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暗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6390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30
一种微波暗室,其包括主体框架、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四周并具有开口的屏蔽壳体、安装于所述开口上的屏蔽门及安装于所述屏蔽壳体内壁及所述屏蔽门背面的吸波材料。上述微波暗室通过主体框架、屏蔽壳体和屏蔽门形成一个电磁屏蔽空间并且四周均设置吸波材料,故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波暗室
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管理、防伪、安全管理等领域。虽然射频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相应产品比较多,但是对射频识别系统测试还很少,实际运用中对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的安装位置、标签的贴附位置、物品运动速度等进行测试,必须重复安装、测试、然后移除,并重新安装于另一个位置进行后续测试,这种方法很 费时间且比较困难。因而需要一个可以模拟实际应用场景的排除电磁干扰的测试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供一种具备电磁屏蔽效果的微波暗室。一种微波暗室,其包括主体框架、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四周并具有开口的屏蔽壳体、安装于所述开口上的屏蔽门及安装于所述屏蔽壳体内壁及所述屏蔽门背面的吸波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壳体包括底壁、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及连接所述底壁与顶壁四周的四侧壁,所述开口设置于其中一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门包括内门板和外门板,所述屏蔽门的锁紧为双点斜楔锁紧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波材料为一种通过胶粘剂或尼龙搭扣的方式安装在屏蔽壳体的实心的泡沫吸收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波材料包括基座及一体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锥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与屏蔽壳体的内壁形状相对应,所述锥体在基座上呈均匀排列或发散排列或收敛排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波暗室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屏蔽壳体上用以转接信号电缆的信号转接板及连接屏蔽壳体的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波暗室还包括支撑主体框架的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封闭壳体及组装于支架末端的滑轮,所述封闭壳体上设置有进出线缆的输出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波暗室还包括测试组件,测试组件包括组装于所述屏蔽壳体底壁一侧的运行轨道、安装于所述屏蔽壳体底壁另一侧的转台及可滑动地安装于运行轨道上的支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台与所述支架均垂直于所述运行轨道设置并相互平行。上述微波暗室,通过主体框架、屏蔽壳体和屏蔽门形成一个电磁屏蔽空间并且四周均设置吸波材料,故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实施方式微波暗室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微波暗室沿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I和图2,本实施方式揭示一种微波暗室100,其包括主体框架110、安装于主体框架Iio四周并具有开口 122的屏蔽壳体120、安装于开口 122上的屏蔽门130及安装于屏蔽壳体120内壁及屏蔽门130背面的吸波材料140。微波暗室100通过主体框架110、屏蔽壳体120和屏蔽门130形成一个电磁屏蔽空间并且四周均设置吸波材料140,故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主体框架110为钢结构框架,是对屏蔽壳体120和吸波材料140等负荷的承载主体。主体框架Iio包括立柱和主梁拴接后形成的六面体框架结构。屏蔽壳体120包括底壁124、与底壁124相对设置的顶壁126及连接底壁124与顶壁126四周的四侧壁128,开口 122设置于其中一侧壁128上。屏蔽壳体120采用钢板栓接式壳体结构底壁124、顶壁126及各侧壁128均为2毫米优质冷轧镀锌钢板,并均经屏蔽密封形成屏蔽壳体120栓接在主体框架110上。屏蔽门130包括内门板(未图示)和外门板(未图示)。屏蔽门130的锁紧为双点斜楔锁紧结构。吸波材料140为一种通过胶粘剂或尼龙搭扣的方式安装在屏蔽壳体120的实心的泡沫吸收体。吸波材料140包括基座142及一体设置于基座142上的锥体144,在电磁波垂直入射和斜入射情况下均有较好的宽带吸波性能,且采用电脑仿形切割,外形结构美观,尺寸准确,无粉尘脱落,无吸潮变色现象产生。基座142与屏蔽壳体120的内壁形状相对应,锥体144在基座142上呈均匀排列或发散排列或收敛排列。当屏蔽壳体120的内壁为平面时,锥体144均匀排列。当屏蔽壳体120在拐角等不平整的地方设置吸波材料140时,锥体144可随着基座142的变形而呈发散排列或呈收敛排列。微波暗室100还包括组装于屏蔽壳体120上用以转接信号电缆的信号转接板(未图示)及连接屏蔽壳体120的接地(未图示)。微波暗室100还包括用以测试待测物(未图示)的测试组件150。测试组件150包括组装于屏蔽壳体120底壁124 —侧的运行轨道152、安装于屏蔽壳体120底壁124另一侧的转台154及可滑动地安装于运行轨道152上的支架156。转台154与支架156均垂直于运行轨道152设置并相互平行。微波暗室100还包括主体框架110 —体延伸的支架160、安装于支架160上的封闭壳体170及组装于支架160末端的滑轮180,以将主体框架110架高,防止受潮并方便操作。封闭壳体170上设置有进出线缆(未图示)的输出口 172,以方便线缆连接微波暗室100的内外元件(未图示)。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框架、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四周并具有开口的屏蔽壳体、安装于所述开口上的屏蔽门及安装于所述屏蔽壳体内壁及所述屏蔽门背面的吸波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括底壁、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及连接所述底壁与顶壁四周的四侧壁,所述开口设置于其中一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门包括内门板和外门板,所述屏蔽门的锁紧为双点斜楔锁紧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为一种通过胶粘剂或尼龙搭扣的方式安装在屏蔽壳体的实心的泡沫吸收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包括基座及一体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锥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屏蔽壳体的内壁形状相对应,所述锥体在基座上呈均匀排列或发散排列或收敛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屏蔽壳体上用以转接信号电缆的信号转接板及连接屏蔽壳体的接地。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主体框架的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封闭壳体及组装于支架末端的滑轮,所述封闭壳体上设置有进出线缆的输出口。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试组件,测试组件包括组装于所述屏蔽壳体底壁一侧的运行轨道、安装于所述屏蔽壳体底壁另一侧的转台及可滑动地安装于运行轨道上的支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与所述支架均垂直于所述运行轨道设置并相互平行。专利摘要一种微波暗室,其包括主体框架、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四周并具有开口的屏蔽壳体、安装于所述开口上的屏蔽门及安装于所述屏蔽壳体内壁及所述屏蔽门背面的吸波材料。上述微波暗室通过主体框架、屏蔽壳体和屏蔽门形成一个电磁屏蔽空间并且四周均设置吸波材料,故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文档编号E04H9/16GK202645099SQ20122025056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波暗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框架、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四周并具有开口的屏蔽壳体、安装于所述开口上的屏蔽门及安装于所述屏蔽壳体内壁及所述屏蔽门背面的吸波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敏骆亚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栢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