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返污管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96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防返污管芯,包括管芯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的嵌套部、收口部和闭合部,所述嵌套部为中空管体,所述收口部的上端与所述嵌套部出口形状相匹配,且下端相贴合,且贴合处为线贴合或面贴合,所述闭合部为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所述闭合部的末端出口位置高于所述本体的最下端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不会导致污物和污水倒流,污气上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返污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返污管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水池或者马桶排水处的污水排水管的防返污结构,采用存水弯结构,在排污水过程中,污物会存留在弯管处,造成排水管堵塞,使污水四溢,使用虑碗也不能将污物完全清除,只能将存水弯打开,进行清理,但存水弯地方狭窄,不易清理。在采用一种下水道防污密封袋后,将下水道防污密封袋安装在水池或者马桶排水处,去掉了存水弯,也不会造成污物的倒返,但是现有的下水道防污密封袋为一弹性薄膜袋体,当袋体内卡有排出物时,造成袋体闭合不严,导致污物和污水倒流,污气上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防返污管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防返污管芯,包括管芯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的嵌套部、收口部和闭合部,所述嵌套部为中空管体,所述收口部的上端与所述嵌套部出口形状相匹配,且下端相贴合,且贴合处为线贴合或面贴合,所述闭合部为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所述闭合部的末端出口位置高于所述本体的最下端位置。进一步,所述收口部的侧壁为直面或弧面,增加收口部的闭合力。进一步,所述闭合部为一段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其开口直接与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处相连接,其出口位置高于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处位置,或者,所述闭合部为两段相连接的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其一段竖直设置,另一端沿水平斜向上方设置,所述闭合部出口位置高于的竖直设置段的弹性薄膜管的底端。当有排出物且达到一定重量后,闭合部在排出物重量的作用下,出口下沉并自然打开将排出物排出,排出后,闭合部自然闭合,出口上翘且闭合,并在收口部存有一定量的液体,形成液封,且不会因为袋体内卡有排出物时,造成袋体闭合不严,导致污物和污水倒流,污气上返。进一步,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部分的竖直面和所述嵌套部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或者,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部分的竖直面位于所述嵌套部的中心轴和所述闭合部末端出口位置的竖直面之间。所述收口部的侧壁作为受力面,当收口部的下端贴合部分的竖直面位于所述嵌套部的中心轴和所述闭合部末端出口位置的竖直面之间时,受力面比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部分的竖直面和所述嵌套部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的情况下的受力面大,使得闭合部的末端出口更容易打开,也方便根据不同排出物重量要求和排出难易程度进行选择。进一步,所述嵌套部的上管口设置有外檐。外檐使得本管芯卡在排出通道的入口处,外檐与排出通道的接触面相贴合,使得本管芯不会由于人为安装力度过大,或者排出水水流过大导致本管芯脱落而进入排出通道。进一步,所述嵌套部的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凸起。当本管芯插入排出通道时,环形的凸起到和排出管内壁密封和卡紧的作用,且所述凸起能够使得本管芯适用于更多不同内径尺寸的排出管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闭合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I、嵌套部2、收口部3、闭合部4、出口位置5、竖直面6、中心轴7、外檐8、环形凸起9、液体10、排出物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管芯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的嵌套部I、收口部2和闭合部3,所述嵌套部I的上管口设置有外檐7,且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环形凸起8,所述嵌套部I为圆管,所述收口部2为上端为圆形下端相贴合的楔形管,所述闭合部3为一段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其开口直接与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处相连接,其出口位置4高于所述收口部2的下端贴合处位置,所述收口部2的下端贴合部分的竖直面5和所述嵌套部I的中心轴6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管芯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的嵌套部I、收口部2和闭合部3,所述嵌套部I的上管口设置有外檐7,且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环形凸起8,所述嵌套部I为圆管,所述收口部2为上端为圆形下端相贴合的楔形管,且所述收口部2的侧壁为弧面,所述闭合部3为两段相连接的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其一段竖直设置,另一端沿水平斜向上方设置,所述闭合部出口位置4高于的竖直设置段的弹性薄膜管的底端。所述收口部2的下端贴合部分的竖直面5和所述嵌套部I的中心轴6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管芯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的嵌套部1、收口部2和闭合部3,所述嵌套部I的上管口设置有外檐7,且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环形凸起8,所述嵌套部I为圆管,所述收口部2为上端为圆形下端相贴合的楔形管,所述闭合部3为一段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其开口直接与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处相连接,其出口位置4高于所述收口部2的下端贴合处位置,。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部分的竖直面5位于所述嵌套部的中心轴6和所述闭合部末端出口位置4的竖直面之间。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管芯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的嵌套部I、收口部2和闭合部3,所述嵌套部I的上管口设置有外檐7,且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环形凸起8,所述嵌套部I为圆管,所述收口部2为上端为圆形下端相贴合的楔形管,所述闭合部为两段相连接的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其一段竖直设置,另一端沿水平斜向上方设置,所述闭合部出口位置4高于的竖直设置段的弹性薄膜管的底端。 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部分的竖直面5位于所述嵌套部的中心轴6和所述闭合部末端出口位置4的竖直面之间。使用状态以实施例一的结构做相关说明,其他结构类似。如图5、图6所示,当有排出物10进入本管芯且达到一定重量后,闭合部3在排出物重量的作用下,出口下沉并自然打开将排出物10排出,排出后,闭合部3自然闭合,出口上翘且闭合,并在收口部2存有一定量的液体9,形成液封。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防返污管芯,包括管芯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的嵌套部、收口部和闭合部,所述嵌套部为中空管体,所述收口部的上端与所述嵌套部出口形状相匹配,且下端相贴合,且贴合处为线贴合或面贴合,所述闭合部为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所述闭合部的末端出口位置高于所述本体的最下端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返污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的侧壁为直面或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返污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部为一段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其开口直接与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处相连接,其出口位置高于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处位置,或者,所述闭合部为两段相连接的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其一段竖直设置,另一端沿水平斜向上方设置,所述闭合部出口位置高于的竖直设置段的弹性薄膜管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返污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的下端贴合部分的竖 直面和所述嵌套部的中心轴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返污管芯,包括管芯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成一体的嵌套部、收口部和闭合部,所述嵌套部为中空管体,所述收口部的上端与所述嵌套部出口形状相匹配,且下端相贴合,且贴合处为线贴合或面贴合,所述闭合部为侧边相连且内壁相互贴合的弹性薄膜管,所述闭合部的末端出口位置高于所述本体的最下端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恒洁久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