杆(3311)一端处可挡住顶杆(3311);电机(335)轴上安装有齿轮(333),齿轮(333)与齿条(334)啮合,电机(335)正反旋转可带动齿条(334)左右移动;在齿轮齿条盒(3314)上方,正对顶杆(11)处设有防风锁舌转轴(336);弹簧触点(337)设于锁芯拨叉(338)一侧,锁芯拨叉(338)旋转能够与弹簧触点(337)相接触,多点控制单元(339)分别与电机(335)、弹簧触点(337)和锁芯拨叉(338)电连接;密码钥匙(4):包括钥匙前端的齿(446)以及钥匙柄(448)和触碰式存储卡密码钥匙锁探头,在钥匙柄(448)中间设一触碰式TM存储卡(445),钥匙胚(441)与钥匙柄(448)连接部位外围设绝缘层(444),在此绝缘层(444)外围设导电层(442),所述触碰式TM存储卡(445)的接地极与钥匙胚(441)相连接,触碰式TM存储卡(445)的数据引出线(443)与导电层(442)相连接;触碰式存储卡密码钥匙锁探头,包括锁芯防护罩(4426),锁芯防护罩(4426)内设绝缘罩(4421),在此绝缘罩(4421)内设导电弹性体(4422),导电弹性体(4422)外设导电防钻片(4423),导电弹性体(4422)底部引出数据线(4424)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玮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